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5年,宋朝和辽国双方进行了和平谈判。一个是汉族,一个是少数民族,双方都把对方列为心腹大患。但又由于谁也灭不了谁,久挣不下,只能坐下来找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宋朝牺牲了部分经济利益,换来了百年安兴安居乐业。契丹是现在什么民族,现在怎么样呢?

宋太宗刚刚继位,就想做出点政绩,从皇兄那里接过皇位后就一直在找机会。不知道他脑子是怎么想的,突然要攻打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辽国也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经济上才有所起色,毕竟他们是游牧民族,但如果能拿回来,北宋的骑兵和畜牧业也将很棒,可见这燕云十六州对谁都很重要。显然这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宋太宗更是御驾亲征,他急需一场胜利来奠定自己的黄威。可辽国也不是吃素的,双方都不肯让步。在治国方面宋太宗确实可以,但打仗他是什么都不懂。正是因为他的错误指挥,宋朝吃了不少亏。北宋30万大军,辽国只有区区3万人,这实力还真是悬殊很大。宋太宗准备亲自指挥,将士们都在劝他保重龙体,但大家都能看出来他在打仗这方面就是个草包,但将士们没有指挥权也无计可施。

战争打响了,辽国军队看到宋太宗的身影喜出望外,擒贼先擒王,哪怕双方兵力相差10倍,只要抓到对方皇帝就赢了。辽国军队按计划朝宋太宗冲过来,他没想到自己竟成了靶子。预示到危险,皇位又来之不易,他拔腿就跑。主将临阵脱逃,影响了军队士气,就这样30万的军队被3万辽兵长驱直入,打的溃不成军,结果可想而知。接下来几十年两国对战数次均无法分出胜负。这才有了开头所说的两国签约了澶渊之盟。对于大宋来说是奇耻大辱,每年还要给辽国进贡银两,这样的方式换来的和平。

虽然和辽国签的有盟约,但后来北宋联合金人一起攻打辽国,就这样大辽灭亡了。但契丹族依然存在,南宋建立时,蒙古族逐渐崛起了。由于国家灭亡,契丹族没了生存空间,被赶出了原有的草原和牧场,朝西北方向迁徙。西北方正是我国现在的新疆。刚来时可能有些人不适应当地环境,慢慢的为了生存他们改变了习俗,融入了当地的环境中。直到今天契丹族依然存在。他们有的大杂居,有的小聚居,祖上的文化还保留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的对汉族文化有了认同。现在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达斡尔族。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传承的价值,希望大家不忘根,不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