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拍100张废99张?别骂相机了!这1个功能没搞懂,再贵设备也白搭

有没有过这种崩溃时刻?明明是大晴天拍雪景,结果照片里的雪灰扑扑像脏棉絮;对着逆光的闺蜜拍照,脸黑得像糊了马赛克,背景却亮

有没有过这种崩溃时刻?明明是大晴天拍雪景,结果照片里的雪灰扑扑像脏棉絮;对着逆光的闺蜜拍照,脸黑得像糊了马赛克,背景却亮到过曝;连拍月亮都能拍成“白面馒头”,半点环形山细节都没有……

你对着相机反复检查,怀疑是镜头不行,又觉得是机身太旧,最后甚至怪自己手残。但真相可能扎心又简单——你根本没搞懂相机里“测光模式”这个核心功能。

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话,把“测光模式”讲透。不用记复杂参数,看完这篇,2下次拍照至少能少拍80%的废片!

Part 011先搞懂1个关键:相机是“色盲”,只认“18%灰”

在学测光模式前,必须先记住一个真相:相机的测光系统,本质上是个“一根筋”的“色盲”。

它不管你拍的是纯白的雪、纯黑的西装,还是五颜六色的花海,只会固执地把画面“还原”成一种颜色——18%中性灰(大概就是你办公桌上那种浅灰色鼠标垫的亮度)。

举个例子:你拍一片白雪,相机看到“这么亮”,就会自动降低曝光,把雪“压”成灰色;你拍一件黑大衣,相机觉得“太暗了”,又会自动提高曝光,把黑大衣“提”成灰色。

不是相机坏了,是它的“出厂设定”就是这样。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测光模式”,告诉相机:该重点看画面的哪部分,别瞎平均!

Part 023种测光模式:对应90%的拍摄场景,新手直接对号入座

市面上相机品牌再多,测光模式本质就3种。不用记佳能、尼康、索尼的不同叫法(比如“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其实是一回事),记住场景和用法就行。

1、评价测光(新手首选):“雨露均沾”,日常拍啥都稳

工作原理: 把整个画面分成几十甚至上百个小区域,像“扫雷”一样逐个测光,再结合对焦点、色彩、构图,算出一个“不偏不倚”的曝光值。简单说就是:力求画面里亮部不刺眼,暗部不发黑。

适合场景:

风光摄影:拍蓝天、草原、湖泊这种光线均匀的大场景,不会出现一半亮一半暗;

日常抓拍:出门玩拍街景、朋友聚餐拍合照,不用费心调整,按下快门就是“能用的照片”;

新手入门:这是相机默认模式,哪怕你完全不懂参数,用它也能拍出“不翻车”的照片。

避坑提醒: 遇到“大光比”场景(比如逆光、夕阳下拍人),它就容易“犯傻”——为了照顾亮部,把人脸拍黑;为了救暗部,把天空拍得一片白。这时就得换模式,或者用“曝光补偿”救场。

2、中央重点测光:“偏心眼”,主体在中间就用它

工作原理: 虽然也看整个画面,但80%的“注意力”都放在画面中央,边缘部分只随便扫一眼。就像老师改卷,重点看中间的“核心内容”,边角的小细节不纠结。

适合场景:

人像摄影:拍半身照、大头照时,把人脸放在画面中央,能精准保证肤色曝光正确;

团体照:几十个人拍照,中间的人往往是重点(比如领导、老人),用它能避免“中间黑、两边亮”;

静物摄影:拍桌上的美食、手办,把主体放中间,能突出细节,不会被背景光线干扰。

小技巧: 如果你习惯“主体在中间”的构图,用它比评价测光更靠谱。比如拍一杯咖啡,哪怕背景是窗户,也能保证咖啡的质感不跑偏。

3、点测光(高手必备):“精准狙击”,复杂场景救星

工作原理: 只测画面里一个极小的区域(通常是1%-5%,跟对焦点绑在一起),其他地方的亮度一概不管。相当于你用望远镜瞄准一个目标,只看它,不看周围。

适合场景:

逆光人像:对着人物的眼睛或脸颊测光,哪怕背景是太阳,人脸也能亮堂堂;

舞台摄影:演员被聚光灯照着,周围一片黑,用点测光对准演员,不会拍糊;

月亮摄影:对着月亮表面测光,能拍出环形山的细节,不会拍成“白丸子”;

剪影拍摄:对着天空亮部测光,主体自然变黑,不用后期再调暗。

注意: 它精准但“容错率低”——如果测光点选错了(比如对着逆光的头发测光),整个画面都会崩。新手建议先在光线简单的场景练手,再用它拍复杂画面。

Part 03测光模式的“黄金搭档”:曝光补偿,解决“灰扑扑”问题

光选对测光模式还不够,很多时候要靠“曝光补偿”来“纠偏”——毕竟相机总把一切拍成18%灰,我们得手动让“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记住一个铁律:白加黑减。

1、评价测光+曝光补偿:日常最常用

评价测光容易“平均主义”,遇到大面积白或黑,必须用曝光补偿调:

拍雪景、白色婚纱:相机把雪拍成灰,就加曝光补偿(+0.7~+2EV),雪会变纯净;

拍夜景、黑色衣服:相机把黑拍成灰,就减曝光补偿(-0.7~-2EV),黑会更深邃;

逆光人像:哪怕用评价测光,也可以加0.3~1.3EV,让人脸再亮一点。

2、中央重点测光+曝光补偿:校准主体

如果中央主体是白色(比如中间的人穿白衬衫),就加EV;是黑色(比如中间的人穿黑夹克),就减EV——保证主体颜色正确,背景明暗不用太纠结。

3、点测光+曝光补偿:创意微调

点测光本身已经很精准,一般不用补,但想玩创意可以调:

拍高调人像(皮肤嫩):对人脸测光后,加0.3~0.7EV;

拍纯黑剪影:对天空测光后,再减0.7~1EV,剪影更浓郁。

小提醒: 曝光补偿只在自动/半自动模式(P档、Av档、Tv档)有用,M档手动调光圈快门,补偿键是“无效”的哦!

Part 045步实战流程:从选模式到拍好,新手直接抄作业

不用死记硬背,按这个步骤拍,保证效率翻倍:

选模式:看场景选测光模式——日常拍用评价测光,主体在中间用中央重点,逆光/月亮用点测光;

半按快门:构图后半按快门,相机开始测光,取景器里会显示“曝光标尺”(指针在0就是相机认为的“正确曝光”);

看标尺:如果拍雪景,指针在0就会偏灰,要往“+”调;拍夜景,指针在0会偏亮,要往“-”调;

调补偿:转动相机上的曝光补偿转盘(一般标着“+/-”),把指针调到你需要的数值;

拍后检查:拍一张后回放,调出“直方图”(按info键)——直方图没有“撞左右边”(没溢出),就是好曝光;如果不满意,再微调补偿值重拍。

Part 05最后总结:3句话记住核心

模式选不对,努力全白费:日常用评价,中间用中央重点,复杂用点测光;白加黑减是铁律:不管什么模式,拍大面积白就加EV,拍大面积黑就减EV;新手别慌,从评价测光练起:先保证不翻车,再慢慢学点测光玩创意。

其实摄影没有那么多“玄学”,很多时候不是你技术差,是没摸清相机的“脾气”。今天把“测光模式”和“曝光补偿”这对搭档搞懂,下次拍照时,你会发现:原来废片少了,好看的照片变多了,相机好像突然“听话”了!

如何报名我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