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实战检验,彰显美军软肋,解放军东风导弹战略信心倍增

白某观文史 2024-04-17 18:54:55

在叙利亚大使馆附属设施遭受以色列毁灭性打击后,伊朗在沉默十余日后选择反击。4月14日凌晨,伊朗向以色列境内多个目标,包括空军基地在内,发起了大规模导弹与无人机攻击。

伊朗此次动用了“伊玛德”弹道导弹、“shehed-136”攻击型无人机等多样化武器。鉴于美国持续预警及以色列将休假军人召回进入最高戒备状态,美以防御体系对伊朗攻势已做足准备。然而,尽管防御措施严密,伊朗导弹仍成功穿透了美以防空网络。

伊朗导弹穿透力显现 美以官方虽宣称拦截了大部分伊朗发射的导弹与无人机,但实际战况揭示其防御并非滴水不漏。美国空军第494与第335中队共计48架F-15E“攻击鹰”紧急升空,成功击落数十架伊朗无人机。由于无人机飞行速度慢、机动性能有限,一旦遭超音速战机锁定便难以逃脱,故成为美空军重点拦截目标。

对于更为昂贵的弹道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以色列箭-2”、“箭-3”防“空系统以及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全力开启,展开全方位拦截。然而,被誉为全球最先进近程防御系统的“铁穹”,因其设计初衷主要用于对抗低速、固定弹道的火箭弹,在应对高速、变轨的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时效果欠佳。

尽管美以声称拦截成功率高,但现场视频证据显示,多枚伊朗导弹成功突防并精确命中目标,部分导弹从高空俯冲至地面的全过程清晰可见。环球时报报道指出,内盖夫沙漠内的内瓦蒂姆空军基地遭到了7枚高超音速导弹的猛烈打击,该基地正是以色列F-35战机的驻地,而4月1日袭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建筑的正是这些F-35。显然,伊朗此番攻击精准指向了以色列空军的核心力量。

成本效益与实战效果 从成本角度看,外界分析认为伊朗在此次攻击中收获显著优势。伊朗无人机成本仅约一万美元,远低于一枚数百万美元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即便伊朗无人机被大量击落,美以在拦截行动中的投入仍远高于伊朗。

然而,战争的胜负并不能单纯以经济账来衡量,关键在于作战效果。伊朗通过饱和攻击战术,成功突破了号称世界最强防空网之一的美以防御体系,实现了对预定目标的有效摧毁。这一结果表明,即使在对手高度戒备并全力以赴的情况下,伊朗导弹与无人机依然能够达成战略目标,对以色列的防空自信心造成严重冲击。

伊朗导弹攻势的启示 此次实战案例揭示了现代防空作战的新现实:尽管现代防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拦截效率,不再是过去“十防九空”的局面,但在饱和攻击面前,再先进的防空体系也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伊朗的导弹技术虽非顶尖,但凭借饱和攻击策略,依然成功击穿了美以的防空网,这一现象为解放军东风导弹的实战效能提供了有力佐证。

解放军东风导弹实力凸显,东风系列弹道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作为解放军战略威慑与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核心武器,具备直接打击第一、第二岛链内美军基地的能力,可有效摧毁美军的空军基地、海军基地、防空反导设施及雷达指挥中心,从而瘫痪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体系。

然而,面对美军在亚太地区强化的防空反导部署,如在我周边部署“萨德”系统等举动,外界对解放军东风导弹能否在实战中有效穿透美军防线存有疑虑。

伊朗对以色列的成功打击,用事实证明了东风导弹在实战中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穿透力。东风导弹不仅飞行速度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如东风-17等高超音速型号更拥有卓越的机动变轨能力。伊朗导弹尚能突破世界顶级防空网,若解放军东风导弹投入实战,其穿透力与打击效果无疑将更加显著。综上所述,伊朗导弹的实战表现,不仅彰显了自身军事实力,也为解放军东风导弹的实战应用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底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