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刘玲琍:带领特殊孩子飞离“寂静的牢笼”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4-04-14 10:35:22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在4月8日播出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的颁奖辞。

耕耘特教讲台三十三年,刘玲琍坚持不懈只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中,找到打开有声世界的“钥匙”。多年来,她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让无数听障孩子插上逐梦的翅膀。她所教的八十多名残障孩子中有二十多名考上了大学,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着这些孩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结婚、生子,走向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刻,这也是特殊教育的意义,让每一个残缺的孩子都能拾起折断的翅膀。”4月13日,刘玲琍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专访时说。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刘玲琍片段

她是老师,也是妈妈

“刘老师,你终于回来啦!”“刘妈妈,你好棒!”从北京参加完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刘玲琍几乎没做任何停留,第一时间就赶回了学校,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孩子们一拥而上,将她围在了人群中央。看着刘玲琍手中的奖杯,孩子们眼里充满了好奇,嘴上更是不住地夸赞。

临行前,刘玲琍曾答应孩子们给他们带礼物,回来后的第一时间她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只北京烤鸭。孩子们围坐在刘玲琍身边,快乐地吃起了烤鸭,直至此刻,刘玲琍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安定了下来。

“出门的时候,总是惦记,虽然每天都会和大家打视频电话,但还是放心不下。”在刘玲琍眼中,这些人不仅是她的学生,更是她的孩子。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除了“刘老师”这个称呼之外,最常用的就是“刘妈妈”。

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刘玲琍与孩子们分享烤鸭。受访者供图

谈起这些孩子,刘玲琍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我的孩子们有很多都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和我一起参加颁奖典礼的刘寒湘,8岁时才来学校,但通过几年的努力,她不仅学会了说话,后来更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

龙年春晚的舞台上,一支残疾人舞蹈吸引了刘玲琍的注意力,她走到电视跟前仔细地辨别着每个舞者。“我当时就在想,我的寒湘是不是也在里面,结果没多久,孩子就给我发来了贺年微信,还有春晚舞蹈的视频!”

刘玲琍(右)和刘寒湘(左)在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接受采访。受访者供图

除了特教老师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32岁生下的儿子,在七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医生说这种先天性疾病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但刘玲琍并没有放弃,她每天晚上回家都会教儿子,经年累月下来,儿子不仅很好地融入了正常的校园生活,更是顺利考取了大学。

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

“春—眠—不—觉—晓—”这样简单的一句诗,刘玲俐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边用手语比划着,一边夸张地张嘴,展示着嘴、舌、牙、喉的变化。台下坐着8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模仿着老师的嘴型,费力地跟读。这样的一幕在过去的三十三年间不断地上演。

“我们是复合班,小的刚满七岁,大的有十二三岁,由于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很多知识不能只讲一遍,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重复。”刘玲琍告诉记者,她是1991年来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当时特殊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教学方法都是在工作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2008年,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学前聋儿康复语训班,刘玲琍主动请求担任该班负责人。16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只有讲台上的她。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刘玲琍甚至将自己的办公地点从办公室挪到了教室。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发声,她经常把孩子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和鼻子旁,让他们感受声带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刘玲琍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孩子感受声带的振动。受访者供图

“这几十年来,特殊教育领域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我1991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只有七十几块,师资培养也比较薄弱,学校运营得很是艰难。这些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工资现在一个月有七千多块,还有很多免费的资助项目,给孩子们赠送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提供康复训练!”

刘玲琍感慨,曾经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近在眼前。“我们的特殊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质量越来越高,他们也能够去畅想别样的人生,去拥抱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能亲眼见证这一切发现,我无比荣幸。能看到这些学生的梦想被我点燃,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教老师存在的意义。”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