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长贵为何能成为钓鱼台11号楼的秘书,戚本禹:因为这3个原因

贱议你读史 2024-05-14 21:03:49
关锋:你不敏锐,不适合当她的秘书

“关锋”这个名字,上了年纪的人或许不太陌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关锋和戚本禹、王力一起被时人称之为“王关戚”。1961年,阎长贵从人大哲学系毕业之后,机缘巧合之下被学校推荐到了《红旗》杂志社,安排在关锋所在的哲学小组工作。

关锋虽然一生都在研究哲学,但并不是科班出身,对于科班出身的阎长贵,关锋是有心栽培,可以说,阎长贵是关锋的一名“关门弟子”了。也因为这一层关系,阎长贵和戚本禹的关系也比较近,他后来也曾在戚本禹的手底下做事。

阎长贵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性格比较老实,一心埋头专注于工作上。他万万也想不到,自己的命运其实已经和关锋、戚本禹捆绑在一起了。

本来,按照阎长贵的履历和资历来说,他并不是钓鱼台11号楼机要秘书的第一人选。要知道,给江青挑选秘书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加上阎长贵在内,总共有四个备选人。而在这四个备选人当中,29岁的阎长贵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参加工作的年限也只有短短的五年,而且他的干部级别也是最低的,只有行政22级,工作待遇自然也是四个人当中最低的一个,只有56元。

在阎长贵的印象中,他记得很清楚,那是1967年1月9号的一个晚上,戚本禹兴冲冲的来到他的房间,一进门,戚本禹就直接了当的说:“已经确定下来了,你去给她当秘书,现在就赶紧搬去十一号楼。”

不容分说,阎长贵只好匆匆拿着几件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跟在戚本禹后面去到了11号楼,也就是从这一天晚上开始,阎长贵离开了自己工作不到半年的16号楼,去到11号楼担任了首任机要秘书。

本来呢,阎长贵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迈进11号楼的大门,至于后来为何是他胜出,他自己从来也没有去认真想过,只当是组织上的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当然,他心中也知晓,戚本禹在其中肯定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江青一开始的首选秘书是戚本禹,但是,戚本禹何等聪明,他知道11号楼是去不得的,一入宫门深似海,稍微一个不注意,结局多半是不美好的。因此,戚本禹以自己性格粗枝大叶,不适合担任秘书给婉拒了。同时,他推荐了阎长贵。

对于阎长贵这个人,江青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些的。1966年,阎长贵从《红旗》杂志社调到江青办信组工作,他的直属领导就是戚本禹。这个办信组的日常工作,就是整理从全国各地送来的信件,和从其他地方送来的文件。这个工作很是熬人,那成百上千的信件,每天都是用大麻袋送过来的。办信组的工作人员通宵达旦的工作,早已是个常态了。也正是在办信组工作的这半年时间内,阎长贵给江青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觉得他工作认真负责,可靠。

30多年后,往事早就如云烟,阎长贵准备撰写回忆录,这才想要了解一下当年自己被选为秘书的一些背后故事。于是乎,他给在上海的戚本禹打去电话。

电话那头的戚本禹说了很多,概括起来大致就这么三个原因,这才选中了他,即:

1、家庭成分好,社会关系也很简单;

2、政治上信得过,没有污点,工作上认真负责;

3、还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尤其是文章还曾被伟人赞许过。

要说对阎长贵了解透彻的人,莫过于他的师傅关锋了,当年,当关锋得知阎长贵要去11号楼当秘书,关锋就当面直言:“你做不了她的秘书,你政治上不敏锐”。

阎长贵确实是一个不敏锐的人,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读书人罢了,。在他看来,自己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心态,也注定他在11号楼待不长久了。

2 阅读:33

贱议你读史

简介:八零后老腊肉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