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补方,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敦煌遗书中记载的经典方剂之一。《辅行诀》传为南北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所著,据传源自失传古籍《汤液经法》,收录"汤液经法图",采用五味补泻体系阐述脏腑辨证理论。可能是梁代作品。唐后失传,1900年随敦煌藏经洞文献重现,原卷后由道士王圆箓截留,经张渥南购得传予其孙张大昌。敦煌原卷在文革期间损毁,现存版本为出处不明的传抄本,经中国中医研究院马继兴整理收录于《敦煌古医籍考释》。

根据脏腑体与用的哲学问题,提出"五脏体阴而用阳"理论,通过五味调节脏之体阴、用阳以平衡脏气,体阴:指脏腑的实质结构,属阴;用阳: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属阳。
"体虚为实"指脏腑的"体虚"表现为实证症状,其核心机制包括:1、体阴不足导致功能相对亢进:当脏腑的实质(体阴)不足时,功能(用阳)相对亢进,表现为实证。2、典型表现:如肝阳上亢(肝体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肺阴不足导致的干咳等。3、治疗原则:需补其体(酸味),如用芍药、五味子等酸味药滋养肝体。
"用虚为虚"指脏腑的"用虚"表现为虚证症状,其核心机制包括:1、用阳不足导致功能减退:当脏腑的功能(用阳)不足时,表现为虚证。2、典型表现:如肝气不足(肝用阳不足)导致的恐惧不安、脾用阳不足导致的食欲不振等。3、治疗原则:需补其用(辛味),如用桂枝、干姜等辛味药温补肝用。辨证要点:区分症状是体阴问题还是用阳问题。
治疗方向:体虚为实:补体阴以平亢进;用虚为虚:补用阳以振功能。方剂应用: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温补肝阳(用),大补肝汤(加旋覆花等):补肝益气(用)。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疏肝理气(用);大泻肝汤(加黄芩、大黄等):清泻肝火(用)。
体虚为实,用虚为虚:脏腑的"体虚"表现为实证(如肝阳上亢),需补其体(酸味);"用虚"表现为虚证(如肝气不足),需补其用(辛味)。补泻方向:重用"用味"为补(如辛补肝),重用"体味"为泻(如酸泻肝),结合"化味"(如辛酸化甘)调节脏腑功能。
木性药(辛味):主宣发,补肝疏风,如桂枝、生姜
火性药(咸味):主温煦,补心调神,如旋覆花、代赭石
土性药(甘味):主运化,补脾益气,如甘草、人参
金性药(酸味):主收敛,固肺止咳,如芍药、五味子
水性药(苦味):主滋阴,泻火润燥,如地黄、黄芩

体虚为实的临床实例
1.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症状:头晕目赤、易怒、头痛、脉弦有力
病机:肝体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体虚为实)
治疗:酸味药(如白芍、五味子)滋养肝体,配合平肝潜阳药
2. 阴虚火旺型更年期综合征
症状: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病机:肾阴不足(体虚)导致虚火内扰(为实)
治疗: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酸味药补体)
3. 肺阴不足型慢性咳嗽
症状: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病机:肺阴亏虚(体虚)导致肺气上逆(为实)
治疗:酸味药(如五味子)敛肺止咳,配合甘寒养阴药。

用虚为虚的临床实例
1. 心气虚型心律失常
症状:心悸气短、活动加重、自汗乏力
病机:心气不足(用虚)表现为功能减退(为虚)
治疗:辛味药(如桂枝)温通心阳,配合补气药
方剂:桂枝甘草汤(小补心汤类)。
2. 脾阳虚型慢性腹泻
症状:大便溏薄、食欲不振、四肢不温
病机:脾阳不振(用虚)导致运化失职(为虚)
治疗:辛味药(如干姜)温补脾阳,配合健脾药
案例:某患者长期腹泻,服四君子汤加干姜后症状改善。
3. 肾阳虚型性功能障碍
症状:阳痿早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
病机:肾阳不足(用虚)导致生殖功能减退(为虚)
治疗:辛味药(如附子)温补肾阳,配合填精药
现代医学对应:男性性腺功能减退。
方名
补
子令母实
小补肝汤
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
大补肝汤
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
旋覆花代赭石竹叶
小补心汤
旋覆花代赭石竹叶淡豆豉
大补心汤
旋覆花代赭石竹叶淡豆豉
人参干姜甘草
小补脾汤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大补脾汤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麦冬五味子旋覆花
小补肺汤
麦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
大补肺汤
麦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
地黄竹叶甘草
小补肾汤
地黄竹叶甘草泽泻
大补肾汤
地黄竹叶甘草泽泻
桂枝干姜五味子
一、补肝汤系列
1. 小补肝汤
组成: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
方解:温补肝阳,调和营卫。桂枝温通肝阳,干姜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肝气,大枣补脾养血
主治:肝气虚寒证,表现为心中恐疑多恶梦、气上冲胸、目不明等症状。
2. 大补肝汤
组成:小补肝汤基础上加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
方解:增强补肝益气、降逆平肝功效。旋覆花、代赭石降逆平肝,人参补气健脾,生姜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适用于肝虚气逆的重证,如恐惧不安、胁下胀满等症状。
二、补心汤系列
1. 小补心汤
组成: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方解:针对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等症状,通过化痰通阳、理气宽胸来治疗。栝蒌与薤白组合为主结构,半夏解决痰水之气上涌导致的不得卧症状。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特别是痰塞胸膈或胸中有水气的情况。
2. 大补心汤
组成:小补心汤基础上加枳实二两、厚朴二两、桂枝一两
方解:针对胸痹兼心中痞满、气结在胸、胁下逆抢心等症状。枳实解决心下痞,厚朴解决胸满,桂枝解决气上冲。
加减变化:若气塞加杏仁,呃逆加橘皮,气逆欲呕加生姜
三、补脾汤系列
1. 小补脾汤
组成: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干姜三两、白术一两
方解:针对饮食不化、吐利后心中苦饥、心下痞满等症状。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
煎服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2. 大补脾汤
组成:小补脾汤基础上加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
方解:针对脾气大虚、阴液不足导致的饮食不化、呕吐下利、枯瘦如柴等症状。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敛汗,旋覆花降逆止呕。
特点:含生脉散之意,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合用
四、补肺汤系列
1. 小补肺汤
组成:人参9g、黄芪24g、熟地24g、五味子6g、紫菀9g、桑白皮9g
方解: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固表,熟地滋阴养血,五味子收敛肺气,紫菀润肺化痰,桑白皮清泻肺热。
主治:肺虚咳喘、短气自汗、声音低弱等症状
2. 大补肺汤
组成:小补肺汤基础上加麦冬、石英、干姜、钟乳石粉、桂心等
方解:在补肺基础上增强温阳纳气功效,麦冬增强养阴生津,石英、钟乳石温肾纳气,干姜、桂心温阳散寒。
临床应用:适用于肺肾两虚、气阴两亏的重症咳喘
五、补肾汤系列
1. 小补肾汤
组成:熟地黄、竹叶、炙甘草、桂枝、干姜、泽泻、五味子、制附子
方解:滋阴补肾、平冲降逆。熟地滋阴补肾,桂枝、干姜温阳化气,泽泻利水渗湿,五味子收敛固涩。
主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虚热冲逆等症状。
2. 大补肾汤
组成:小补肾汤基础上加鹿角胶、杜仲、补骨脂、续断炭、黄芪、阿胶等
方解:壮阳滋阴、潜摄止血。鹿角胶、杜仲、补骨脂温补肾阳,阿胶、熟地滋阴养血,黄芪补气升阳。
临床应用:适用于肾阴阳两虚的重症,如鼻衄、阳痿早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