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童”跌落到人人声讨的“啃老族”,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上北下南 2024-04-29 14:24:50

神童张炘炀,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16岁读博,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博士,妥妥别人家的孩子。

令人诧异的是,此后,他却从“神童”步步沦落成“啃老族”。选择躺平的他,博士毕业至今无房无车无存款,靠父母接济度日,甚至在节目中囔囔父母欠他北京一套房!一时间惹得人人喊打!然而,真相真就如同网友看到的吗?

回顾张炘炀的人生轨迹,开始读博前可谓风光无限,之后的躺平,大概率有他父母的原因,网友更是表示:他家祖坟冒了三次青烟,但被其父母硬生生堵回去了。

第一次,张炘炀10岁参加高考,考上二本,想复读考985大学,但遭到父母的反对,父母更在意“最小大学生”的称号。

第二次,13岁考上了研究生,他的导师帮忙联系德国公费留学,但父母怕他不回来,依旧没有同意。

第三次,16岁时读博士,当时北京的房价处于冰点,他想着加上自己的奖学金,家里刚好有能力买下一套房,他提出不留学的话,就在北京买一套房。这次父母终于答应了,但租了一套房骗他。

三次机会,随便抓住一次,也许他的人生轨迹就会大不相同。然而,事与愿违,博士毕业后的他,短暂工作后选择了躺平,也许是在责怪、抗议父母安排的人生,“明明什么都不懂还要指点江山”是他的原话。他的父母应该认为他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聪明的,却不认为他是这个家里最聪明的,可叹的是,爹妈的那一点点智慧都用在了安排儿子人生上。

对于张炘炀的经历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父母过于强势,过度干预儿子的人生,人生重要的选择没有尊重儿子的意见。也有人认为,张炘炀自小开挂的人生,受到众人的吹捧,使得他自视甚高,迷失了自我。正如,他的导师评价:张炘炀与实验室其他博士生相比,优势只在年龄小,并无其他优势可言,媒体和社会的言论束缚了他的成长。又如,央视网评:“家有神童固然值得骄傲,但是媒体的疯狂炒作,学校的高调招收,众星捧月似的社会舆论,也对这个仅仅十岁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家长用心良苦,小孩却要身心受苦,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失去了本应该没有任何杂质的童心,提前拥有了一些成人世界中的功利与虚荣,学校、家庭和社会大众应该进行反思”。

对张炘炀来说,应该存在许多意难平吧,否则不至于说“现在 理想这玩意儿好吃吗”。不论怎样,往事诚已矣,道存犹可追。马上而立之年的他,仍是实打实的博士毕业生,当打之年还有许多机会。躺平只是一时过渡,希望他放下羁绊,正视挫折,重拾信心,在可以自己做选择的时候扬帆起航,不久的将来,说不定又会有开挂的下半生。“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也希望此文能被多些父母看到,过度参与孩子的选择不见得是好事。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被定义,他们个性鲜明,过度把父母的想法加持到孩子身上,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人人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殊不知自己做不到的事,强加在孩子身上,好像也不合适。成材先成人,不如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孩子向善向上。如此,您的小孩是金石,总会熠熠生辉。

0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