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飞,字翼之、逸之,海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原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海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海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师、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草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话放浪形骸的写意草书
——兼评欧阳飞书法
文/高云龙
——2015.8
【本文作者简介】:高云龙:文学(艺术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汉字乃象形文字,华夏五千年浩瀚璀璨的文明史,就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汉字作为书写符号,其变迁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汉字从天生的图形化阶段演变成方块化阶段再演绎到线条化阶段。其图案文字从原始的甲骨文、钟鼎文的图形文字到小篆、隶书的方块文字直至行楷书、草书,其三大阶段的基本形成年代大致上承殷商、西周(图形化)到秦、汉(方块化),最终由晋末的二王及隋唐两代(线条化)而完成。仅草书而言,经张芝、二王、贺知章、孙过庭到张旭已基本完成草书的写意内涵,唐人冲破了方块状文字的束缚,将点画转化为酣畅淋漓的线条化艺术,独立而自由地抒发着书家的内在思绪和精神趣味,通过笔下流畅的线条来述说书者心中汹涌澎湃的风骚情怀。而这种情感的倾述大多是以草书这种自由张扬,放浪形骸之外的写意线条来完成作者心中莫名的闷骚。

草书四尺四条屏 欧阳飞诗《访西藏甘丹寺》
旺波日山拜经台,甘雨沐身寺门开。
香穗信传格鲁祖,悟明世念为何来。
章多山险随心转,天地心容静宿怀。雪域山高人自渺,虔诚向善面今来。
记得韩愈曾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注1)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从她的剑影舞姿的旋律中,领悟到草书的放纵飘逸,疾徐缓急轻重之墨象的聚散变化,以及笔断意连的余白线条和跌宕欹侧的草势写意章法。(注1)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292页。
写意为草书简略之命脉,将象形图画简略成烂漫的线条,并从具象的中规中矩的方块状汉字法度中抽象出其俯仰顾盼的神髓,写其汉字之大意。写意草书是对物象客体的简约脱略,概括出程式化的草势,以抒情性笔调纵横于方寸笔墨之间,游离于天地万物之外,任凭生命之气信笔不羁,放浪形骸,求险绝拒平实,注重以抽象言志,虚实相间的概括简约化的写其大意,向往着绵绵不断、意犹未尽的遐想空间意象。唐•孙过庭《书谱》有云:“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磋呼,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其大意是今草贵在畅达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

(注2)《宗白华全集》第二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03页。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
写意草书尚意,这跟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洒脱、清高、淡泊、风流、飘逸等内在的精神境况不无关系,通过草书的线条旋转来抒发其内在的“畜怒怫郁”或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意象,到达“纵意抒写”,以抽象的草书表情达意,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各种字体里可谓是唯草书最能表达情感和放发狂言志气,其中不乏有玄风禅学之意。张旭就是用“狂草”来写意,其“率意超旷,无惜是非”(《书断》)就是放浪形骸之外的写意,这个“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注3)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其写意“草狂”就是诗中所谓的“变态”的“游云千万朵”之“象形类物”。此处“狂”者?其实不是人颠倒疯狂之意,而是“狂”者进取,非常人所能及的不顾一切,一意孤行之意。写意乃抒发风骚之意,以抽象主义艺术笔调抒情性叙述作者主观意象中的虚实相生之线条。怀素以汉字抽象的点画为性情,以使转为形质,势欲尽而意未尽,把晋唐楷书受方块字束缚的点画转化为淋漓酣畅的线条化艺术,直至将草书写意到放浪形骸之外的“狂草”。众所周知,僧人怀素跟颜真卿学会了书法线条的浑厚圆润和凝重自然的“屋漏痕”(注4),颜鲁公所谓的“屋漏痕”在前人眼里,还称不上是书法用笔之美的最高境界。
(注3)《张伯高草书歌》云: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坠。引自《全唐诗》卷。
(注4) 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清人王澍(《论书賸(shèng)语》)则认为:“‘古钗脚’不如‘屋漏痕’,‘屋漏痕’不如‘万岁枯藤’,以其渐近自然也。” 而‘万岁枯藤’近乎自然,才是草书美的最高境界。同时,怀素又云:“钗脚、漏痕之妙,从生入,从熟出。”(注5) 怀素草书率意颠逸且千变万化,但不离魏晋法度,常以中锋运笔作狂草,其通篇气势上下纵横如骤雨旋风之激荡。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草书为妙品,评之云:“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颜真卿赞曰:“吾师张长史(旭)真行草俱佳,真行书皆有人传,狂草常叹无人为继。今观怀素书,代不绝人。”米芾《海岳书评》云:“怀素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他的写意草书《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北亭草笔》、《论书帖》、《圣母帖》等无一不是放浪形骸之作。
(注5)“钗”为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多用金、玉、铜等物制成,环转圆滑,遒劲有力,醉素遂将写意草书的线条喻为“钗脚”

今海南人欧阳飞善以草书抒写心中之意气,习书四十余载,勤学苦练,尤喜草书,每挥毫落墨必大气磅礴如入无人之境,仿佛置身荒莽海角,得意忘形,放浪形骸之外,以线条之长短、粗细、大小、浓淡、枯湿等墨象节奏的使转跳跃,以及字里行间黑白虚实对照的章法变化,给人予满纸云烟、酣畅淋漓之感。其草书,吸南海原生态之荒原气息,融张旭的飘逸圆润之结体及醉素的率意浪漫之狂草笔意,故其书里有颠狂野气与天真烂之致,通篇运笔迅疾而奔放,如书《白居易诗》“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和《悬空寺有感》“北岳恒山险,寺悬巧奇观。通玄仙道观,禅悟静空宽”两幅草书作品均有禅狂意象和凌厉风骨之飞扬,追求荒野气势与超然物外的禅宗简笔之写意,此外王僧虔《笔意赞》“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也与上述两幅草书作品相类似具有禅简狂野之放浪形骸之气象。

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舒展书桌上的沈鹏封面题签的《欧阳飞行草书法艺术》,欣赏之余且品鉴之,966cm×25cm的王维、杜甫诗草书长卷则满纸烟云,欧阳君意气风发,才情激荡之意象纵横于卷面,阅览通篇草书,恍如“纤纤乎似初月,落落乎犹众星”般各司其职,咫尺天涯于方寸之间却写意于放浪形骸之外。








草书长卷《夏夜兴笔诗抄王维杜甫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