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罕见达成合作,美媒口风变了:美不能同中国开战,赢不了

玖号放人间 2024-05-16 21:34:5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马晓斌

编辑| 昭明

中美双边合作的最新消息中,中美将再次达成合作,部分美媒的风向突然转向,“意外”一词显然已经无法形容这种转变。

在此前美媒对华的一系列报道中,部分美媒习惯用比较强势的态度,甚至不惜以“开战”这样危险的字眼。

而中美再次达成罕见合作后,部分媒体陡然变成了“保守派”,并以“赢不了”为借口,高调扬言中美不能开战。

01中美谈判

俄乌冲突的爆发将国际形势推向了一个危险的方向,中美作为有能力阻止战局继续恶化的两国,必须达成一个共识。

再加上中美双方在国际贸易、台湾回归等问题上存在摩擦,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就这些问题的有效缓解进行协商。

去年11月,两国元首相聚美国旧金山,会面结束后,两国就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基本达成共识。

对于此次会面,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中美双方其实都并不排斥相互接触与合作。可从美国后续的动作来看,其实这次会面的意义并不大。

上月26日左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华,并与中国外交部高层领导举行会谈,会谈中两国继续就彼此关注的要点问题充分交流,以了解彼此的诉求和存在的分歧。

在此次会谈中,两国除了要防止对彼此的各种外交行为产生误解和误判,更重要的是,要在其他领域达成共识和合作,从而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基于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中方就落实两国元首在旧金山达成的共识拿出了应有的诚意,积极邀请美国国务卿访华,并强调两国应加强对话。

当然,所有对话与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能充分理解彼此的立场与政策。

尤其是在台湾、南海等敏感问题上,美方不应该再持续触碰中国的红线。

历经五个多小时的谈判,双方就气候变化、禁毒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并对外交、军事等领域的磋商机制和双方经济关系实现互惠互利等问题统一态度。

另外,中方也决定将大熊猫“云川”与“鑫宝”送往美国,从而开启为期10年的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

02差强人意

为了此次会谈能够成功举行,在会谈开始前,两国便已经做了一些预热工作,包括向各国媒体做背景吹风。

没有任何意外,此次会谈的氛围非常积极与友好,但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多少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一方面,部分美媒在中美双方会谈结束后,依然存在恶意抹黑中国的行为,完全不顾这些行为对中美双方贸易行为的影响,而美方也并未给中国一个合理解释。

另一方面,虽然中美双方在会谈中,针对双方都非常关注的南海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可美方依然在持续着某些危险的行为。

比如,在中美会谈后,美方不仅如期举行了美菲日澳联合军演,而且还在扩大军演规模的同时,又被曝出美舰非法入侵中国海域的情况。

另外,二战结束后,日本被取消了拥有军队的权限,而美国除了帮助日本增强军事力量的同时,还邀请日本加入美英澳等国家组成的AUKUS联盟,这显然已经触及了中国的底线。

此外,美国在会谈中虽肯定了中国在俄乌冲突以及中东局势中的作用,但却以高姿态要求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忽略了中国的主权。

由此可见,虽然中美双方都不排斥相互接触与交流,但美方的合作诚意,着实叫人不敢恭维。

环球网及中国生态部消息,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将于5月7日至16日间,在美同美方代表就相关事务进行交流。

此次双方交流的内容以气候问题为主,而后在中美合作的基础上,就能源、碳排放、市场供需平衡等问题进行交流。

环球时报5月12日报道称,中美双方有望达成一项罕见合作。

基于此消息,一些鼓吹美方向中方亮剑,不惧“开战”的媒体风向突转,并称美方不会在中美对战中取得优势。

03不宜开战

在美媒一开始所倡导的对中“开战”中,因为美国在部分领域的发展水平远超中国,所以很多媒体和企业都希望美方采取对中制裁手段。

在美方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一旦美方对中采取制裁手段,中国的经济势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当中美双方决定就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对话时,美方便可从新能源、碳排放等领域入手,对中方进行打击。

可事实上,中方在美欧等国家的技术封锁中,早已经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与强国的主要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那些曾让美媒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早已不在。

尤其是在新能源、碳排放以及民用核能等方面的政策与高端技术层面,中方毫无疑问都处在世界前沿领域。

《纽约时报》评论文章称,基于美方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需求和中方在相关领域的优势,中美双方在环境领域开战,美方失败的概率更大。

这主要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留给美国在环境方面的举措选项并不多。

一方面,美国本身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业链条并不成熟,美国若是想利用碳排放或能源问题限制中国,美方必须同步做出调整和改善。

而美方一旦选择做出调整和改善,势必会在部分领域受到中方的制约。

另一方面,以美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美国其实存在另一个选项,那就是脱离中国,重新构建一条产业链条。

以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来看,美国确实可以联合欧盟或日韩等国发展自己的产业链。

但在这种产业模式下,美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这种局面下,无论是亚洲市场,还是欧美市场,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实都不乐观。

所以,当中美两国传出有望达成一项罕见合作时,美媒不得已只能转变口风,无奈承认无法在环境问题相关产业与中方开战。

资料来源:上海热线国际、湘都报道、北京周报、环球网、京报网、中工网

0 阅读:189

玖号放人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