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成长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当好家长,也成为一个大众关心的话题。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一环境,是他们成长的起点和摇篮,而从教育这个角度看,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是伴随着孩子一生的终身教育,其所特有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

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师”,怎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环境,许多家长还不甚明了。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潜质和个性,更不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信奉“棒打出孝子”的陈旧观念,或采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态度,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有的家长乐于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不懂得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缺少独立生存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有些家长不重视自身品德修养,道德失范,缺乏诚信,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但是善于教育孩子,这却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生活知识。”语言有些刻薄,但道理很深刻。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仿效。很显然,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是最早的启蒙人。无数杰出人才的背后,有着无数杰出家长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