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认为烧纸是迷信,长大之后才明白烧的是思念和未报的恩情

生活奇思妙想家 2024-04-28 21:53:51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清明节,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相信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心里都会认为大人们在清明节前后,去坟地给已经去世的亲人烧纸钱是一种迷信的行为。并且也有很多小孩子内心都十分害怕去坟地,理所当然得认为坟地里边住的都是鬼。

有网友在网上发文说:清明节烧纸钱的行为,就是做给当下还活着的人们看的!清明节烧纸钱的祭祀缅怀已经去世的故人的行为,就是一种迷信,大家要相信科学!

当其他的网友在看到这条动态之后,义正言辞的反驳道:哥们,你每年过生日,在吃生日蛋糕之前,对着生日蛋糕上插着的蜡烛吹气、闭着眼许愿的时候,就不是迷信了吗?

还有一些网友留言表示:如果在黄道吉日,进寺庙烧香拜佛真的能够发大财,恐怕逢年过节的时候,你连庙门都挤不进去!

甚至还有一些网友留言的时候都快扯上平行宇宙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时候,心里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当初来过这里一样。

但是自从我上了高中,把我从小带大的奶奶和爷爷,相隔一年先后去世之后,我十分的伤心难过,很长时间都不适应没有了奶奶和爷爷的生活环境。此刻我的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小时候怕的住在坟地里的鬼,其实就只是别人日思夜想的、此生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小时候认为烧纸是迷信,长大之后才明白烧的是思念和未报的恩情!自从奶奶和爷爷间隔一年相继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只要我在家里,都会亲自到埋葬奶奶和爷爷的坟地去烧纸钱,并且每次都会购买很多的纸钱,就怕烧的少了!

很多时候,我都在幻想着,如果每年到了清明节的时候,要是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的人,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途径,见上一面、聊会天、倾诉一下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如果这种愿望真的实现,那么相信会有很多人每年都盼着清明节的到来!

死亡从来都不是生命的终点,被人遗忘才是生命的终点。人活一世,也不过才三万六千五百天。在这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属于历史的尘埃。从他们出生,一直到死亡,充其量也就只能在极小的人群范围内掀起波澜。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传承文化、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此举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每年4月4日至6日的仲春与暮春之间。清明节兼具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现如今,国家已经在一直大力倡导人们“移风易俗、弘扬文明、转变观念、保护环境、科学祭祀、文明祭祀、绿色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环保祭祀、节俭祭祀”!例如,献一束鲜花,播放一首音乐。要逐步摒弃“放鞭炮、烧纸钱”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祭祀方式。

遵守防火规定,不在林地烧纸焚香,不在陵园使用明火,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厚养薄葬,亲人在世时多给予陪伴和关心。在亲人去世后文明治丧,不讲排场、不搞铺场浪费,以节俭的方式追思亲人!

不搞封建迷信,革除陈旧陋习!从以往传统的祭祀方式到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虽然祭祀的方式改变了,但是那份心意始终未变。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大家评论!点赞!收藏!关注!转发!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