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发出莫斯科恐怖袭击警报后

海蓝聊国际 2024-03-26 08:59:36

针对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的袭击已造成143人死亡,另有数量不明的伤者(受伤者中不断有死去的人),成为20年以来俄罗斯遭受的最严重的意外袭击。

俄罗斯外交部将此次袭击定性为“恐怖袭击”。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侦查总局已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中的“恐怖行为“相关条款对袭击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也主动在其Telegram频道上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

同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和乌克兰国防部主要军事情报局官员切尔尼亚克先后表明,乌克兰与俄罗斯近郊音乐厅袭击事件无关。

在俄乌战时状况下,人们有意无意地将莫斯科近郊音乐厅的袭击事件与乌克兰联系起来。

一些人认为,这是乌克兰的一场“胜利”。特别是那些缺乏辨别力者。

“恐怖主义”为国际主流和国际法所不容,之所以部分人主观臆断为乌克兰的“战功”,是因为对此缺乏了解。

受到西方支持的基辅当局如果行此之事,那么将为此付出代价。战后的国际法是在西方参与下制定的,假如乌克兰公然违反国际法势必会遭到西方的反弹,迄今为止对其牢固的支持将会动摇。乌克兰支持对莫斯科近郊的袭击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国家安全委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对媒体说,“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乌克兰或乌克兰人参与了此次武装袭击”,但同时强调其所根据的是初步了解,并正在努力获取更多信息。

一些人认为,这背后有美国的影子,华盛顿是幕后支持者。甚至煞有介事地指出,在美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后,华盛顿就在利用ISIS为其外交政策目标服务。

但广为报道的一则消息使其不再可信。

拜登政府最早发出了莫斯科即将遭到恐怖袭击的预警,并私下与俄罗斯官员分享了其所掌握的情报。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警告称,监测到“极端分子”正密谋未来几天内,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动恐怖袭击。

这项警报甚至准确预测恐怖袭击的目标将是“针对莫斯科大型集会(包括音乐会)”,由此建议美国公民在未来48小时内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提醒美国公民“避开人群、注意当地媒体消息、关注周边环境”。美国大使馆对媒体称,他们不愿无辜者丧生。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当地时间22日表示,美国政府此前已掌握有关莫斯科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信息,并根据其长期的“警告义务”政策与俄罗斯当局分享了这些信息。

如果美国幕后参与或策划了对莫斯科的新的袭击,那么它就不会主动去发出警报,甚至私下同俄罗斯当局分享情报。

美国第一时间发出恐怖袭击警报后,各方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美国的盟国和伙伴跟进对本国公民作出警告。

拉脱维亚外交部3月8日敦促其公民尽快离开。

爱沙尼亚也在这一天要求其在俄公民“比平时更加警惕”,“由于存在恐怖威胁”,避免公共集会。

德国政府关闭了其驻俄大使馆和驻彼得堡总领事馆,敦促本国公民近期不要前往俄罗斯。

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发出的警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移花接木,用来证明它们正在“撤侨”,准备“参战”。

这些经过精心拼凑的信息,结合法国总统马克龙有关向乌克兰“派兵论”,以及北约的一份加大对俄乌战争干预的声明,就变成了西方打算“参战”的证据,以此炒作吸引流量。

俄罗斯总统普京作出了另一种反应。

新京报网络平台的一则报道称,普京在19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美国的警告是“挑衅性的”,“这些行为类似于公然的勒索,意图恐吓和破坏俄罗斯社会的稳定”。

这是“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由于这一判断,俄罗斯遭遇了灾祸,数以百计的平民伤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于正处于战争中的俄罗斯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在3月7日美国发出警报之前数小时,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称,它挫败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一个小组对莫斯科犹太教堂的袭击。

在两次袭击之间,俄罗斯新一届总统选举于3月15日至17日进行投票。俄罗斯为此部署了严密的安保。

从中可以看出,新的袭击是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实施,非常注重策略的。

恐怖组织选择在俄罗斯总统选举完成、结果公布之后发动袭击,是看准了此时俄罗斯强力机构放松戒备、安保最为松懈。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3月7日针对莫斯科教堂的未遂袭击也是一个疑兵之计,旨在确保袭击成功。

美国提前获知针对莫斯科的袭击的情报,与其在战前精准警告俄罗斯将攻击乌克兰一样,证明其卓越的情报能力并非是一些人所称的 “一个笑话”。

由中美英法俄担任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安理会今天已经发表声明,认同俄罗斯对袭击的“恐怖主义”定性,并强调,必须追究这一恐怖袭击事件的执行者、组织者和赞助者的责任。呼吁所有国家根据其国际法义务和安理会相关决议,在这方面与俄联邦政府以及与俄政府所有其他相关机构合作。

西方各国针对袭击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反应。

爱丽舍宫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强烈谴责”发生在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事件,法国外交部也对俄罗斯人表达了声援。

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欧盟对俄罗斯遭遇空袭事件感到“悲痛和震惊”,谴责针对平民的任何袭击。

由于俄乌战争而与克里姆林宫处于敌对关系中的西方对袭击的态度,耐人寻味。

这就说明,什么符合国际法,什么不符合国际法,它们拎得清;什么是该支持的,什么是该反对的,它们分得清。在针对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中,它们采取了一种态度,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它们采取了另一种态度。

假如严重的恐怖袭击没有发生,很多人会相信普京对华盛顿预警是“挑衅性的”、意图恐吓的指责,就像他们相信普京此前就俄乌战争说过的很多话一样。

这件事让人们感到,各国之间多些了解和理解、多些善意和包容,而不是总是对别国疑神疑鬼、充满敌意的重要性。

战争进行两年多可以看到,北约在战前东扩是极为审慎的,反倒是战争促进了北约的东扩,芬兰、瑞典成为其新成员国,乌克兰及更多国家正在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路上,北约“复活”,也在其东翼永久地加强了军事部署,欧洲军事化的步伐加快,从普京过往的眼光看,俄罗斯比起战前,“危险”了一百倍。

乌克兰由谁执政能对俄罗斯的安全有什么不同?

乌克兰和俄罗斯几乎同时独立,相互承认,也相互尊重。在乌克兰主动放弃核武器后,俄罗斯与与英国和美国一起,同乌克兰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但在俄罗斯攻占克里米亚,将其据为己有,并在乌东地区扶持亲俄势力后,改变了俄乌之间的关系,乌克兰的政权由谁掌管,变得对俄罗斯“重要”了。

世界本来没有那么多事,搞事的人多了,就成了事,俄乌之间的关系、俄乌战争就是典型表现。

战争对谁有好处?俄乌之间新的战争已经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更多人生活在痛苦和恐怖之中,相当多的人不知道还能不能迎接明天的太阳。

如果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争权夺势,那么多尔虞我诈,回归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有多美好?

1 阅读:2

海蓝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