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高市早苗意识到事情搞大了,3天后又赶紧改口,中国这次不再客气了

11月10日,日本国会二次会议上,高市早苗一上台就开始“灭火”。她急急忙忙解释,说自己之前那番跟台海有关的言论,其实只是

11月10日,日本国会二次会议上,高市早苗一上台就开始“灭火”。她急急忙忙解释,说自己之前那番跟台海有关的言论,其实只是针对“最坏情况的假设性回答”,并且还强调日本政府的涉台立场没有变化。这种说法,你一听就知道是临时找台阶下。她显然是意识到了,上周那几句话已经捅了不该捅的篓子。

事情得倒回到一周前。她在国会会议上公开说,如果台海爆发冲突,日本可能会进入所谓“存亡危机事态”,到时候不能排除动用“集体自卫权”介入。这句话分量很重,因为她在暗示,日本可以绕开美国自行采取军事行动,把自己绑上台海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而不是只当个跟随者。

问题是,她这个角色跟普通政客不一样,她是现任日本首相,说出来的话就是国家级信号。安倍晋三当年也玩过“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话术,但人家是在卸任后才说,属于自己个人立场。她是在任期里直接挑动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行为不光是冒险,简直就是拿外交关系做政治投机。

结果在北京,反应非常迅速而且火力全开。11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直接点名她,向她抛出了“三连拷问”:你到底想把中日关系引向哪里?是不是要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是不是打算阻挠中国的统一进程?这三句话像精准标靶一样,把她的意图和问题全击中。

林剑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外部势力插手是不可能被允许的。中国有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如果日本继续在台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反制。这个态度,不模糊,也不拐弯抹角,就是直接亮底牌。

这样的雷霆回应,让高市早苗自己也知道事情闹大了。三天后,她在国会二次会议上改口,说那只是针对假设情景的回答,日本立场没变。听起来好像软了,但她又不肯撤回原话,只是含糊地许诺以后尽量避免类似的表述。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两头不讨好,不想认错,又怕丢了面子。

她的这个姿态,在日本国内也没讨到好评。很多议员质疑她为什么要在公开场合说出具体的军事介入可能性,而且还点了台海这个敏感地名。这不仅是前所未有,还可能直接引发外交后果。一些议员甚至建议她赶紧修正,不要再让中日关系陷入更大的麻烦。

日本政府内部的态度也很微妙。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试图用一句“日本对台立场没变”来降温,但这种模糊回答,显然没法平息外界的质疑。国内反对声、国际压力,两边都是刺。

其实从历史到现实,日本在台海问题上每次讨刺激,最后都变成给自己找麻烦。台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日本这种动作,说白了就是玩火。尤其是今时今日的日本,经济已经背着包袱,还去破坏中日经贸合作,这只会让经济雪上加霜。

高市早苗这一步棋,很明显是为了稳住国内右翼的选票,同时向“台独”释放信号。可现实是,中美博弈里,美国和日本对台湾的所谓支持,本质上都是工具,不是目的。她的表态,更多是国内政治投机,根本改变不了台海的真实局势。

台湾当局可能听到这样的言论会觉得有人撑腰,但这其实是一种幻觉。在福建舰服役、解放军不断强化行动的背景下,“外部势力保台”的故事,越来越像一场虚假的安慰。高市早苗的这番话,不仅帮不上他们,还可能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依赖外国是靠不住的。

北京的应对,不仅是强硬,更有策略。林剑的“三连拷问”,直接把话说到关键处,让她无可回应,同时也让国际社会更明确中国的立场,这就是在外交场合占据主动。中方的回应不只是维护国家利益,也在国际舆论里站到道义高地。

现在回头看,她那句挑衅最后换回来的,是一次仓促的改口。日本如果真的以为可以在台海问题上左右逢源,那这次就是一次现实提醒。中方的统一进程,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阻拦的。她的这场冒险,结果是自己在政治舞台留下一个不光彩的记录。

台海问题的红线,中国摆得很清楚。有人试图跨过去,反应也会同样清楚。高市早苗的经历,就是最新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