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周了,没发射神二十二飞船,也没确定神二十返航时间,咋回事?神州二十号飞船还能顺利返回吗?

在神州二十号确定延迟返回之前,我们对于中国航天的“应急预案”,还处于一种略显抽象概念的水平。因为中国航天一直以来的让人放

在神州二十号确定延迟返回之前,我们对于中国航天的“应急预案”,还处于一种略显抽象概念的水平。因为中国航天一直以来的让人放心,发挥稳定,似乎出现在美国和俄罗斯身上的太空救援戏码,在中国航天上根本就不会存在。直到这一次神州二十号飞船因为疑似遭遇太空颗粒撞击,而被迫推迟返回着陆场,才让我们猛然意识到“狼来了”。

那已经近一周时间过去了,既没有发射备份飞船,也没有确定神州二十号飞船的返航时间,神州二十号飞船到底在忙啥?还能不能顺利返回?

根据最新的新闻稿,我们得知,神州二十号飞船延迟返回之后,地面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措施,并组织对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全面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及安全性评估,研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实施计划,各系统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着陆场正在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综合演练。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稳步推进。

那什么是仿真分析和试验?什么是安全性评估呢?

仿真分析和试验,并非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模拟,而是要在地面建立一套仿真的飞船、太空环境,以及再入地球大气层的状态。

工程师们会首先确认导致任务推迟的“不确定”因素,并把这些确定好的不确定性填入方针系统,这时候,传感器的读数异常,空间环境参数的细微变化,都会在数字世界里被放大、分析。系统会自主模拟并分析这一因素在飞船返回各个节点过程中,是否能导致连锁反应。目的就是为了穷尽所有可能的风险,保障神州二十号飞船万无一失地飞回地球。

除了已经发现的问题,还要人为地模拟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极限障碍,比如系统性能的下降,导致飞船的自主应急能力干预策略的有效性。这些能力都是确保神州二十号飞船遭遇意外时候的应变能力。

除了必要的人为模拟以及模型仿真,有些结果还真需要实物试验来验证。比如关键部位的放热大底、降落伞系统、反推发动机等等,都有可能为了这次神州二十号飞船的返回进行实物验证,确保其性能在经历了在轨驻留后,依然满足返回的苛刻要求。这些试验是在实验室里,为航天员的安危再加一道坚实的保险。

所以,神州二十号飞船在真正踏上归途之前,他们的返回之路,已经在数字建模、实验室,以及真实环境中多次模拟,目的就是为了将神州二十号返回过程中最真实世界的风险,降到最低。

神州飞船是一个由数十万零部件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某些“关键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败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些关键系统,在返航之前,还需要天地进行数据比对。

地面团队会接收到数据之后,分析神州飞船下传的遥测数据。这些数据详细记录着飞船各系统的工作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压力等成千上万数据。

工程师们需要对海量数据“会诊”,比对当前数据与历史正常数据、以及设计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从中捕捉任何预示不健康的“蛛丝马迹”。

而比如姿态控制系统计算机、能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分析会更加深入。尤其是经历恶劣环境周期之后,要准确预测出其在返回任务关键阶段的表现。

这种判读,是对飞船长期在轨后的“健康状态”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评估。这些都需要时间。这就是已经一周过去,为啥没有发射神州二十二号飞船,有没有确定神州二十号返航时间的原因。至于神州二十号飞船还能不能顺利返回,结果就隐藏在这些下行数据的分析结果里面。

在这次发出的新闻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州二十一号的备份,也就是未来的神州二十二号飞船,已经在做发射准备。而地面搜救团队,也在进行紧张的综合演练。

演练会模拟主着陆场、副着陆场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应急着陆区。搜救队伍——包括直升机、越野车组成的空中和地面分队——需要演练在昼夜、不同气象条件、复杂地形下的快速反应与精准定位能力。

演练还包括处置各种意外情况,如返回舱落点偏差较大、姿态不正、舱门开启困难等。搜救队员需要熟练使用专业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高效地将航天员接出返回舱。

着陆场的每一次演练,都是为航天员安全归来的“最后一公里”扫清障碍,确保英雄凯旋时,迎接他们的是万无一失的保障。

神州二十号的归航,虽然因为中国航天为了保障绝对的安全而有调整,但在如此周密的层层检查、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终究会迎来神州二十号航天员的凯旋,让我们再耐心一些,等待这些分析与评估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