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贵阳网 2024-05-20 09:20:14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位于祖国西南的黔中大地,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和一个国家级新区正在加速崛起。这绚丽画卷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思想指引、精神支撑、文化滋养。

回首既往,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不断强化政治性、导向性、群众性、创新性、融合性、专业性,各项工作有力有效、亮点纷呈,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展望未来,贵阳贵安将始终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奋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举旗帜 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七个着力”“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共同构筑起党的创新理论文化篇的恢弘格局,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欲事立,须是心立。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有力筑牢了贵阳贵安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年统筹召开9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5次专题辅导报告会,带动一级参学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1287次,区(市、县、开发区)党委(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实现全覆盖。

主题宣传有声有色——

按照“有特色、有实效、有温度”的要求,协调中央、省、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媒体累计刊发贵阳贵安主题教育新闻报道3000余条次,统筹县级融媒体中心刊发相关报道超5000条次。

理论宣讲走深走实——

深刻把握“四下基层”有关要求,创新开展“九讲一赛”“理论宣传二人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推动“理论宣传二人讲”全面铺开、深入开展,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49万场,受众164万余人次,相关工作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央媒的关注点赞。

为民办事有力有效——

按照“要把‘融媒问政’打造成为‘四下基层’有效载体”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融媒问政”问题建议办理工作实施细则,打造“融媒问政现场办公会”“融媒问政面对面”栏目,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2023年,融媒问政平台累计受理群众问题建议14509件,办结13792件,办结率达95.10%,群众满意率达89.96%。

理论阐释不断深化——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校所院深入开展“三政”合作,持续抓好重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市社科规划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宣讲报告,一篇篇理论文章,让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振,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更广泛的精神力量。

聚民心 让主流舆论成为时代强音

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

近年来,贵阳贵安新闻战线坚持强平台、强作品、强融合、强队伍,构建“全市一张网、对外千条线”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动宣传报道工作出新、出色、出彩,全力奏响“强省会”集结号、主旋律、最强音,极大提振全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主流宣传浓墨重彩——

紧扣庆祝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强省会”等重大任务,推出一批生动活泼、有声有势的新闻报道,极大提振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凝心鼓劲、赋能添彩。

重大宣传再上台阶——

精心策划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活动宣传,联合20余家媒体共同发起“数博全球传播行动”,传播覆盖16种语言和48个国家及地区。

媒体融合深入推进——

加快推进中宣部地市级媒体融合试点建设,“甲秀新闻”“知知贵阳”等主流舆论阵地做大做强,贵阳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超过100个。创新建设“融媒问政”“爽贵阳”等政用民用平台,分别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两心”融合持续发力——

积极探索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双中心”融合发展,730多个问政入驻单位及基层4400多个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接单”服务模式,合力解决群众诉求超1万件。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新闻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涉筑报道近5万条,报道力度较往年大幅提升。全年主流媒体以及各对外平台累计推送涉筑稿件1.6万余条次,传播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100亿人次。

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全面展示着贵阳贵安发展的力量不断凝聚、追梦的激情正在迸发。

育新人 让文明新风润泽黔中大地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育新人,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近年来,贵阳贵安坚持把“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和农村“五治”作为推动文明创建的“牛鼻子”和“主抓手”,着力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五大创建”成果持续巩固,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上榜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社会风尚持续向上向善、正气弘扬。

文明培育得到加强——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做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选树宣传,用身边典型彰显文明新风。截至目前,贵阳贵安有“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6人、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73人、“中国好人”82人、“贵州好人”313人。纵深推进农村“治风”,“礼单簿”变“互助簿”的典型做法被中央文明办文明村镇巡礼采用,“贵阳市积极推进农村‘治风’显成效”获评贵州省50个优秀改革案例。

文明实践不断丰富——

依托贵阳贵安1869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持续推动文明实践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开展。云岩区“院落里·百姓家”理论微宣讲、文昌阁路边音乐会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参展项目。以媒体融合赋能文明实践的“云平台·心愿拼单”项目获评2023年“多彩同心圆”网络公益典型案例。

文明创建持续巩固——

以“五大创建”为载体,统筹开展“十大提升行动”以及巩固提升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周边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力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加快补齐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以“硬约束”和“软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文明塑造力,在全省“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综合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双第一”。

城乡风景如画,邻里和睦互助,志愿服务暖心……如今,走在筑城大地上,一街一景、一言一行,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气息与温度。

兴文化 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深入抓好多彩贵州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实施,着力提升先进文化引领力、文化遗产传承力、文化品牌影响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服务供给力,文化贵阳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先进文化引领力明显增强——

推出《炼狱》《心学的诞生》等一批文艺精品,其中,贵州京剧院原创京剧《阳明悟道》主演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长征路上小红军》成为贵州唯一入选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的剧目。组织开展了《阳明悟道》《黔人李端棻》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演出活动。

文化遗产传承力明显增强——

创新开展贵阳市文脉研究利用工作,统筹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申报,现有2个历史文化街区、2个历史文化名镇、4个历史文化名村。统筹推动“一河一道两片区”改造提升,打造150条精品文化街巷。启动《贵阳历史文化丛书(暂定名)》编撰,大松山墓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化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

聚焦红色文化,统筹抓好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改陈布展、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环境优化提升等工作,配合推动“红飘带”开馆试运营。

聚焦阳明文化,编制了《贵阳贵安阳明文化保护利用规划》,扎实开展“一院一会一刊一公司一品牌”、数字博物馆建设各项工作,围绕干部、企业、学生、游客四个重点群体推出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品旅游路线;成功举办“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以“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首届孔学堂文明论坛,进一步擦亮“心学高地”的文化品牌。

聚焦民族文化,坚持“民族性、群众性、公益性”总体定位和“一会、两节、三区”工作思路,配合推动民族大联欢广场改造提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暨贵州民族大联欢盛会系列活动。

聚焦群众文化,坚持“三性”“三零”“三味”“三温”,组织举办103场路边音乐会,成功打造“贵阳路边音乐会”“全国广场舞之夜”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深化与湖南广电以及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省出版集团、省广电传媒集团等省属6家国有文化企业的合作,统筹推动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京剧院实施“大国资改革”。组建贵阳孔学堂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动阳明文化产业化运营。各类文旅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标志性文旅产业项目逐渐增多,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力逐步提升。

文化服务供给力明显增强——

以140个“15分钟生活圈”为蓝图,加快建设“爽贵阳”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完成67个壹刻宝文化驿站示范点、6个“城市主题书房”建设。同时,统筹做好宣传文军服务、优质资源下沉、万场活动惠民等工作,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文化力量催人奋进,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为之一新,贵阳正在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展形象 擦亮“爽爽贵阳”城市品牌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座城市提升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近年来,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守牢阵地、擦亮品牌,全面增强风险防范化解和对外宣传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爽爽贵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意识形态向上向好——

守正创新提出“十个纳入”、建立“四大机制”,统筹开展政治巡察、专项督查及“回头看”,持续压实各方责任,持续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和“五网”工作,各领域阵地可管可控,全市未出现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重大事件,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积极健康、向上向好。贵阳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表彰,贵阳市委网信办连续7次被中央网信办评为“互联网舆情工作先进单位”。

品牌传播破圈出海——

紧扣“爽爽贵阳”品牌提升打造,不断丰富爽身、爽心、爽眼、爽口、爽购、爽游“六爽”内涵,强力推进“爽爽贵阳”城市品牌打造推广机制改革,积极强化外资、外宣、外事、外经、外贸“五外一体”国际传播联动机制,聚焦“爽爽贵阳·百城百媒”“爽爽贵阳·千企千品”等主题,围绕赏花季、避暑季、温泉季等重要节点积极组织开展文商教体旅系列活动,“爽爽贵阳”国际传播影响力连续3年入选“中国城市(区)国际传播示范(特色)案例”,国际传播影响力和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分别位居中国城市第19位、第15位。

文旅融合亮点纷呈——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文旅融合新景点、新玩法、新模式,青云市集、民生路、曹状元街等成为新晋打卡点,过夜游客人次和游客人均消费位列全省第一,贵阳贵安旅游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火爆。2023年,贵阳市入选中国十大“大美之城”、全国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

接下来,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外宣有共鸣、内宣有亮点、推介有深度、合成有声势”为目标,围绕“爽爽贵阳·百城百媒”“爽爽贵阳·千企千品”等主题,积极构建“爽爽贵阳”品牌传播体系和产业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全力做好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国家级国际性会议及相关省、市重大活动的对外传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阳贵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围绕“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目标定位,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贵安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彭刚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