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如果《红楼梦》是一场高考,薛蟠大概是那个连答题卡都涂错,却在体育课上帮你打跑霸凌者的同学。

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像一场闹剧,但细看才发现,闹剧的背后,是一场无人观看的悲剧。薛蟠的坏,是那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坏,像一碗忘了

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像一场闹剧,但细看才发现,闹剧的背后,是一场无人观看的悲剧。

薛蟠的坏,是那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坏,像一碗忘了放盐的红烧肉,腻得明目张胆,坏得缺乏美感。他仿佛是被曹公随手捏出来,专门负责给大观园的雅集捣乱,给宝二爷的爱情使绊子的丑角。但如果我们放下道德的望远镜,拿起人性的放大镜,这个“呆霸王”的轮廓,竟开始变得模糊而复杂起来。

他是“妹宝男”:这个在外面横行霸道的混世魔王,一回到家,在妹妹宝钗面前却常常像个“受气包”。

宝钗几句正言厉色的教训,他“别无他法,唯有唯唯而已”。

这不是怕,而是一种基于信服和亲情的“服软”。

他会因为妹妹的婚事受委屈而怒火中烧,要去找兄弟“算账”,这份朴素的护短之心,比贾府里许多人的虚情假意要真实得多。

他是“孝子”:他对母亲薛姨妈,有着最原始的依赖和孝顺。在外头惹了天大的祸,回家见到母亲,气焰先矮了三分。

他会想着给母亲带好吃的好玩的,虽然方式粗鄙,但心意不假。当柳湘莲痛打他时,他最后的哀嚎是:“原来是两家情愿,你不依,只管好说,为什么哄我出来打我?”

这句话暴露了他的底层逻辑:世界应该按“商量”的规则运行。当现实超出他幼稚的理解范围时,他表现出的不是凶残,而是某种程度的……委屈。

绝望中的希望,是人性未曾泯灭

薛蟠人生中最闪光,也最被忽略的一幕,发生在他作为“罪犯”的时候。

当贾府被抄,大厦倾颓,所有人都作鸟兽散或避之不及之时,昔日被他视为“玩物”的妾室香菱,挺身而出,留在他身边照顾他。而薛蟠,这个曾经视人命如草芥的霸王,在历经真正的牢狱之灾和世态炎凉后,竟也“痛定思痛”,生出悔意,觉得对不起母亲,也对不起香菱。

这一刻,是绝望中迸发的希望。

它证明了这个看似无可救药的灵魂,其内核深处,那名为“良知”的蜡烛并未完全熄灭。它只是被宠溺、无知和纵欲的浓烟所笼罩,但在凄风苦雨的人生谷底,那一点微光,终于挣扎着闪烁起来。

他不是好人,他背负人命,罪孽深重。但他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恶魔符号。

他是我行我素的“真小人”,活在一个人人都是“伪君子”的世界里。他的悲剧在于,他拥有感受温情的能力(对母亲、妹妹),却缺乏正确表达爱的智慧;他拥有最原始的义气(为秦钟出头、为妹妹出头),却总是用最错误的方式付诸行动。

我们同情他,并非同情他的“恶”,而是同情造就这恶的“愚”,以及在那片恶与愚的废墟之下,偶尔闪烁的、未被完全磨灭的人性微光。

他像一个拿错了人生剧本的演员,在一出悲剧里,用尽全身力气,演了一辈子蹩脚的喜剧。

读完这篇为“呆霸王”翻案的文字,你心中的天平是否有一丝动摇?

请投票:在你心中,薛蟠的形象更偏向于?

A. 人性未泯的憨兄 (他本质不坏,只是被环境养歪了)B. 无可救药的恶霸 (罪恶就是罪恶,不应被温情包装)C. 复杂的悲剧人物 (坏得可恨,但也蠢得可怜)

请思考:在现实生活里,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种“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复杂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