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一入深秋,朋友圈里晒水果的画风就变了。
不是苹果、橘子,而是一种外表红艳、晶莹剔透的“冬日限定”——柿子。它软糯香甜,被誉为“天然果冻”,但你知道吗?这种常见水果,竟可能携带大量“寄生虫”?
尤其是软柿子,不少人喜欢掰开就吃,却可能因此把寄生虫卵或病菌吃进肚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近多地医院门诊接诊了多例因生吃柿子导致消化不适甚至感染的病例。冬天吃柿子,是美味;但吃对了,才是健康。那柿子到底能不能吃?
寄生虫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安全享受这种冬令美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没注意过的“柿子陷阱”。
进入11月,天气愈发寒凉,按照中医节气养生的说法,此时属“立冬”已过,肾气旺盛、阳气潜藏。此时吃些润肺、补中益气的食物正合时宜。柿子性寒、味甘涩,有清热润肺的作用,被不少人视作冬日进补的好水果。然而,柿子虽好,如果吃法不当,也可能“反咬一口”。
很多人不洗、不削皮,直接掰开吃软柿子,觉得天然、方便。但你或许不知道,成熟的软柿子表皮极易附着虫卵、细菌或霉菌。尤其在运输过程中,柿子往往被堆放在泥地、木箱或塑料筐中,一旦表皮破损,就容易成为寄生虫的温床。

从西医角度看,柿子中并不自带“寄生虫”。但其表面可能沾有虫卵,如蛔虫卵、绦虫卵等,这些来自土壤、动物粪便或不洁水源。若不清洗干净直接食用,极易将微生物带入口中,尤其对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危害更大。
此外,柿子中的鞣酸在胃酸作用下易与蛋白质、钙等形成“胃柿石”,严重时可导致胃痛、恶心、便秘,甚至肠梗阻。临床上也曾报道过一些因大量空腹吃柿子而引发肠胃堵塞的案例。
那么,中医怎么看柿子的“毒”与“补”?在《本草纲目》中,柿子被记载为“味甘涩、性寒、无毒”,适用于“润肺生津,止咳化痰”。中医认为,柿子虽能清热润燥,但属寒凉之品,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特别是脾胃虚弱、易腹泻人群,如果不加节制地吃,很可能“寒上加寒”,引发腹泻、腹痛等不适。

其实,早在传统中医药方中,就有将柿子制成“柿饼”后使用的做法。晒干后的柿子鞣酸减少,性质更温和,也更适合体寒人群食用。这也反映了传统饮食智慧的“寒热平衡”理念。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吃柿子才安全、健康?首先,生吃前必须彻底清洗柿子表面,最好用流动清水冲洗并轻轻擦拭表皮,必要时可用食盐水或果蔬清洁剂浸泡几分钟。其次,尽量选择“去皮”食用,尤其是给孩子和老人吃时,更应去皮、少量、细嚼慢咽。
从饮食搭配上讲,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同食,如螃蟹、虾、牛奶等,以免形成胃结石。此外,空腹时不要吃柿子,因为胃酸浓度高,更易与鞣酸反应成不溶物质,引发不适。
针对体寒者,中医建议可将柿子煮熟或制成柿饼后再吃。热水煮柿或蒸柿子,可减少鞣酸含量,同时降低寒性,更加温和易消化。如果你有慢性胃炎、易腹泻等问题,更要慎重对待柿子这种“寒性水果”。

临床上,也有不少案例值得我们反思。曾有一名60多岁的老人,因连续几天空腹吃软柿子,导致胃内形成大量柿石,最终需通过内镜手术取出。
医生提醒,柿子虽甜,但不可贪多,更不可空腹吃,尤其是每天摄入超过200克(约2个中等柿子)的人群,需格外小心。
而从营养学角度看,柿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对眼睛、皮肤和心血管都有益。但其含糖量也较高,每100克柿子含糖超15克,糖尿病人应谨慎控制食量。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一个,并结合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结构。
此外,柿子虽然不含直接的“病毒”,但在采摘、运输、贩卖过程中,如未做好清洁防护,也可能沾染诺如病毒等肠道致病菌。冬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近期已有社区学校出现腹泻群体事件,卫生部门提醒,水果尤其软性水果必须洗净去皮。

也有不少人问:是不是只有软柿子才有风险?其实,硬柿子也有类似问题,只是因果肉较紧致,表皮不易破损,相对安全一些。但无论软硬,来源不明、未清洗、未去皮的柿子,都不建议直接生吃。
当然,我们不必“谈柿色变”。只要科学处理,柿子依然是冬天里一份天然的健康甜点。它润肺止咳,清热解燥,尤其在干燥的北方冬季,适量食用柿子能缓解“燥咳、咽干、口苦”等秋冬常见症状。中医讲“因时养生”,冬天吃柿,正当其时。
作为医生,我更愿意看到大家在享受食物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在我们门诊中,很多胃病、肠病的发生,其实都与饮食习惯有关,而不是单纯某种食物的“毒”。关键在于吃得对、吃得适量、吃得讲究。

所以,看到柿子红了,不妨放慢一点节奏,洗洗皮、削削壳,或者晒成柿饼,煮一碗热气腾腾的柿子粥,既暖身也暖心。健康从来不是拒绝美食,而是学会与它们“和平共处”。这个冬天,记得好好对待每一个入口的食物,也对待好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1]吴峥嵘,李娟,张素英. 柿子中鞣酸成分对胃动力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10):788-791.
[2]李彦宏,赵玉兰. 柿子与胃结石形成的临床关联性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23,43(7):462-466.
[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关于“生食水果潜在寄生虫风险”的科普解读[EB/OL]. (2025-10-15). https://www.cfsa.net.cn/science/fruitparasiticsafe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