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养生酒:有益亦有害,如何理性看待?

“养生酒”是指用酒做溶剂,浸泡中草药或其他药材,以期将药性“萃取”在酒中,从而体现一定保健或治疗功效的饮品。这类酒在传统

“养生酒”是指用酒做溶剂,浸泡中草药或其他药材,以期将药性“萃取”在酒中,从而体现一定保健或治疗功效的饮品。这类酒在传统中医里广泛流传,从蛇酒、鹿茸酒到人参酒,各种成分和配方五花八门。虽然很多人认为它能强身健体,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风险。下面我们从医学、化学和文化角度,拆解养生酒的“有益”与“有害”。

一、养生酒可能的益处

中医传统功效

养生酒在中医里属于“药酒 (medicinal liquor)”的一类。酒精作为溶剂,能够把草药中某些成分 (如皂苷、多糖、黄酮等) 溶出来,强化药效。

一些中医师认为,这样的酒可以“活血通络、补气补血、驱寒止痛”——比如用于风湿、关节不适、衰弱虚寒等。

现代研究支持部分功能

有科研分析指出,某些功能性有机化合物 (来自中草药) 在药酒中的存在能调节免疫、延缓衰老、增强抗氧化能力。

比如,某些草本酒被设计用来“补气养血”、促进微循环。许多药材在酒中浸泡后,其活性成分得以更好提取。

适度饮用下可能带来生活调节作用

有人认为,少量饮用草本酒能帮助“暖身”、缓解疲劳 (尤其是老派养生酒里常见如人参、枸杞之类成分)。 (来源参考草本酒传统用途)

例如广东米酒 (黄酒) 等低至中度酒精饮品,经适度发酵,会产生益生菌和酶,对消化系统有一定帮助。

二、养生酒的潜在危害与风险

酒精本身的健康负担

无论是功能酒还是普通酒,酒精是其主要成分之一。长期或大量饮酒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比如,酒精相关肝病 (ALD) 是全球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最新公共卫生观点,“即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某些癌症的风险”,长期依赖酒精作为“药物”非常危险。

配方不规范、成分复杂

许多草本酒配方复杂:不同药材浸泡在酒中,有些活性成分很难定量或控制。质量管理可能不严格。

有些传统药酒甚至会加入非常特殊的成分:例如 雄黄酒 (Realgar wine),含有砷矿 (arsenic sulfide),长期饮用可能导致砷中毒。

还有“蛇酒 (snake wine)”等,将蛇浸泡于酒精中,其毒性物质可能通过酒精溶解,存在安全隐患。

误用和过量问题

有人将养生酒视为“补药”,频繁或大量饮用。一旦饮用量失控,就会带来酒精依赖、肝脏负担、酒精中毒等问题。

有些“保健功效”被夸大,消费者误以为这是无风险的健康饮品。实际上,酒精仍然是活性的、具有毒性的物质。

三、如何理性对待养生酒?

控制饮用量

如果选择饮用养生酒,应严格控制剂量。视具体酒精浓度和成分而定,不建议将其作为日常养生饮品来频繁饮用。

对于有慢性病 (如肝病、高血压)、孕妇或正在服用药物的人,更应谨慎使用。

选择正规产品

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标注清晰成分和酒精度的养生酒。避免自行配制未经检测的药酒,以防中毒或摄入有害物质。

注意查看是否有质量控制、配方公示等信息,以及产品是否已通过相关食品或保健品监管。

不把酒当万能“补药”

养生酒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辅助方式,不应替代正规医疗或健康生活方式。它可能带来局部或短期功效,但不是 “补气血、不老神药”。

建议将其作为偶尔饮用的保健品,而不是长期依赖,每日饮用更要谨慎。

关注安全研究与法规

关注现代科学对药酒的研究进展:例如核心成分、安全性、剂量关系等。近年来学术界对中草药酒精提取效率和毒性成分的研究逐步增多。

选择通过合规渠道和正规登记的产品,避免走 “民间自泡 + 非正规销售” 的风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