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形成对美"软制衡",这还得感谢美国

观察者网独家视频 2024-05-17 15:45:21

►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聊一聊中美俄三边关系。

日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个访问毫无疑问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从大国战略博弈的角度来说,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三家在今天国际体系当中,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三个力量,整个国际体系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三者间的关系所共同建构的。对于国际政治的历史、理论或国际体系当中力量分布比较熟悉,以及侧重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的人来说,都是持这样的观点,比如米尔斯海默教授等美国学者以及更早期的肯尼斯·沃尔兹这样的结构现实主义大师。

在1998年和1999年,国际政治研究期刊上面采访了肯尼斯·沃尔兹有关冷战后的国际关系走向,其中讲到一条“美国的单极独霸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肯尼斯·沃尔兹提出了一个概念叫 soft balance,也就是“软制衡”。在其看来,由于美国的实力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像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出于对美国滥用自身实力优势的担忧,会采取一种靠拢的方式来对美国的优势进行制衡。

当然,之后有学者明确指出,这种靠拢和制衡并没有自动出现,这也是“balance of power”军事理论里面经常被人诟病的一点,即所谓均衡实力的自动生成机制并没有出现。第二,更多时候人们发现不管是中国或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采取的是努力改进、发展一个对美国友好的关系。所以与其说balance 是制衡,不如说是 “bandwagoning”。

5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元首举行小范围会谈。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值得注意的是,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包括现在的拜登时期,美国形成了这样一种明确的认知——他们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所谓的战略竞争关系,类似美俄之间的关系。后二者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基本上已经发展成除了发生直接对抗以外,用一切方式进行全面遏制或者是压制的状态。美国和西方试图去压制住俄罗斯,主要方式是通过代理人战争对俄罗斯进行全面的约束,并且在俄罗斯内部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即那些被西方国家看好、符合西方国家预期,且在价值观上靠拢西,方但是不具备有效治理能力来提升俄罗斯国力,却能很好的服务西方的一些人,尝试让这些人取代俄罗斯现有的最高领导人普京。

客观上,美国推行这种对俄战略起到了这样一种效果,使得今天的中国跟俄罗斯基本上已经快要接近肯尼斯·沃尔兹所讲的所谓soft balance这样一种经典的状态。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期间维持中美俄三方关系处于一种并不回到冷战而是保持相对平和状态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跟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它们在尝试用一种更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认识和理解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微妙的是,当这三个国家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遵循它们认定的对于国家利益的设定,然后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之后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这是耐人寻味的。

有些人会说,一定是什么东西出了问题。确实出了问题,是美国对于国家利益的设定出了问题。美国把自己的国家利益设定为一种霸权利益,并且它设定以一种非常有趣的、选择性的、多重的、多层次的标准去推行自己的利益。近似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寡头和垄断的定价理论,即它不仅仅接受那个均衡价格,它还要分级定价,将消费者剩余分割殆尽,不留任何余地在俄罗斯方面。

美国对俄罗斯是没有政治承诺的。美国非常明确的表示北约不东扩一英寸是对苏联讲的,美国从来没有对俄罗斯说过北约不东扩。至于俄罗斯跟苏联的关系,美国是不在意的,只有在美国需要的时候才会去在意苏联跟俄罗斯的关系是什么。比如苏联作出的承诺,俄罗斯是要遵守的,但美国作出的承诺,美国是不需要遵守的,因为美国是对苏联作出的承诺,而你现在是俄罗斯。

这个事情在美俄关系当中反复出现,并不是说美国人没有意识到俄罗斯很重要,即使外交上能力差到像希拉里·克林顿这种级别的,也知道要象征性地搞个按钮去实现美俄关系的重启。尽管很多时候是用一种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推动美国外交,并且成功摧毁了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累积的地缘政治结构,但是在俄罗斯问题上,也认识到哪怕是形式也还是要做一下的。

当然,很快这个美国对俄战略就被证明其实是一种比较粗鄙的文字游戏。它连那个重启按钮都拼不对,连认认真真用希利尔字母拼写一个重启的单词都懒得学习,表现出了那种以居高临下、自我中心、自以为是为核心特征的美式霸权主义外交。在这种外交和战略的支配下,美俄关系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不出问题是偶然和侥幸。

中美关系则更不用提了。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是亲历者,可以回忆一下中国是如何看待和理解中美关系的,我们是以一种怎样负责任的方式展现出我们最大的诚意和善意?这还只是政府层面,至于民间,所谓的精美可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网络术语,很多人将中国应该奉行一种让美国感到愉悦、取悦美国为核心目的的对外政策,以美国是否满意、是否开心、是否感到舒适作为判定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的标准。这基本上是一个客观现实,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宏大的结构。

这个结构宏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作为研究者、相关行为者,除非你愿意去感知,否则你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是凌驾在上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成为了一种事实上的标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生态下成长到今天,所以到了今天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质疑或者讨论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冷战结束后的这些年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始终坚持一个特点,就是以越来越明显的、越来越明确的、越来越让中国无法忍受的方式,无视和践踏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一个又一个地摧毁了中国在实力远差于美国时所形成的对美虚假认知。

2021年3月18日,时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图源:新华网

实事求是地讲,你可以说美国引导你、忽悠你,乃至用它的知识体系对你进行规训,但你被规训了,归根结底还是你的问题。我们要识别出这种规训,尤其是站在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博弈的角度上。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国家都是白莲花,也不能要求这些国家都是利他主义者,不能要求这些国家像中国一样有善于为他人考量、善于反思的优点。毕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种富有哲理的话,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人都说不出来对不对?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反思,一个国家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性,尤其是一个国家精英中的核心层,不可以忘记自己的本性。归根结底,你要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去制定自己的政策,采取自己的行动。

美国好或者不好,我们都尊重和祝福。但是应当清楚认识到,中国发展中美关系在本质上是为了自身国家利益的发展:你美国开心,我要去做,你美国不开心,我也要去做。不能因为美国不开心了,我就不做了,我做或不做的目的不可能仅仅是为了讨你开心或不开心,否则这还是平等吗?主权国家是相互平等的,又不是欠它什么,又不是像美国跟以色列那种共轭父子关系,更何况他那个共轭父子关系更多还是一种金钱和利益上的操控和网络。美国对中国的挤压现在来看就是在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这三个方向上,在红线维度对中国进行挤压。

台湾问题上,不必多言。到现在为止,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放弃自己错误的做法,尽管当前在实体层面上已经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的,但是它坚持要释放这样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就是美国通过对台出售武器向岛内分子发出来错误的信号,并且这种信号事实上已经反过来反噬美国试图在台海地区维持的战略关系和结构。但美国对此乐此不疲,除了军工利益集团的缘故,还因为在美国看来,这就是美国霸权的象征,他们认为美国霸权就是可以做一些让中国感到不舒服的事,中国越强大,美国就越是要当着人们的面做出一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感到屈辱,伤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他们想以此证明美国仍然是强大的。而这会让人感到极其厌恶,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把中国加速推离美国。

接着,在安全利益上,美国在中国周边拼凑各种各样的包围圈,找各种各样的伙伴去为它火中取栗。这个过程印证了《潜伏》里吴敬中站长的名言:“想露个脸,结果把腚给露出来了”。美国现在并不能够挑动什么像样的盟友对中国做出一些像样的威胁,没有国家看得上美国开出的条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菲律宾的马科斯,我们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菲律宾这段时期在南海疯狂挑衅中国背后的真实原因和来自美国的压力是什么。

但我们能看到在后面上窜下跳的美国,今天已经失去了直面中国的勇气和实力,它宁可去跟菲律宾搞肩并肩的演习,宁可象征性的让“四等人”在菲律宾这种荒岛上打游击,冒着生命危险和蚊叮虫咬去给国会山的大人们表现先进的高科技猴戏,也不愿意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在南海地区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新地缘政治战略结构。美国不介意触怒中国,它持续向中国展示,我就是有伤害你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想法、意愿、能力和行动,但我又可以对你进行管控,也就是赌中国不敢撕破脸。接着,又将中国所有负责任的管理中美分歧的行为视作是被美国规训成功的结果,这是极其讽刺的。

4月10日,马科斯在启程前往美国参加首次美日菲三边领导人峰会前于菲律宾马尼拉发表讲话。图源:FRANCIS R. MALASIG/澎湃影像

至于在发展利益上,今天美国对中国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态度——你中国什么行业做得好,我就制裁你;你中国什么行业没有经过我的批准,我就不允许你发展——彻头彻尾地揭示了美国的真面目。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轨迹和历史熟悉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讲要学习美国。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向先进者学习,这很正常。但是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过一条善良的愿望,就是如果我们遵循所谓的国际规则,如果我们与国际标准接轨,那么当中国成长和发展起来之后,国际社会就会接纳。我们对于国际社会形成的观念——对于大国战略的博弈来说,这其实并不是特别有利的心理预期——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希望得到美国的认可和接纳。

现在这种冷冰冰的、客观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美国是不会接纳中国的。前者认为后者对自身是一种威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美国已经没有办法像自己包装的那样持续维持高速的发展。例如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匹配制度,两党政治的斗争制度,美国政治的撕裂制度,还有让美国人拥有九十个以上的性别,以及毒品合法化等等。这种让人极其瞠目结舌、无以言表的体系,共同造就了今天的美国。这是美国人自己的选择,我们表示尊重和祝福。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但是在此过程中,中国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个选择就是中俄之间历史性的靠拢和信任,美国在此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把中国跟俄罗斯逼到信任到如此地步,进行这样深度的合作。美国为此作出了持久的努力,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在拜登刚刚进入白宫的时候有一次要去瑞士见普京。很多自媒体对于中国遭遇各种各样困难场景喜闻乐见,因此对中国政府是冷嘲热讽、幸灾乐祸,一夜之间个个都变成了三国小说的爱好者,宣传美国要联俄抗中。但是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美国政府就是落不下去。这么简单正确的选项放在那,就是落不下去。为什么?因为美国追求的是霸权。但美国所具有的能力、技巧和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它这样一个霸权目标,所以美国的霸权注定是趋向于衰落的。

2021年6月16日,俄美首脑峰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普京与拜登会晤。图源:澎湃影像

不管美国自身如何发展,美国要持续获得它在冷战后一段时间里作为霸权的这种优势,从客观上来讲意味着——从发展的角度而言,美国的发展必须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它必须自己真的具备那样的实力。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则是,如果这是在一个摆烂的世界,即其他国家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发展,远远比美国更加失败,那么美国可以选择一种策略:让其他国家趋于失败,给其他国家发展捣乱,并以一种负面的方式来维持自己那个在事实层面已经失去前进动力的腐朽和落后的霸权位置。但是当然在实践层面上,这种策略是错误的,因为它并没有办法有能力扰动其他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种本质上源于内生性发展的这样一种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和向前的持续发展。

但同时它在外交和对外战略当中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就是霸权会成为天下的公敌,它会把所有那些处在正常发展轨道上的国家一个一个地得罪过来。为什么?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只要你具备自身正常向前、向上发展的动力和诉求,你对霸权都是一个或多或少的潜在威胁,在这方面霸权是一视同仁的。接着,世界上迟早会被霸权自己塑造出一个被称之为反霸权统一战线的东西,那些来自各方有各种各样不同背景、多元文化、不同历史乃至在利益上有各种各样显著分歧、矛盾的国家,都会被霸权捏合到一起。为什么?因为大家看它实在是太讨厌了。这点是最大的共同点。

如果这个共同点被强化到这样一种阶段,大家都认为没有霸权对大家很重要,那么别的先不说,先把霸权给弄没了,然后再谈其他。真的等到这一天,那就意味着历史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中俄领导人会晤,俄罗斯领导人到中国做这样一个访问,以及后面国际形势可能会有的发展,或许过了若干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会说,在这一个阶段,历史齿轮又开始转动,历史的长卷又翻过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来源|观察者网

15 阅读: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