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第五代骁龙8之后,旗舰机有了新的“标准版”

作者|周雅在今年9月底的骁龙峰会上,高通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把性能堆到极致,两个月后,这套旗舰版图的另一块拼图按期落

作者|周雅

在今年9月底的骁龙峰会上,高通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把性能堆到极致,两个月后,这套旗舰版图的另一块拼图按期落位。

今天下午,高通正式发布「第五代骁龙8」,它与「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共同构成“标准版+至尊版”的双旗舰产品线。

为什么是双旗舰?

梳理高通的产品线可知,骁龙7系/6系/4系通过标准版、Plus版和S版形成纵深布局:「标准版」是每个系列的核心产品,实现代际性能提升和卓越技术;「Plus版」带来突破性表现;「S版」通过精选特性契合用户需求。

而骁龙8系,形成独特的双轨策略——至尊版+标准版,给OEM厂商和消费者提供更灵活和多样性的选择:「至尊版」负责树立极致性能与技术天花板;「标准版」传承旗舰体验并面向更广泛的高端机型,强调性能、能效、稳态三者平衡。

高通为何需要两条旗舰产品线?

答案就在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业务总经理Chris Patrick“舰队”的比喻中:“骁龙移动平台的产品组合如同一支舰队,每款平台都为完成不同任务而生。”而说到骁龙8系,Patrick指出,“骁龙8系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份对于顶级性能、前沿创新和重新定义移动体验的承诺。”

这种“分工”的意义显而易见。对于OEM厂商来说,他们不必再把所有旗舰机都押注在一颗较贵的“旗舰芯片”上,可以更灵活打造产品线,用“至尊版”去造一部极致的旗舰手机,用“标准版”去造一部价格更亲民、体验更均衡的全能旗舰;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意味着“旗舰体验”的门槛降低了。

一副精心设计的拼图

第五代骁龙8被Chris Patrick比作“一副精心设计的拼图”,强调其系统级协同的设计理念,该拼图下,它引入定制Qualcomm Oryon CPU、全新切片架构Adreno GPU、Hexagon NPU协同AI引擎,强调端侧AI体验。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马晓民用“生而旗舰,为顶级体验而生”概括它的核心定位。

CPU方面,采用高通自研的Oryon CPU,亮点在于“定制”。它内部有两类核心:2个超级内核,就像是“冲刺型选手”,负责处理像“秒开App”、“瞬间加载网页”这类爆发性任务;还有6个性能内核,就像是“耐力型选手”,负责在日常多任务中提供更高的能效与更低的稳态功耗。这种智能分工,就是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团队,既能打硬仗,又能省体力。

通过这颗定制的CPU,第五代骁龙8对比前代,实现单核性能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36%、能效提升42%,在流媒体播放、游戏和多任务处理等用例中实现完美无缝的体验。马晓民强调,“得益于定制架构,这款芯片能针对特定用例优化性能,实现更佳能效。这种量身定制的方式,让用户体验更无缝、更沉浸,远超标准的现成方案。”

GPU方面,Adreno GPU的“切片架构”则解决了移动端图形处理的瓶颈。马晓民提到,在渲染复杂场景时,数据可以直接存储在GPU上,减少传输至DDR的图形数据量,从而简化了处理流程降低了时延,带来更锐丽的视觉效果和更流畅的游戏娱乐体验,支持持久且不中断的游戏体验。所以,“这款GPU的设计完全以移动游戏玩家需求为导向,确保卓越体验。”

举个例子:这就像一个画家,过去每次换颜色都需要跑回仓库(手机内存DDR)去取,费时又费力。现在,GPU有了一个随身的“调色盘”(片上高速缓存),大部分工作在“画布”旁边就能完成。这极大节省了体力和时间(功耗和延迟),反映到手机上就是:玩大型游戏时画面更流畅,而且手机不容易发烫。

相较前代,GPU综合性能提升11%,能效提升28%,并推动第五代骁龙8的整体能效提升13%。

但仅有高效的CPU和GPU还不够,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智能地调度它们。

AI成为总指挥

此次发布最核心的隐形主线,在于Hexagon NPU与ISP、音频、连接、性能引擎之间形成的紧密闭环,成为各种应用场景的总指挥。

马晓民提到,第五代骁龙8整体AI性能提升46%,当深入特定用例时,从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到语言理解,各项任务的性能提升幅度高达22-52%。显然,AI正在重新定义各式各样的智能体验。

我们先来看游戏场景。过去评测手机游戏,总看重峰值帧率能跑多高。而现在,重点变成了“高帧率能稳定多久”。第五代骁龙8在多款热门手游的实测中给出“高帧不降频”的信号值。

《原神》高画质场景下平均60.39fps,功耗比竞品低16%,在长时间探索与激战场景中维持低温运行;《和平精英》稳定支持120Hz,强调输入跟手与帧率抖动控制;如《三角洲行动》一类战术射击,可在165fps下持久运行,重负载几何与复杂地形渲染的稳定性成为卖点。这背后,正是AI在实时监控游戏负载,进行预判式的资源调度,避免了性能的过山车。

软件栈方面,标准版同样获得Elite Gaming家族的“全套武装”:Adreno Game Ready驱动由高通游戏工作室联手OEM与开发商做平台级适配,“开局即用”;自适应性能引擎5.0引入主动热反馈,按稳帧/低功耗目标进行系统级调度;FPS 3.0的帧生成与持久FPS套件目的是降低热降频触发概率,延长高帧窗口;Mesh Shading让几何处理更灵活,Auto VRS按区域动态着色,将算力重点投入高复杂度区域;Adreno图像运动引擎3.0通过插帧提升流畅度,同时兼顾时延与能效。马晓民总结:“这就是第五代骁龙8的游戏实力:不仅快,更持久,更智能!”

再来看影像方面。首先,第五代骁龙8搭载20-bit三ISP,利用20-bit管线能够捕捉比以往高出4倍的动态范围,从而让照片呈现更精细的细节、更丰富的亮部、更深邃的暗部。其次,AI驱动的影像系统,可以智能解析照片和视频,实时调整色调,动态优化肤色、天空,且新增了植物影调的调节,尤其是自然风光拍摄,层次感与细节表现力更强;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画质,还无缝集成3A功能——自动对焦、自动白平衡和自动曝光,这三项功能协同工作,带来细节锐利、对比鲜明、色彩真实的成像效果。

以暗光视频拍摄为例,第五代骁龙8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从相机捕捉到最原始的RAW数据开始,AI就介入进来,识别主体、合成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一步步智能降噪,最终输出一张清晰、细节丰富的照片或视频。对此,会上展示的“暗光4K 60帧视频”就是最佳证明。

音频方面,Snapdragon Audio Sense成套方案登场:“HDR音频采集”以24-bit保真实现两倍于当代旗舰的动态范围,应对音乐会等高声压环境;“风噪抑制”可以在强风场景中做实时抑制;“音频聚焦”则与视频变焦联动,让麦克风跟着画面同步“变焦”,视频拉近时,声音也跟着拉近,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创作出音画同步的高质量Vlog。

此外,AI还在变革人机交互的方式。马晓民提到两个用户可感知到的体验:其一是“多模态交互”,智能助手能理解并回应包括语音、文本和视频在内的多种输入方式,用户不用唤醒词,也能实现自然对话;其二是“智能体交互”,智能体学习用户偏好与习惯,提供随时间演进的个性化响应,而且更多任务在端侧运行以保障隐私与时延。

这种系统级的整合思路,同样延伸至连接领域。第五代骁龙8搭载骁龙X8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与FastConnect 7900移动连接系统,同样体现了对“系统稳定性”和“工程便利性”的追求。

骁龙X80的核心升级点在于通过AI赋能天线管理、6路接收天线和6信道聚合,实现了在地铁、偏远地区等复杂环境下更可靠的连接。会上提到的“吞吐量提升20%”和“网络容量提升20%”,其价值在拥挤网络场景下远大于单纯的峰值速率。值得注意的是,X80首次在单SoC中集成了NB-NTN卫星通信功能,这意味着高通已将硬件门槛降至主板之内,为OEM厂商采纳卫星通信铺平了道路,只待生态与商业模式成熟。

FastConnect 7900则体现了“集成”的工程价值。它将Wi-Fi 7、蓝牙信道探测和UWB技术集成在单颗芯片上,实现了高达40%的功耗降低。这不仅优化了BOM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整机内部寸土寸金的PCB面积释放了空间,为OEM的工业设计提供了更大自由度,也为数字车钥匙、室内导航等近距离感知应用的大规模普及创造了条件。

最后,作为压轴嘉宾,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到场。李杰指出,两年前,高通和一加“一拍即合”,就有了今天的第五代骁龙8,他官宣了即将推出搭载第五代骁龙8的一加 Ace 6T。对于追求性能与体验平衡的机型而言,第五代骁龙8的系统级能效优化和成本结构,显然足够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