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7岁成都女子命丧家门口,精神病凶手的法律漏洞引质疑?

11月20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了一起27岁女子在家门口被持刀杀害的案件,检方以故意杀人罪对嫌疑人提起公诉。

11月20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了一起27岁女子在家门口被持刀杀害的案件,检方以故意杀人罪对嫌疑人提起公诉。起诉书显示,2024年6月9日,被害人王某某在其家门口遭到梁某某的切划和捅刺,身中十刀,最终因抢救无效身亡。检方指出,梁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对其当日的违法行为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被害人王某某的母亲则强烈呼吁,精神病不应成为“免死金牌”,坚决要求严惩凶手。

2024年6月9日13时许,梁某某携带刀具在该小区内无故敲门滋扰。当其行至9栋1单元3楼305号房时,住户王某某察觉异常,并通过母亲王某通知小区物业安排保安到场处理。保安黄某某到达后,试图劝离梁某某。此时,王某某打开房门质问梁某某,双方随即发生争吵。梁某某冲至305号房门处,与王某某发生抓扯和打斗。期间,梁某某使用预先准备的刀具对王某某的头面部、胸部等部位切划、捅刺共计十刀。王某某则用门厅内的陶瓷摆件击打梁某某头部数下。保安黄某某见状上前制止,但未能阻止事态恶化,王某某最终受伤倒地。随后,保安黄某某拨打120和110报警。王某某经120现场抢救无效死亡,而梁某某在得到帽子同意后,随父母自行驾车前往就医。

从事后回顾,这件事本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多方失职、管理缺位以及盲目自信,最终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然而,谁又能拥有穿越时空的洞察力呢?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显示,经依法审查查明,被告人梁某某因精神异常,经常无故与家人争吵、摔打物品,并多次无故窜至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鹃兴路666号中航城小区部分住户门口,进行敲门滋扰和辱骂。如果每次都依法对梁某某按寻衅滋事处理,进行拘留和罚款,多次拘留后直接判刑,还会发生这种事吗?所谓的精神异常,据受害者母亲所言,案发前梁某某根本没有就诊记录和服药记录。如果一开始就依法处理,精神异常的问题或许早已有了明确答案,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仿佛是案发后故意捏造的。

当小区的老年保安试图劝离梁某某时,被害人明知道梁某某手持刀具凶器,却依然开门质问梁某某,难道这是梁静茹赋予她的勇气吗?被害人真的指望一个每月拿着三千块钱养老金的老年保安来保护她吗?三千块钱,谁会为你拼命?简直是异想天开。保安没有直接逃跑,已经算是具备职业道德了。

有句广为流传的话是这样说的:你手里有枪,我手里也有枪,我们可以坐下来讲法律;你手里有刀,我手里也有刀,我们可以坐下来讲规矩;你空手,我也空手,那我们可以坐下来讲道理。但如果你有枪,而我手里的是刀,那么真理就掌握在你手中;如果你有枪,而我空手,那么你手里握着的便是我的生命。

所谓的法律、规矩、道义,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立。现在梁某某手持刀具面对空手的被害人,真理显然在梁某某一方。被害人质疑梁某某,无异于质疑真理,而质疑真理的后果是什么?被害人王某某身中十余刀,最终不幸身亡。并非人人都能像昆山龙哥那样,刀都拿不稳能被反杀。空手面对手持凶器的人,选择转身逃跑并不丢人,因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当然,从事发后被害人母亲处得知,被害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2024年6月9日中午,王女士收到家中女儿发来的微信消息:“有个人一直在敲门”“在我们门口吐痰”。女儿还询问她是否可以叫保安。记者从王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中看到,她告诉女儿自己已经给物业打了电话,并呼叫了保安。下午1时27分,王女士的女儿回复称对方仍未离开,她透过猫眼拍摄了一段视频。在王女士女儿拍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背着挎包的女子背对大门,正走向电梯。

令人惊讶的是,快三十岁的人遇到这种事情竟然还要询问母亲如何处理,是否可以叫保安或物业,这种情况下直接报警才是正确选择,根本无需犹豫。如果当时直接报警,被害人等待警方到来处理,或许她也不会因此丧命。

现在,从未有过就诊和服药记录的梁某某竟然弄来一张精神病证明,企图借此逃避刑事责任,而受害人王某某可能就这样白白丧命。精神病作为一种异常的人类特征,却被一些有资源、有关系的人用作逃脱法律制裁的“免死金牌”。然而,精神病本身作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本应成为法律从严从重处理的依据,却长期被从轻甚至免于处罚。这无疑意味着精神病患者并非弱势群体,而是享有特权的强者,凌驾于普通人之上,这完全颠覆了人类的伦理道德。患有精神疾病且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人,竟然因此获得特权,凌驾于普通人之上,这简直是荒谬至极。如此明显的逻辑漏洞,尽管已被公众质疑和唾弃数十年,却依然未得到修正,只能说明这个漏洞是某些人为其团体特意保留的,成为他们违法乱纪后的逃生通道。

这个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某些团体特意为自己预留的逃生之路是否会成为梁某某的逃生途径。如果“精神病”这一逃生路径被法律多次击破,是否会像我国富豪设立的家族信托被击穿那样,最终彻底失效?对于法院而言,究竟是维护司法公正,还是保护某些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若确保了司法公正,法官个人的未来可能就难以得到保障。

在此事件中,我们更应关注如何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如何有效保护自身安全,清晰认识自我与他人的真实面貌。正如古语所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当对手持有凶器时,真理的天平往往倾向对方。此时,明智之举是及时退让,避免硬碰硬,切勿逞强出头。

评论列表

華麗、樂章
華麗、樂章
2025-11-23 09:56
精神病必须得亲属连坐责任。不然一句管不了就害了其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