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基础过关训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马学习资料库 2024-03-28 15:54:31

基础过关训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皙(xī)         冉(rán)有

毋(wú)吾以也

B.摄(shè)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jǐn)

比(bǐ)及三年

C.夫子哂(shěn)之  以俟(sì)君子

愿为小相(xiànɡ)焉

D.冠(ɡuān)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yú)

喟(kuì)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且知方也  方:正道,指是非准则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D.宗庙之事,如会同  会:学习,学会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为国以礼

C.加之以师旅  D.因之以饥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或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

B.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②乘犊车,从吏卒

C.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今齐地方千里

D.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②天涯若比邻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

(1)表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表现子路志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现冉有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公西华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皙为什么说自己的志向“异乎三子者之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如”字的意义。

(1)如或知尔  如:

(2)如五六十  如: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

(4)如其礼乐  如:

8.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语言行动中,可以看出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曾皙的设想表达了他怎样的一种理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夫子哂之”中的“哂”,并说明文中用“哂”而不用“笑”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明“可使足民”与“可使有勇”两个句子各有什么特点。

答: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使有勇:

12.有人说,儒学在开创之时,是一个相当开放、相当自由、尊重个性的学派。后世的儒学被独裁者树为“一尊”之后,就越来越趋于保守、封闭和僵化了。试根据本文的学习和平时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为了行道救世,辙环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此时此地,为何一反常态,赞赏曾皙的观点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B.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C.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D.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1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暂代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权”,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中的“权”也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司马: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C.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后世一般官员也可自称“寡人”。

D.雉:古代城墙面积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两君为讲和而来会盟,不应该有夷狄之乐等,印证了孔子“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的建议。

B.夷狄之乐被叱,景公惭愧;优倡侏儒的戏被责,景公害怕动容。这些都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孔子。

C.景公采纳了齐国主事官员的建议,把从前从鲁国郓、龟阴等地抢夺的田地还给鲁国,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D.孔子认为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而费邑的城墙被拆,是在公山不狃、叔孙辄被彻底打败之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阅读:4

二马学习资料库

简介:分享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