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阿古柏暴毙后,左宗棠收拾烂摊子的方式绝了!放到现在都算教科书

图 | 左宗棠左宗棠在战场上的功劳,咱们多少都听过一些。但你绝对想不到,一百多年前他在处理战后一堆“烂摊子”时,展现出的

图 | 左宗棠

左宗棠在战场上的功劳,咱们多少都听过一些。但你绝对想不到,一百多年前他在处理战后一堆“烂摊子”时,展现出的那种人情味和政治智慧,那才叫一个绝!

你说历史有时候是不是挺戏剧性的?1877年5月的一天,在新疆喀拉沙尔,那个盘踞新疆十三年的侵略者阿古柏,突然就一命呜呼了。他怎么死的?这事儿到现在还有好几种说法,有说是服毒自尽的,有说是被手下人毒死的,还有说是急火攻心突然断气的。

消息传到清军大营,你猜怎么着?左宗棠却异常冷静,脸上看不出一丝喜悦。

这位老将心里很清楚,阿古柏死了固然是好事,可真正头疼的才刚开始。那些阿古柏留下的儿子、孙子、女眷,还有他那一大帮部下,该怎么处置?这可不仅仅是杀不杀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新疆未来几十年能不能真正安稳的大局。

图 | 阿古柏

入侵者死了,烂摊子才刚刚开始

说起阿古柏,这个人的发家史简直像一出荒诞剧。

他原本只是中亚浩罕国的一个舞童,地位卑贱,却硬是靠着脑子和手段,一步步爬到了高位。1865年,趁着新疆乱成一团,他带兵闯入南疆,短短几年几乎控制了整个新疆,还厚着脸皮建立了什么“洪福汗国”。

这个家伙在新疆作威作福,光是强抢的少女就有六百多人,全都塞进自己的后宫。就连行军打仗,也要带上十几个漂亮妃妾。整天骑着高头大马,挥金如土,吃的是山珍海味,干的全是伤天害理的勾当。

直到1875年,清廷终于下定决心,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收复新疆。

左宗棠打仗向来稳妥,他知道新疆路途遥远,粮草补给是关键,所以在出征前做足了准备。他甚至让人抬着棺材随军,摆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就在清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达坂城、托克逊和吐鲁番的时候,阿古柏却在库尔勒突然毙命。消息传来,左宗棠面临的难题才刚刚开始,那些阿古柏留下的子孙、女眷和部下,杀还是不杀?怎么杀?怎么安置?这每一步,都考验着大清王朝的政治智慧。

战场之外的智慧:区别对待显真章

清军攻克喀什后,官兵严守边境,陆续搜出了阿古柏的家眷:4个儿子、2个孙子、2个孙女,还有4个妻子。

面对这一大家子人,左宗棠没有图省事一刀切,而是仔细区分,分别处置,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政治远见和人性温度。

先说女眷,全部释放,还给安排出路。左宗棠亲自过问后发现,阿古柏那4个妻子,其实都是喀什当地的汉族和回族妇女,全都是被强抢来的苦命人。

他二话不说,当即下令全部释放,还特意安排人把她们送回老家,让她们和家人团聚。对那些已经无家可归的女子,官府还负责给她们说媒,找个靠谱的人家嫁了,让她们往后能过上安稳日子。

这个处置放在当时,真的太不容易了。按照那时候的观念,这些女人进了阿古柏的后宫,名节早就毁了。不少官员主张把她们发配为奴,甚至有人觉得该直接处死。但左宗棠顶住了所有压力,坚持认为这些女子是受害者,不该受到二次伤害。

再说顽固分子,果断处决,不留后患。阿古柏被俘的4个儿子里,有个叫引上胡里的,虽然才19岁,却嚣张得很。经过清军将领刘锦棠审讯,最终在1878年5月在喀什被处决。

行刑那天,街面上挤满了围观百姓,当刀起头落的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叫好声。对这些受苦多年的新疆百姓来说,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最见人性的一步:对年幼孩子的处置

不过,最见左宗棠胸襟的,还是他对阿古柏年幼子孙的处理。

按大清律法,谋逆是要诛九族的大罪。阿古柏的子孙后代,按理说一个都活不了。朝廷最初的判决也很严厉:所有成年男性处死,未成年的施以宫刑,女眷全部发配为奴。

可左宗棠看着那些孩子,实在下不了手,阿古柏剩下的子孙里,有14岁的老四、10岁的老八、6岁的老九,还有个3岁的孙子。最大的才十四岁,最小的刚刚学会走路。

更让人唏嘘的是,阿古柏的一个孙子和两个孙女,因为年纪太小,体质又弱,在关押期间先后病死了。

左宗棠得知这些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连夜给朝廷写奏折,为这些孩子求情。

他在奏折里写得特别恳切,说这些孩子“实系不知谋逆”为何物,你想想,这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造反?

左宗棠接连上了好几道奏折,道理讲得很透彻:一来这些孩子确实不懂事;二来惩罚他们也起不到什么警示作用;三来朝廷应该展现宽仁之心,让天下人都看看大国的气度。

到了1878年,慈禧太后终于松口了,下旨免除了这四个孩子的宫刑,改为在甘肃省城牢固监禁。这些孩子被押送到兰州,关在专门的地方,由官府派人看管。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总算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做人的尊严。

最难的决定:叛徒该怎么处置?

在俘虏里,还有个特别棘手的人物:何步云。

他原本是清廷在喀什的四品官员。1864年新疆大乱时,他和总兵奎英等人死守喀什城,硬是顶住了阿古柏的进攻,整整守了十四个月。

城破那天,何步云弹尽粮绝,实在撑不住了,只好选择了投降。阿古柏为了拉拢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

等到清军兵临城下时,何步云看准时机,带着自己的人马阵前倒戈,还主动堵截想逃跑的敌军。他的反正,确实帮了清军大忙。

按理说,何步云投降阿古柏就是叛国,按律当斩。但左宗棠却专门为他向朝廷求情。

左宗棠在奏折里说得入情入理:何步云当初是被迫投降,守城十四个月已经尽了忠。后来虽然投降了,但“初心尚有可恕”。更重要的是,他最后反正有功,如果杀了他,以后谁还敢戴罪立功?

朝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赦免了何步云的死罪。何步云被革去官职,贬为平民,但保住了性命。

影响深远的选择

回头看左宗棠的这些决定,你会发现处处透着高明。

他既维护了法律的威严,又保留了人性的温度。该杀的绝不手软,该放的果断释放,该救的尽力挽救,真正做到了赏罚分明、恩威并施。

这种处理方式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左宗棠太心软,对叛逆者的后代就该斩草除根;也有人觉得他太严厉,那些孩子毕竟无辜,不该关押。

但左宗棠心里清楚,治国安邦,讲究的就是个分寸。既要严惩首恶,又要保护无辜,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格局。

左宗棠的这些做法,其实是在向整个新疆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朝廷回来,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重建秩序、安定民心。那些曾经被迫跟随阿古柏的人,只要愿意回头,朝廷都会给条活路。

这个信号太重要了。事实上,左宗棠的处置方式,确实为新疆带来了长达三十年的相对和平。

不得不说,左宗棠的智慧,远不止在战场上。他在战后处理的这些决策,更见功力。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强硬,什么时候该宽容,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放在今天,依然是教科书级别的,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不失人道关怀;在坚决打击罪恶的同时,给无辜者和悔过者留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