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健品
江津民警巧破保健品骗局暖心守护群众“养老钱”
此前,胡女士因母亲刘婆婆深陷保健品骗局愁眉不展。刘婆婆频繁前往一家打着“免费体验”旗号的店铺听讲座,还打算花高价购买所谓“养生产品”。胡女士多次劝阻无果,担心母亲辛苦攒下的养老钱打水漂,无奈之下拨通110求助。...
“刷到的都是我想看的”“专家都这么说,还能有错?”“子女不懂,还是视频里说得对”
“刷到的都是我想看的”“专家都这么说,还能有错?”“子女不懂,还是视频里说得对”——这些想法,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短视频的“忠实信徒”。他们通宵刷视频到视力受损,疯狂氪金打赏、购买“智商税”产品,甚至被虚假言论洗脑做出极端行为。武汉89岁的李奶奶因信“长寿克子孙”而轻生,武汉62岁的陈阿姨刷剧险些失明,无数家庭因此陷入焦虑。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绝非“孤独”二字能概括,而是平台利用认知、心理、技术、利益四大逻辑,布下的一场精准围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精力和思维能力逐渐下降,对复杂的逻辑论证、数据支撑缺乏耐心,更倾向于接受“只给结论、不讲依据”的内容。短视频恰恰摸准了这一点,所有面向老人的内容都遵循“简单粗暴、情绪先行”的原则:养生视频靠“白大褂+动画演示”营造权威感,迷信言论靠反复复读加深记忆,诈骗信息靠“捡漏”“救命”等关键词刺激神经。武汉李奶奶深信的“老人长寿吸子女福气”,没有任何逻辑支撑,却通过持续的情绪渲染让她深陷其中;那些虚假保健品广告,不用解释药理,只靠“患者现身说法”就骗得老人掏空钱包。反观子女的劝告,往往是“这是假的”“没有科学依据”这类抽象道理,根本抵不过短视频具象化、场景化的冲击。加上老人信息素养不足,对“AI合成”“演员扮演专家”“剪辑造假”等套路缺乏识别能力,自然更容易相信视频里的“眼见为实”。退休后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被社会抛弃”的焦虑和孤独感,他们渴望被认同、渴望跟上时代。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你越关注某类内容,平台就越密集推送,让老人陷入“信息茧房”。他们刷到的内容全是自己认同的观点,看到的评论全是“同道中人”的附和,会误以为“我的想法被千万人认可”,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成为缓解焦虑的“精神布洛芬”。第三方平台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老年群体月人均使用网络129小时,其中短视频占比35.1%,高居使用时长榜首。他们十几个小时猛刷视频,自以为在“接轨世界”,实则只是在算法打造的牢笼里重复接收同质化信息,与真实世界越来越远。短视频的很多功能,都是专门针对人性弱点设计的成瘾陷阱,对老年人的诱导性更强。“无限滚动”“自动播放”省去了手动操作的麻烦,老人一旦开始刷,就很难主动停下;“间歇性强化”机制,随机推送喜欢的内容,像抽奖一样勾着用户持续停留。“看视频给红包”的小额奖励,对年轻人不值一提,却让不少老人产生“刷视频能赚钱”的错觉,一天刷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这些技术设计的威力,远非“子女陪伴”能抵消。很多老人白天和子女相处时欢声笑语,晚上却依然会刷视频到凌晨,因为算法推送的“高刺激”内容,总能精准击中他们的兴趣点。平台就是通过这种被动沉迷的设计,让老人把大量时间耗在短视频上,为后续的收割铺路。不少老人有“大家长”心态,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比子女丰富,面对子女对视频内容的质疑,会本能地产生对抗情绪——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面子”问题。短视频平台精准捕捉到这一点,会适时推送“子女不孝”“婆媳不和”“晚辈不懂老人心”的内容,刻意激化家庭矛盾。当老人觉得子女不理解自己时,短视频里的“共鸣内容”和“暖心评论”,会让他们觉得“只有平台懂我”,从而把平台当成“精神盟友”,对子女的劝告更加抵触。上海市民政局报道的案例中,那位喝农药自杀的外婆,就是在反复观看这类挑唆内容后,对家人的信任逐渐瓦解,转而深信视频里的极端言论。家庭关系的疏远,让老人更难被“叫醒”,彻底沦为短视频的“俘虏”。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收割老人的财富。短视频针对老年人的收割产业链,保守估计每年能卷走超3000亿元:利用健康焦虑卖高价保健品,60%的产品非法添加西药,成本不足售价5%。利用投资幻想卖赝品文物,河南某直播间单月骗3.5万元,广东86位老人被骗超2000万元;利用孤独经济推无用课程,99-199元的课程内容全是网络拼凑,完课率不足30%;还有“自动包月”“免密支付”,专门坑害不会操作的老人。保护老年人,不能只靠子女的沟通和陪伴,更需要制度层面的干预。平台的套路层层递进,从认知、心理、技术到关系全面围猎,被动防御终究难以持久。唯有像保护未成年人那样,推出针对老年人的防沉迷系统和消费保护机制,规范算法推荐、打击虚假宣传,才能从根源上斩断收割链条。让老人能安心享受互联网的便利,而不是在短视频的陷阱中损耗健康、掏空积蓄,这才是对他们最真切的关爱。
李连杰咋回事啊?怎么大家都自觉的远离他了,真的看来假不了啊最明显的就是吴
李连杰咋回事啊?怎么大家都自觉的远离他了,真的看来假不了啊最明显的就是吴京,明明是在场为数不多的圈内熟人,却站得远远的,差点都要出镜外了,连个主动搭话的动作都没有!其实这阵子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断过,一会儿传状态突变被猜身体有情况,一会儿又因带货保健品被说“变了味”,加上早年的一些旧争议被反复提,口碑确实有点波动!但话说回来,圈内的距离感往往很微妙,可能是避嫌,也可能是单纯的场合原因,未必就是真有啥深仇大恨!不过公众人物的口碑真的经不住折腾,你觉得大家是刻意远离,还是只是网友想多了?一起来聊聊晚年李连杰
购买保健品认准“小蓝帽”
狍子粉、骆驼奶、西洋参…市场上销售的各类保健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市民为了表达一份孝心,会给父母、长辈购买保健品作为馈赠礼物,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但是,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时光注重价格,对保健...
太原人购买保健品认准“小蓝帽”
狍子粉、骆驼奶、西洋参…市场上销售的各类保健品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市民为了表达一份孝心,会给父母、长辈购买保健品作为馈赠礼物,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但是,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时光注重价格,对保健...
85岁老人买保健品塞满70平房,85岁老人花百万买保健品女儿发声:劝阻无效,还找我们借钱买
“母亲几十年的退休金,几乎都买了保健品,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白女士今年52岁,其父于2008年去世,母亲85岁,身体还算硬朗。10月29日,白女士的母亲李阿姨称:“有人给我推荐一款保健胶囊,说效果特别好。9盒2500元,还...
售卖有害保健品,判刑+赔偿!
日前,四川天府新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获法院当庭判决支持,被告人余某因销售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保健品,被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7000元,承担销售金额五倍...
中消协:购买保健品认准“蓝帽子”标志
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今天(3日)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购买保健品需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中消协介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
#50人老年团仅4对夫妻多为姐妹结伴#【#老太买6000元保健品获498元跟团游
#50人老年团仅4对夫妻多为姐妹结伴#【#老太买6000元保健品获498元跟团游#:明白他们目的是卖保健品,但很享受,店里有人陪伴,偶尔能出去看看】近些年,老年旅行团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部分自媒体博主甚至开辟了专门赛道,加入银发队列,体验大巴往返上千公里的“铁腚”旅行团。这些老人,为何选择报团旅行?除了“铁腚”与高精力,他们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隐情?10月中旬,记者决定参与其中,与这些老年人聊一聊。#498元7小时铁腚大巴游老人发声#记者报名的是江西婺源3日游,团费498元。旅行团一共50人,90%以上为退休老人,男性不到10人,只有4对夫妻,其余多为姐妹结伴。从武汉出发到婺源,全程大约480公里,行驶了近7个小时。记者在途中遇到了性格开朗的刘姨,刘姨是随保健品公司一起来的,店员小高带队,车上还有7位老人同行。刘姨之所以能获得免费出游的机会,是因为她已在店里消费了6000多元。刘姨知道,小高做这些的目的是卖保健品,但她享受这样的生活,店里有人陪伴,偶尔还能出去看看。1999年,刘姨办理了内退,每月有5000元左右的退休金,但她仍觉得不太够花。刘姨有颈椎病,肠胃敏感,每月水电煤气、买菜、看病等开销,需一千余元。剩下的要补贴给儿子,她尝试过3个月不给钱,儿子不客气地说:“你不给我,给谁呀。”她为这番理直气壮的话语心寒。刘姨说,不为晚年生活感到焦虑,“现在养老院多得很,到时候看情况。”
莘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老年人防骗宣传活动筑牢药品保健品消费安全防线
近日,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升老年群体对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莘县市场监管局反不正当竞争科联合特殊食品科,围绕“守住养老钱,幸福享晚年”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防骗宣传活动,走进老年...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关闭涉嫌虚假宣传的保健品销售门店12家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芳)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督办陈忠15日在专题发布会上介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老年保健品私域直播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及时查办天天营养、灿耀天昂、福寿大街、垦道生活等电商...
28元保健品如何炮制成7.2万元神药
一条精心设计的诈骗链条,让成本仅28元的普通保健品摇身变为售价7.2万元的"抗癌神药。近日,宁波警方跨省收网,揭开了这个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特大诈骗网络。这场骗局始于一个精心设计的电话。77岁的刘老太接到自称"国医大师...
小区有几个老女人,衣服穿着艳丽,给人一种很利索的感觉,后来听别人说是推销保健品的
小区有几个老女人,衣服穿着艳丽,给人一种很利索的感觉,后来听别人说是推销保健品的,有一次盯上了我,给我讲保健知识,嘘寒问暖的感觉很熟似的,听的我心烦意燥的,就说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她这才磨磨唧唧的说想让我跟着她干...
打着租房名义混入居民群推销保健品网格员将其清退
看似一问一答,实则相互配合,向居民们高价推销保健品。9月23日晚,网格员核实得知,二人打着租房的名义,混入群里打广告,随即将其清退。当天下午,家住千峰北路109号院的张大娘将两个陌生人拉进了居民微信群,备注为“租户”...
假租户混入居民群“唱双簧”卖保健品被识破
看似一问一答,实则相互配合,向居民们高价推销保健品。9月23日晚,网格员核实得知,二人打着租房的名义,混入群里打广告,随即将其清退。当天下午,家住千峰北路109号院的张大娘将两个陌生人拉进了居民微信群,备注为“租户”...
女儿整理父亲遗物时,竟发现500多万巨款打了水漂,全变成了一堆保健品!去年4月,广东珠海的李先生夫妇
女儿整理父亲遗物时,竟发现500多万巨款打了水漂,全变成了一堆保健品!去年4月,广东珠海的李先生夫妇在父亲去世后,意外揭开了一个惊人秘密。父亲生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一位姓葛的女士引导下,参加了各种会销,...
吃保健品危害有哪些原创
保健品它并非药品,不能医治疾病。也不是食品,不能无限制地随意食用。不当食用会带来以下几大害处: 一·直接的健康危害 1·肝肾损伤 原因:大多数保健品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和排泄。长期过量服用,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