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粮食产量不足中国一半,还要大量出口,这对中国有何启示?

解析冷知识 2024-02-02 03:36:50

结合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方数据来看,中国在2022年的粮食总产量约为6.86亿吨,而印度在同年的粮食总产量大约为3.24亿吨,还不足中国的一半。

【印度生产模式太落后】

然而,在出口方面,印度却“毫无节制”,比如2022年印度出口大米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40%,一共出口到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米出口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榜首!

随着印度这些年经济的崛起,过程当中也累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这种“低”产高出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有何启示?

印度产业结构

事实上,印度之所以这样作为,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大家别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都快赶上中国了。

但是在繁荣的经济背后,是一个个容易被刺破的“泡沫”。

印度一共有四大产业,分别为农业、软件业、药品制造业和劳务输出业。

其中农业是真正的核心产业,在印度国内大约有60%左右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产值占据世界第二。

与之相比,中国在2008年的时候,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例就降到了大约40%左右,但农业产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按照同样的14亿基数计算,意味着印度从事农业的人数是要比中国多2亿,但产能却上不去,这是为何?

【人多饭量大】

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的农业结构并不合理,很多地区都属于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不高,且呈现分散式种植,影响产能。

因此,印度对于农业合作社有着刚需,合作社的存在有利于将这些小农经济整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规模性优势。

尽管如此,印度的小农经济规模太过庞大,难以真正整合起来,很多农户都游离于合作社之外。

不管是前期的播种还是后期的收割,缺乏合作社的专业引导,小农自主作业的性价比往往不高。

【缺乏大机器生产】

这也导致了印度农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即使他们拥有天然的气候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产量往往不会很高。

与之相比,中国也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横跨三带的区域特征,使得我国可以种植许多不同类型的农作物。

目前中国很少存在小农经济,在农业种植方面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体系化结构。

话说回来,既然农业在印度的国内占据如此大的比例,这也成为他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这些年来就是靠着不断出口的粮食,获取到了大量外汇,国家发展也有了一定成色,各个领域还算繁荣。

但是印度的经济暂时不敢放缓,一旦经济增长慢下来,很多领域的问题也都将暴露出来。

更何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紧密相连,印度是否保持大量粮食出口已经不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要知道,印度的粮食供应一直是全球重要的粮食来源,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土豪们,基本上靠着进口粮食过日子。

一旦印度转变经济模式,减少粮食供应,很有可能会引发政治上的冲突。

虚伪的繁荣

既然印度的粮食产量高,在国际市场上卖得也很好,他们的人民一定很幸福吧!

其实不然,印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国内14亿人口中,还有数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占有量更是远远低于国际粮食安全水平。

一方面,印度作为粮食出口、生产大国,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印度人自己都吃不饱,这是怎么回事?

正如之前所说,印度的粮食出口带来的繁荣是虚伪的,这需要国民勒紧裤腰带创造经济,但问题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导向真的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吗?

要知道,农产品本身的经济附加价值并不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卖一吨大米的收入可能还比不上一枚不足5克的芯片。

前者属于体力活动,后者属于脑力活动,附加值存在天差地别。

当然,并不是说农业不能做,而是说单一的经济结构势必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人家美国就是高端产业和粮食产业两手抓)。

【美国也是农业大国】

这也警示着我们,国家想要真正发展繁荣,经济结构要朝着多元化发展,不管是第一产业的粮食作物,还是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还是第三产业的服务,都需要重视起来。

国家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集合体,只有多元化的发展才能符合这种最本质的特征。

就以中国来举例,事实上,以中国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来说,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可是,我们每年仍旧需要花费大量财政用于进口大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的同时,中国还是农业进口大国。

其原因在于,国家不仅要让人民吃得饱,而且还要我们吃得好,也要让经济有活力。

比如说,中国的谷类生产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温饱,但是仍旧会从泰国等地进口优质大米,主要是满足人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同时进口的农产品可以经过加工生产,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之后又是一笔外汇。

而富足的农产品也可以进入到畜牧业当中,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来说,我们不是特别缺钱,自己种植的粮食作物更多地作为储备粮使用,以备不时之需。

当国家在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说战争、自然灾害、疫情的时候,储备粮可以保证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为国家粮食安全持续注入力量。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印度急于提升制造业但走错“捷径”》

【2】时代周刊:《印度年轻人涌进农村:进厂不如种田,“印度制造”能靠谁?》

0 阅读:180

解析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