史说三国:二十四王允刺董(4)

知古今 2023-10-22 13:40:56

王允为了让董卓信任自己,表面曲意奉承,但在涉及原则、正义的问题上,他仍适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尽量为东汉皇室和朝臣争取一些利益。

朝中有个叫杨勋的正义之士,不畏强暴,一直与董卓抗争,曾与左将军皇甫嵩一起密谋诛杀董卓。

后来皇甫嵩升官外迁,杨勋势小力弱,自知凭一己之力,万难成功,方才作罢。

一次,董卓问王允:“你觉得朝中谁最适合担任司隶校尉呀?”

王允明知董卓与杨勋之间矛盾很深,但出于正义,仍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只有杨勋最适合。”毅然推举了杨勋,也不怕董卓怪罪。

同时,王允一直在暗中积极组织和筹划反抗董卓的斗争。

他与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司隶校尉黄琬、太仆鲁谦等人组成刺杀小组,经常秘密会晤,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划。

面对董卓的强大军队,他们先是想法控制一些武装力量,极力向皇上推荐、保举护羌校尉杨瓒行使左将军的权力,举荐执金吾士孙瑞担任南阳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势力,并命他借讨伐袁术为名,兵出武关,实则为多路夹击董卓作准备。

士孙瑞行动不慎,露出些许端倪,引起了董卓的怀疑。

为慎重起见,王允把士孙瑞留在了都城,随机应变,顺着董卓的意思,擢升士孙瑞为仆射。

同时,又擢升杨瓒为尚书,为反击董卓作准备。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允想拒绝,士孙瑞对他说:“谦虚俭朴,这要看时间行事。在大事没成功之前,不能有丝毫破绽。你与董卓都加官进爵,唯独你要表现自己的崇高品节,不接受封爵,难道不是稀里糊涂,显露自己的心机吗?不要因意气而误了大事啊。”

王允一听有道理,便听命受封。

初平三年(192年)春,大雨连绵不绝,一直下了两个多月,都还没有停歇的迹象。

按照例制,天有异象,一般得由天子主持祭祀,祈求上苍消除灾祸。

不巧,汉献帝正好病了,不能出席祈福仪式,只好请王允等人代劳。

王允和士孙瑞、杨瓒等人借登台祭祀之际,开了个碰头会,商议谋杀董卓的行动方案。

士孙瑞严肃地说:“自从去年岁末以来,太阳阴晦不照,淫雨连绵不断,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总得有个尽头吧。现在时机已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机,先发制人,恐怕后患无穷啊。请你们认真考虑考虑。”

王允很赞同士孙瑞的意见,决定尽早伺机行动,以图董卓。

可是,董卓爪牙密布,戒备森严,而且他本人力大无比,凶残毒辣,身边还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吕布时刻护卫,如果不采取万全之策,一旦失手,后果难以设想。

王允建议安插内线,里应外合,杀董卓个措手不及。

他们获悉,董卓与其心腹吕布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于是,决定以吕布为突破口,秘密召见他,发展为内线。

0 阅读:1

知古今

简介:讲授中国历史,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