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2025年11月,在中国能源战略的宏大叙事中,页岩油正从非常规资源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柱。在这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无疑是焦点所在。这里不仅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更伴随着世界级的开采难题,考验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智慧与决心。
面对挑战,作为油田产能建设主力军的大庆钻探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他们不仅将钻完井周期从最初的113天锐减至平均26.31天,更是创造了9.63天的惊人纪录。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一套被誉为“古龙工程技术服务模式”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它正为中国页岩油的规模化效益开发,提供可复制的“大庆方案”。

01 技术革新:破解“千层酥”里的地质“魔咒”
古龙页岩油的开采,首先要面对其核心区域——青山口组的极端地质条件。这里的地层薄而脆,1米厚度内竟包含上千个小层,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千层酥”。在这种地层中进行水平钻井,好比“用吸管横穿千层酥”,难度可想而知,井壁稳定和轨迹控制都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魔咒”,大庆钻探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向科技要答案。他们果断放弃了跟跑策略,致力于原创性技术攻关。通过建立“学习曲线”,利用大数据分析各环节的技术瓶颈,最终创新形成了“六项关键技术”,涵盖了井壁稳定强化、井眼高效清洁、固井提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中,一趟钻钻井提速技术尤为关键,它将一趟钻的成功率提升至86%的行业高水平。这不仅是数据的提升,更是钻井效率从“绿皮火车”时代迈向“高铁”时代的标志,为后续的压裂和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02 管理重塑:从“阿米巴”到“一体化”的效益革命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锋利的矛,那么管理优化就是坚固的盾。大庆钻探深知,工程效率的极限突破,离不开管理模式的深层变革。为此,他们引入了精细化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将核算单元划分至最小的班组,极大地激发了一线员工的成本意识与创新活力。同时,公司打破甲乙方之间的壁垒,成立工作专班,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干部深入井队现场,实时决策,确保各项指令畅通无阻。这种上下同欲的氛围,催生了以优化工序、一体化“钻压试”和工厂化压裂为代表的“六项提速提效举措”。
其中,“人休机不停”的作业方式和“24小时不停泵”的工厂化压裂,将资源利用效率推向极致。正是在这种高效协同下,1205钻井队承钻的GY2-Q9-H83井创下了9.63天完井的新纪录,引领古龙页岩油开发进入了“15天”俱乐部,也让机械转速提升至28.2米/小时成为可能。
03 大庆方案:从“示范区”走向“可复制”的未来
截至目前,大庆钻探已在古龙页岩油区块累计施工242口井,刷新了70余项纪录,钻井施工模板也从1.0版升级迭代至4.0版。单机单队年进尺突破5万米大关,实现了“十一开十完”的优异成绩。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施工能力的提升,更意味着一套成熟模式的诞生。
工程服务的提速提效提质,不仅加快了古龙页岩油的建设步伐,更对项目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这套融合了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古龙模式”,正在成为集团公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庆方案”。
这一方案的成功,标志着大庆油田在陆相页岩油这一全新领域,再次走在了行业前列。它不仅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辟了新领域,也为这座功勋油田的“百年油田”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总结而言,从“千层酥”中开采“黑色黄金”的奇迹,并非偶然。它源于大庆钻探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也得益于其对管理流程的深刻重塑。面对未来,这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大庆方案”,无疑将为我国更多地区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宝贵借鉴,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