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都打第三年多了,压根没半点要停的迹象。
之前特朗普没上台时说,自己24小时就能劝和俄乌,结果他连印巴冲突、伊以冲突都没搞定,这24小时劝和更是泡了汤,不少吃瓜的都觉得,要是没发生啥大变动,俄乌这仗短期之内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最近网上有人又提起了“两国合并”的说法,还说只要这俩国家合一块儿,不仅能直接变成超级大国,说不定还能把美国压下去,结束它一家独大的局面,到时候俄乌冲突自然也就解决了。
网友说的该合并的俩国家,其实就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很多人都在猜,要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两个“亲兄弟”真的合成一个国家,能不能联手硬扛来自西方的压力?
我们要知道,俄白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合并之路,而是一项持续了几十年的长期战略交易,这份交易清单上,清清楚楚地列着三个分账本:安全账本,双方都是大赢家,互利互惠。

经济账本则是一方持续输血,一方严重依赖的不对称关系,至于最重要的主权账本,更是双方都不愿让步的“负资产”,直接导致了整笔合并交易永远无法最终结算。
在俄白关系这张复杂的大清单里,要说哪个项目是板上钉钉的双赢买卖,那一定就是安全合作,这玩意儿可比什么虚头巴脑的兄弟情义要牢固得多,是维系两国特殊关系的最强纽带和压舱石。

对俄罗斯来说,这笔投资赚大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家门口直接暴露在北约面前,而通过与白俄罗斯的军事一体化,俄罗斯凭空获得了一块宝贵的战略缓冲地带。
这不仅仅是一块地盘,更是一个能直接对抗北约的前沿阵地,无论是部署军事基地,还是把S-400防空系统直接前移到白俄罗斯境内,都相当于把炮口顶在了北约的脑门上,这种地缘政治红利,是用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而白俄罗斯的算盘也打得门儿清,面对西方动辄就来的制裁、政治孤立,甚至是暗中煽动的“颜色革命”威胁,单凭自己的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紧紧抱住俄罗斯这棵大树,就等于为自己的国家生存和政权稳定买了一份终极保险,俄罗斯的军事保护,成了它最有力的后盾,让西方不敢轻易动手。

促成这笔交易的“催化剂”和“共同账户”,正是不断东扩的北约,尤其当美国在波兰、捷克这些邻国部署军事设施时,俄白两国感受到的威胁是共同的。
于是在这个账户下,联合防空系统、共同保卫外部领空的协议等一个个具体的投资项目就顺理成章地落地了,而且收益明确,持续增长。

可一旦翻开经济这本账,俄白关系的“兄弟情”就显得不那么美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经济联盟,它更像是一场长达几十年的定向援助计划,俄罗斯负责掏钱输血,来换取白俄罗斯的战略忠诚。
在这本账上,俄罗斯是主要的“支出方”,它长期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向白俄罗斯提供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向其全面开放自己的庞大市场。

每当白俄罗斯因为政治问题遭到西方全面制裁时,俄罗斯总是会充当其最后的经济后盾,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看,这笔买卖无疑是“亏损”的,但这被俄罗斯视为维系地缘战略伙伴关系必须付出的成本。
白俄罗斯则是这本账上的“收入方”,自打1991年独立以来,它的经济就没离开过俄罗斯的“喂养”,刚脱离苏联体系那会儿,白俄罗斯经济一度崩溃,短短四年GDP就缩水了21.6%,激进的“休克疗法”也宣告失败。

正是靠着俄罗斯的经济支持,白俄罗斯才得以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和工业体系的运转,虽然它继承了苏联时期不错的轻工业和制造业基础,在某些领域甚至比俄罗斯还强,但这小体量的产业优势,根本无法平衡俄罗斯的投入。
这种严重不对等的经济关系,自然也成了两国间持续摩擦的根源,俄罗斯有时会觉得白俄罗斯不听话,便会利用削减能源优惠或收紧市场准入等经济手段来施压,逼对方在其他问题上让步。

而在俄罗斯国内,也时常能听到一种不满的声音,认为白俄罗斯总拿着自己的地缘价值来“讹诈”莫斯科,一边享受着俄罗斯的好处,一边还时不时地向西方眉来眼去,两头通吃。
安全账本上是双赢,经济账本上是不对等交换,而到了最后的主权账本,这笔账就彻底结不了了,主权是这份战略账单里无法被定价、也绝不可能被交易的终极资产,尤其对白俄罗斯而言,这是它的命根子。

对卢卡申科和围绕在他身边的白俄罗斯精英阶层来说,放弃主权就意味着放弃自己手中的最高权力,道理很简单,一旦两国合并,他就会从一个独立国家的最高元首,瞬间降级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地方领导人。
手下的那些高级官员们,未来的前途和地位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实实在在的权力得失,是任何合并谈判中都无法绕过的一道红线。

除了权力分配,两种完全不同的国家体制也构成了根本性的冲突,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白俄罗斯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要把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小家庭”,硬生生塞进一个权力相对分散的“大家族”里,这骨架都对不上,整合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在国民身份认同方面上,经过几十年的独立发展,白俄罗斯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国族身份,国旗、国歌、护照,这些都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符号。
普通民众是否真的愿意为了一个宏大的“合并”构想,就放弃自己现有的国家身份,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如果强行推动,很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反弹。

所以俄罗斯最初的算盘,是希望用牢固的安全保护和慷慨的经济援助,最终能“买断”白俄罗斯的国家主权,完成这笔世纪交易的总账结算。
但白俄罗斯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安全账本和经济账本上的合作可以谈,而且多多益善,但主权这本账,免谈,一个字都不能少。

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整笔“合并交易”永远停留在“待结算”的状态,俄白一体化的现状,并非一个走向最终合并的过渡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反复博弈后形成的稳定均衡。
双方在这份复杂的账单上,找到了一个虽不完美但却能接受的动态平衡点:俄罗斯用经济成本,换来了千金不换的战略安全,白俄罗斯则用部分自主性,换来了政权的生存和经济的稳定。

只要北约这个外部安全威胁持续存在,只要白俄罗斯的领导层和精英结构不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份“安全双赢、经济输血、主权独立”的战略账单就会一直维持下去,所谓的“合并”,将永远是摆在谈判桌上的一个重要筹码。

参考资料:
从眉来眼去到称兄道弟,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走向“合体”?——中国青年网

俄白联盟计划终于得以落地,苏联要回来了吗?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