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陈诚霸凌川军,众将扬言要回四川抗日,老蒋大怒:快去道歉

妙之评过去 2024-05-15 03:46:28

在14年全面抗战过程中,四川和川军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百万川军雄赳赳共赴国难。

不过在1938年,老蒋嫡系陈诚对于川军将士在军中的“霸凌”,差点让川军抗日传奇就此戛然而止。

而被排挤的川军将领们,无奈之下搞了一个“厕所文学”,将自己的牢骚和不满写在“厕所”墙壁上,并扬言要回四川抗日。这让经过厕所的老蒋看到之后羞愧难当,出面调和,才继续有了百万川军,奔赴抗日战场的后续。

那么,陈诚是如何霸凌川军将领们的呢?老蒋又是如何处理,才让川军将士们继续安心抗日呢?

抗战功不可没的川军

南岳会议,陈诚霸凌

1938年11月,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后,老蒋对会战进行了总结,其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

“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交通之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这也从侧面肯定了武汉会战的成果,当然会战结束后肯定要论功行赏。

老蒋在检讨战役

为此老蒋特地在衡山(史称南岳衡山)召开了军事会议,因此也叫“南岳会议”。

11月25日,老蒋召集军委会和第5和9战区高级军官,商讨后武汉会战时代的作战部署。

既然之前老蒋已经总结武汉会战是“胜利”的,同时有邀请了参加此次会战的2个战区,大家都认为应该是论功行赏才是,可唯独陈诚高兴不起来。

原因无他——实在是他在武汉会战中打的有点臭。

原来当时武汉会战分为两个战区,一个是以李宗仁为主导的5战区,主要负责大别山麓的作战,另一个则是陈诚的9战区,主要负责武汉以及长江战区作战(南浔线)。

李宗仁在大别山南麓指挥半数以上杂牌军,却将日军第2军很好的狙击在大别山地区,包括惨烈的富金山战役战役都是五战区打的。而虽然长江南岸的作战也取得了像万家岭大捷这样的胜利,却也有南浔线一系列被日军11军强势突破的败仗。

如果不是薛岳的几次胜利,可能作为战区长官的陈诚更是脸上无光。

武汉会战时期的陈诚

回到会议里面。

果然老蒋在开场后,先是对前期战役进行了总结表示“统帅职责所在,实在不能辞其责”,检讨了一下后,话锋一转,让各部队自己检讨

“(你们)要摒除客气用事与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 , 真正是诚心诚意尽心尽力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 , 为抗战前途着想 ,彻底检讨过去 , 规划将来 , 发扬已往的成绩 , 巩固胜利的基础。”

而在此基础上老蒋还总结了前期国军的12项弊端,如

“阵亡官兵多遗弃阵地 ,伤病员不仅病不得医药 , 军行所至民众逃避 ,谎报军情 , 不负责任 ; 指挥缺乏指挥能力”,而且还指出了部分某些将领指挥无能,各行其事,保守实力”。

老蒋、何应钦和王陵基等人出席南岳军事会议

当说到武汉会战的时候,老蒋再次想要借题发挥,批评某些将领。

老蒋除了表扬部下们抗战的决心之外,还对一些将领们在作战中的不顾抗战大局,在作战中明哲保身,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放在二线使用,以至于在关键的决战时刻统帅部压根就不能调集这些部队使用。

虽然没有说具体指的是谁,但明眼人都知道老蒋说的是当时在武汉会战中作战不利的:陈诚。

南岳军事会议期间的陈诚和薛岳

当然,陈诚人送外号“小委员长”,让其也继承了老蒋犟和死不认错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会议的间歇期,陈诚就和当时主持会议的军委会委员也是自己的好友陈调元事先通气,想要将矛盾转移,让老蒋不要多过追究武汉战役的事情。

而正好当时老蒋在会议中提出要重新划战区,整编队伍,而川军对此抵触非常大(害怕老蒋吞并其基本盘)。

于是陈诚决定“柿子专挑软的捏”,想通过霸凌弱小的川军来转移矛盾。

陈诚好友陈调元

11月26日,在商讨整军的时候,陈调元将矛头指向了川军,在总结会战的教训时候,将20军被日军兵不血刃占领安庆,要负丢失马当要塞的首责,同时将9战区的王陵基30集团军在作战中指挥不利,未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混乱导致9战区其他防线受到影响。

而陈调元的话也让整个会议瞬间炸成一锅,而且因为事前先串通好了,所以以薛岳等人为首的粤军还有土木系的高级将领们纷纷发难,指责川军抗战不利,在淞沪等会战中战斗能力低下不听指挥等。

随着讨论的增加,事情也愈演愈烈,就连当时在河南作战的李家钰47军也被讨伐,指责他们在山西作战时期抢夺阎老西的军火库……

南岳会议期间九战区的代司令薛岳和副司令罗卓英

而中央军的这一发难也让的本就对于老蒋在兵源和武器装备补充不满,也反对整编的川军将领们心理更是气愤。

特别是杨森和王陵基,这些军人们抛头颅洒热血出川抗日,却最终被陈诚冠以“作战不利”之名,让这些在正面战场上失去袍泽兄弟的川军将领尤为心寒,……

甚至这些人中,很多人想撂挑子不干,一度喊出了“重回四川,保卫大四川的口号”

老蒋调和,继续抗日

客观上来说,陈诚他们对于川军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以王陵基的30集团军来说,经过淞沪还有之前的南浔县作战之后,川军一线主力都差不多消耗的七七八八,基层骨干的大量损失导致川军不得不从后方进行补充。

但抽调补充的二线部队大多数是由地方的保安团组建而成,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有着集团军的番号,但是无论是从武器装备上、训练上都与其他部队有着不小的差距。

抗战期间的川军少年

同时王陵基和唐世尊等人的威望也比不上刘湘,而这些补充兵的凝聚力很差。

打仗的时候川军虽然舍生忘死,损失惨重,但基本上战果很小,正面作用比不上中央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蕰藻浜敢和日军死磕损失2/3的20军,在安庆进行补充休整的时候却轻易丢失安庆。

但陈诚等人这种甩锅的想法,却一定程度的伤害到了川军将领们的抗战热情和积极性。

要知道在武汉会战之前川军可是打了不少的硬仗,在抗战初期川军上海到太原,再到台儿庄、徐州和武汉,每一场大战都有他们的身影,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川军都和惨烈挂上钩,很多时候是这些衣衫褴褛,穿着草鞋的叫花子兵靠着简单的装备在死守阵地。

李宗仁曾经说过

“若无川军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在台儿庄死守藤县的川军部队(剧照)

陈调元和陈诚毕竟是老蒋身边的人,在会上被人罔顾事实批评川军将领们自然也是憋着一股恶气,但奈何出川的他们已经是寄人篱下被老蒋分到天南海北。

但所谓,“退一步……越想越气”

于是在会议间隙以王陵基为首的川军将领们,到了厕所,用涂鸦和大字报的形式将胸中的怒气爆发了出来,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厕所文学”创作。

什么“川军回川保卫大四川”、“川军不能白流血”,“川军是真正抗日”之类云云,一副要以厕明志的姿态也确实表明了对陈诚霸凌的不满。

热血抗日的川军

而这些标语,自然也被上厕所的老蒋所看到……

老蒋看到了当看到这些标语之后,老蒋拉着同行的何应钦和张治中等人过来询问为何川军将领要这么做。同时也想到了会议上以陈诚等人为首的嫡系们虽然说了部分“事实”却也着实伤了很多川军将士的心。

刚看到这个标语的时候老蒋也想着和稀泥,让两边平静下来,甚至想息事宁人。

但细索之后,老蒋也意识到事态和当时环境的严重性。

老蒋在发表演讲

首先,是四川是当时抗战大后方。

很多国军的部门以及大量的眷属汇聚于此,大量的工厂和战略物资也全移到了西南各省,一旦真如标语所说的几十万川军真的回四川要怎么安置这些人?此刻他老蒋的命脉肯定会被捏在川军手里。

想到这,老蒋也不由得将思绪回到几个月前,当时正是因为他刻意打压了刘湘,将和刘湘约定的将川军集中使用,但出川后却将其拆分成数个部分踢给了阎老西和李宗仁,以至于刘湘对此非常不满甚至还想伙同韩复渠等人要兵谏他,他可不想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后方成为炸药桶,而且刘湘去世后川军群龙无首,正是收编这些地方军队的好时机,如今这些人因为陈诚的霸凌而返回四川,心中肯定对他老蒋形成抵抗情绪,对于他收编川军其实是处于对立面。

在四川大后方受到欢迎的老蒋

其次,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各方势力都在盯着他看

要知道不仅仅有5-9战区的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而是由各方势力集中参加,对第一阶段抗战进行的检讨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汪先生的反对派、桂系等地方派系以及我军代表。

就在在前几天关于长沙纵火案的讨论中,老蒋虽然撤了张治中的职,还处理了几个黄埔学生,但在会议上汪先生还是对他不依不饶,一副要把事情搞大,让他下台的的样子,而此次处理中央军和川军如果不公肯定又会让反对派大做文章,甚至计划地方矛盾。

况且此次我军的代表周公和叶帅都参加了,老蒋甚至还当众夸赞了主席的《论持久战》,南岳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总结会议,更是老蒋要做全国话事人统一指挥抗战的关键节点,此事处理不公可能会引起其他派系的反弹。

南岳会议期间,我军代表叶帅也参加了

最后,则是老蒋的制衡之道,陈诚忠心固然不假,但权利欲太强……

甚至于其土木系都是自己的浙江和黄埔系为骨干,但陈诚此人做事太过于绝对而且总是打着自己旗号在暗地里扩充自己的势力,甚至自在嫡系内部已经有和何应钦相抗衡的资本,长此下去陈诚羽翼丰满势必会对自己行程冲击,故而借着川军这件事打压一下陈诚也不失为一个平衡嫡系力量的一个手段。

老蒋和陈诚

于是想到此的老蒋,果断来了一回“挥泪斩马谡”。

直接找到陈诚和土木系众人,带着何应钦将陈诚拉倒了厕所进行“军训”,当场指着陈诚的的脸让他看厕所墙上都写了什么,为什么川军反应这么激烈,劈头盖脸的骂了陈诚,说其破坏抗战统一战线给黄埔蒙羞之类的话,并让其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当众检讨。

而陈诚当然也知道到自己这个甩锅事件也把事情搅大了,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老蒋都这么说了陈能灰溜溜的回到住处,生拉硬写的琢磨检讨书到后半夜,以至于到了开会当天,很多国军将领们都看到了有趣的一幕,顶着两只熊猫眼的陈诚在大会上诚恳地检讨自己,并把武汉会战南浔线和长江南岸的作战失利都拦在自己身上,顺带还不忘老蒋所叮嘱的,将川军好好夸赞了一番。

抗战期间的陈诚

当然陈诚除了道歉之外,老蒋也是很阔绰,为了安抚这些川军将领,老蒋不仅为其安排的了兵源和武器装备上的补充。

还在军衔上对其进行了加晋以示笼络1939年4月加孙震为中将加上将,1940年5月,刘湘留下的三虎将——王陵基、王瓒绪和潘文华也授予中将加上将军衔。

对于抗战来说,这些川军将领们通过反抗不公的待遇,也让川军得以继续留守在抗战的一线,继续谱写可歌可泣的抗日赞歌,兑现了刘湘出川时的誓言。

0 阅读:93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