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蓦然回首,“十四五”“挥手自兹去”,留下了“澎湃新江苏”的恢弘图景;登高远望,“十五五”“春风一到便繁华”,“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未来江苏正向我们走来。
时间的轴线,浸润着发展的脉动,也见证着奔跑的梦想。“十四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两次考察江苏,对江苏提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总要求,赋予江苏“强富美高”新使命,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大省要挑大梁”,要求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十四五”期间,江苏大地到处激荡着“强富美高”的雄浑乐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南京成果占据两席,同年南京更是以2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居全国城市第三;扬州,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昔日南粮北运,如今南水北调,均在此启程,“十四五”期间,每年数十亿立方米长江水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奔腾北上;2025年,“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和“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提名成果”首次发布,其中15项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多项成果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宿迁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构建起高效协同的综合治理体系;2024年,镇江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4.6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截至今年11月16日,这一数字进一步改善至32.1微克/立方米,达“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徐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在202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获得2项中国专利银奖和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无论是“久久为功”的苏南,还是“拔节生长”的苏中,以及“跨越赶超”的苏北,“十四五”期间,江苏全域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指引,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项嘱托变成施工图、成绩单,以“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把“强富美高”新蓝图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实景,用走在前列的硬核成果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待。
“十四五”风雨兼程,“十五五”风雨无阻。时光的卷轴书写下“强富美高”的恢宏画卷。如今,“十四五”收官在即,江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着力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跃升,有力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为此,新华日报特推出“回眸‘十四五’ 澎湃新江苏”特刊,讴歌江苏“十四五”的奋斗印记,记录江苏“十四五”的辉煌成就,展望“十五五”的美好未来。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强富美高”,是蓝图,更是号角;是梦想,更是方向。我们一笔一画记录着“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点点滴滴,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一路向新,攀高逐新!
(潘瑞凯 徐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