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被判死刑她大喊:愿捐200万亿买自己小命,成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金钱作为万能符,不仅能使让鬼推磨,甚至还能当做“免死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生死。越南首富张美兰在被判处死刑时,就试

金钱作为万能符,不仅能使让鬼推磨,甚至还能当做“免死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生死。

越南首富张美兰在被判处死刑时,就试图用钱来换回自己的小命。

她表示愿意用200万亿来免除一死,让自己成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来帮助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了逃过死刑,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着实让不少人都感到惊讶。

但实际上,张美兰之所以能够喊出这番话,背后的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早期的张美兰,还是胡志明市街头一个年仅16岁的小姑娘,守着一个小小的化妆品摊,那是一个大部分人还在为温饱挣扎的年代,但她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商业嗅觉。

没过多久,她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但她很清楚,小小的摊位困不住她真正的野心。

可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80年代末,她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命运的决定——去香港。

都知道,香港是遍地黄金、风云际会的东方之珠,她在这里疯狂着学习着关于资本运作和地产行业的一切,她亲眼见证了游戏是怎么玩的,懂得了钱如何生钱,楼如何通天。

1993年,她与香港商人朱立基的婚姻,为她打开了通往更高层次世界的大门,这不仅仅是一场婚姻,更是一次关键的资源整合。

她丈夫身后的人脉网络,让她得以将在香港学到的地产经验,原封不动地复制回正在革新开放、蓄势待发的越南。

很快,西贡时代广场和温莎酒店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成了她商业版图上最耀眼的勋章,她还顺势拿下了LG品牌在越南的独家代理权。

地产、家电、金融、物流,她的商业帝国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她构建的“西方技术-亚洲关系-越南市场”模式,在当时看来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她的奋斗故事,一度被官方认可,甚至写入了教科书,成为一个时代的楷模。

在那个阶段,她是规则的完美驾驭者,可是当商业世界的“潜规则”已经无法满足那颗日益膨胀的野心时,张美兰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国家的“明规则”,只不过,她的目的不是遵守,而是践踏。

她看上了西贡商业银行(SCB),从2012年起,一场长达十年的惊天骗局拉开了序幕,法律明文规定了银行的持股上限,但这对她来说形同虚设。

她通过设立超过100家空壳公司,像变魔术一样操纵股权,最终悄无声息地掌握了银行超过91%的股份。

这意味着,这家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所有内部制衡机制,都在她面前彻底失效,SCB不再是一家公众的银行,它变成了张美兰的私人金库。

她接下来的操作简直疯了,让手下伪造了足足916份贷款文件,钱跟打开了水龙头似的,一个劲儿往她的空壳公司里流。

在2018到2022这短短几年里,她就套取了304万亿越南盾,而根据后续调查,她十年间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套取的总金额,可能高达1000万亿越南盾。

虽然说越南和中国的货币汇率比较大,但是这个数字也约等于越南当时全年GDP的3%,要知道,一个人动摇了一个国家的金融根基,她不是在赚钱,她是在印钱,用的是整个国家和无数储户的未来。

为了让这场游戏能够持续下去,她用金钱腐蚀了本该监管她的体系,超过520万美元被用于系统性行贿,其中最大的一笔,是直接塞给越南央行稽查组长的500万美元现金,监管者成了保护伞,法律彻底沦为了笑话。

当2022年10月东窗事发时,整个越南都为之震惊,这起案件最终牵连了86名被告,其中包括央行高官,甚至导致两名副总理因监管不力而辞职。

调查人员查获的物证,足足装满了104个大箱子,每一个箱子里,都藏着一个国家规则被侵蚀的铁证。

2024年4月,法庭的判决冷酷而清晰:死刑,罪名包括诈骗、行贿等一系列重罪,在所有人以为这位曾经的女王将以最不光彩的方式谢幕时,她却在法庭上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求生方案。

她抓住了越南法律中的一条特殊规定:如果罪犯能主动归还75%以上的赃款,或可免于一死。

可是,她开出的筹码是惊人的,法庭估算,她需要归还约110亿美元才能满足免死条件,而张美兰当庭承诺,愿意上交自己的全部资产,并声称这些资产能够创造出200万亿越南盾的收益,远超所需。

她并非空口说白话,仅她被曝光的在胡志明市的地产,估值就高达270亿美元,除此之外,她还有77亿美元的资产尚未评估。

“我愿意成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这句话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博弈,她试图用巨额财富,与整个国家机器进行一场生死交易,一时间,这个提议在越南社会引爆了剧烈的争论。

检察官的态度异常强硬,他们坚决反对“花钱免死”,认为这会严重损害法律的尊严,而政府则陷入了两难,虽然说追回这笔天文数字的资金,能极大弥补国家经济的巨大损失。

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如果开了这个先例,法律的刚性又何在?

民众的观点更是彻底分裂,大约60%的人倾向于务实,他们支持追回资金,认为国家的损失能得到弥补才是最重要的。

而另外40%的人则坚守原则,他们认为必须严惩,否则就是对所有遵纪守法公民的嘲讽,张美兰的最后一搏,让越南的法律规则本身,站上了舆论的审判席。

时至今日,官方尚未对张美兰的“交易”提议做出最终决定,整个案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局,如今她的最终命运,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而是事关整个越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