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13处战功,独占两功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4-01-14 20:21:02

刘锜是南宋初年的名将,出生于德顺军(今甘肃省静宁县)。他是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自少随父征战。

由于出生将门世家,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聪明好学,善于箭术,他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本领日益长进。有一次,他在军营中骑马,远远看到计时用的水斛水满溢了出来,他弯弓搭箭,一箭射穿水斛的计水线,一旁的士兵拔出箭后,水流如注。他紧接着又一箭射过去,正好堵住原来的箭孔,围观者无不赞叹其射技精湛。

宋徽宗时期,经过高俅举荐,刘锜被任命为閤门祗候,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建炎元年,宋高宗即位,被授予陇右都护的职位,在此地方时,多次到西夏征战,建立了颇高的威信,就连西夏的小孩子哭时,他们的妈妈就和孩子说,再哭刘都护就来了,由此恐吓小孩,可见刘锜在西夏的影响力有多高。他的才能被张浚知道后,便提拔了他。

建炎四年(1130年),受到张浚的提拔后,参加了富平之战,刘锜率领泾原路宋军迎击完颜宗弼左翼军,将其团团包围,但是由于赵哲的逃跑,导致宋军大败,富平之战失败后,在打击赵哲部落的时候,由于刘锜带领军队撤退了,他的部下李彦琪投降金国,他因此被贬为知绵州(今四川绵阳)兼任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年),终于在不懈的斡旋中,重新任宣抚司统制。

绍兴四年(1134年),吴玠在仙人关抗击金军,刘锜奉命协同作战。

绍兴六年(1136年),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加强海上防守

绍兴七年(1137年),又是经过张浚举荐,统管重建的三衙军。同年刘锜兼任庐州知州,率部进驻庐州。

绍兴八年(1138年),任枢密院都统制

绍兴九年(1139年),升为果州团练使。

绍兴十年(1140年),爆发顺昌战争,刘锜率约2万人的“八字军”及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10余万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胜利,并且大破金军铁浮图。这次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整个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40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历时6天,经过三次战斗,击溃金军的前锋部队;第二阶段从六月七日至六月十二日,历时6天,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将完颜宗弼(完颜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此役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术再次率大军南侵,爆发了柘皋战争,刘锜奉命率军抗击,刘锜还是采用顺昌战争的打法,金军看到了还是这种旗帜和打法,吓得争相逃窜了。柘皋之战也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但随后在濠上之战中却败于金军。战争结束后,金军退回淮北,南宋军队也退到江南。随后,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调六十万大军南犯,攻克扬州后,为抢占扬州南瓜洲渡口进而挥师渡江南下,命万户高景山率骑兵攻瓜洲镇。宋江、淮、浙西置制使刘锜命镇江府左军统领员琦率部邀击。二十六日,员琦与统制官贾和仲、吴超等人迎战金军于皂角林。宋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余人设伏皂角林内。员琦率部与金军激战,因力量悬殊,员琦等身陷重围,弃马与金军死战,将金军诱到设伏圈内,宋伏兵突起,强弓劲弩齐发。金军遭此突然攻击,加之运河河岸地势狭窄,难以发挥骑兵优势,被迫撤退。员琦督军乘势追击,大败金军,斩万户高景山,俘数百人。

此战后,刘锜身患重病,朝廷将其召回,在建康都亭驿休息时,吐血而死,朝廷赏赐家人银两,宋孝宗时追封吴王,加赠太子太保。

刘锜对于南宋朝的巩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兴13处战功,独占两功,可谓是战功赫赫。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10 阅读:3605

翰林院女大学士

简介: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