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云景趣事 2024-05-16 06:46:56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乂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满族排行第五,人数达到了一千多万。

他们曾经建立起,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清王朝。

然而,现在距离清朝灭亡不过一百多年,满族人却突然“弄丢”了自己的语言。

甚至满语,在联合国的《濒危语言图谱》中,还被列到了“极度危险”行列。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清门

入主中原逐渐没落

其实让满语逐渐没落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满族当年入主中原。

中原的主要群体是谁?是汉族啊,人口多,就意味着满族非常容易被同化。

而且在文字底蕴上,满文也太薄了,导致用满语交流有很大的弊端。

在金朝时期,当时满族的祖先女真人,可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就从契丹语和汉语里挑了挑,创造了第一批属于自己的文字。

不过可惜的是,金朝很快就被蒙古人给灭了,当时的好不容易创造的文字和语言,也就随之中断了。

后来到了明朝末年,满族这个新兴的游牧民族崛起了。

他们的祖先虽然是当年的女真人,但后来已经完全变成了新的民族,早就没了当时的传承。

满族人结束部落制度,建立起自己国家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

甚至在语言上,各个部族也是各说各的。

这下够让当时的满族祖先头疼的了。

毕竟想要称霸天下,光靠刀剑是不行的。

于是满族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就下令,让手下的文臣们创造一种新的文字。

这帮文臣们也是非常的机灵!直接凭空创造多难啊。

不如“借鉴“一下,于是他们直接模仿蒙古文字,再结合满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了第一批"老满文"。

不过这种文字写起来非常的不规范,等到皇太极继位后,他就对老满文做了一番大修改,最终创造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满文”。

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后,也就统一了语言。

因此满族人的斗志和战斗力就强多了,凝聚在了一起入主了中原。

当时建立清朝后,虽然是统治者,但是也是少数群体。

想要更好的统一全国,并且让自己的统治稳固,那就不得不用汉族人来做官,用汉族人管汉族人。

不然就会像元朝一样,面临无休止的动荡。

但是皇太极大力推广满语满文,在军中和朝廷的使用。

连那些进入朝廷为官的汉人,都得先学会满语才行。

不过对于学习满语,很多汉族人甚至“满二代”都觉得别扭,为什么放着表达更清晰的汉语不用,非用满语呢?

而且统治中原大地,你得了解中原的文化吧?得了解中原各处的地理、习俗等知识吧?

但是这些书籍是汉字写的,想要看懂就得学汉字。

皇帝必须得了解啊,学!大臣和武将们也得学习治国打仗的知识,学!

这就会有一个后果,不仅没有让自己的满语推广出去,还都被汉语给推广回来了。

皇帝一看,除了当年入关的那一带人,后面都开始学汉语了,甚至有的满族人连满语都不说了,这可不行。

于是就开始补救,要求百官上朝叙事的时候,必须使用满语,不能用汉语。

但是时间久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是为什么呢?

起初是大臣们敷衍皇帝,把要上报的事情简化,在用满语翻译后背熟。

这样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详细的了解具体情况。

很多细节都被表达不明确的满语给概括了,皇帝听得也是一知半解。

然后就是满语的表达不清楚,很多大臣无法用满语准确的表达出问题所在。

很多时候,说的人和听到的人的理解,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就让上听下做的都产生了误会,闹出了很多的乌龙。

所以改文字,不像“剃辫子”那么简单,毕竟文字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时说不剃辫子要下大劳,所有人都吓的赶紧去剃辫子,什么“头发受之父母”之类的话也没人说了。

因为这件事除了心理不太舒服,大家心理都还可以接受,毕竟一块儿剃了,你丑我也丑。

但是要说都学满语,那清朝得准备好几十年的动荡,学满语得要老师吧。

以当时的满族人数量,都去当老师,也只能教会一小部分人。

而那些表达不明确的地方,也需要继续改进吧。

如果这样下去,清朝之后的几十年,除了发展满语、学满语,其他的都会瘫痪,后果太严重了。

因为满语文化底蕴薄,满族人少。

所以,用满语来主导比自己人口多几十倍的汉族,是根本不现实的。

后来,除了那些皇族勋贵,普通的满族人渐渐的不说满语了。

毕竟你皇族和勋贵,每天上朝下朝的,不接触普通人,文绉绉的说满语就说吧。

但是我普通的满族人可不是这样啊,每天面对的最多的就是操着一口汉语的汉族人。

出门买菜,摊位小贩都是汉族人,去吟诗作对,那头牌也是汉族人,拿满语作诗,人家也听不懂啊。

所以,很多普通的满族人都开始说起了汉语。

清朝末年的时候,连皇帝溥仪都是一嘴普通话,满语几乎不再使用了。

这种变化是绝对的“大势”,是满族被融合的趋势,哪怕是皇帝也无法去阻挡。

更别说清朝灭亡后了,那是连曾经的贵族都改姓了。

连八大姓氏之首的佟佳氏,基本也改为佟、童、仝等汉姓,明星佟大为,就是佟佳氏后裔。

所以全面“汉化”后,继续说满语的人就更少了。

当一种语言失去了社会需要,而需要用刻意去学习来延续的时候,就意味着离消失已经不远了。

保护满语迫在眉睫

但是我们就看着满语这么消失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首先,作为满族人的母语,满语可以说是记录着,满族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

你想啊,当年清朝执政近300年,可是用满文书写了大量的史料资料。

要是满语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消失了,那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献可就无人能读懂了。

而没人读得懂历史,就意味着我们将会在这段历史上的研究,变得更加的困难,甚至是寸步难进。

而清朝又是距离近代最近的朝代,在研究方面,其重要性不用多说。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满语这门古老的语言,保护好承载了满族历史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次嘛,满语作为满族人的母语,然也是满族人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所在。

你想一想,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语言都失传了,那和彻底同化有什么区别?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当然得让母语,这个民族的符号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啊。

这对于维护我国的民族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绝大多数满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使用的是汉语。

但是很多的老人,却仍然会在很多场合讲起满语,向那些满族孩子说:这是咱们满族人的母语,一定要好好传承下去云云。

很多孩子可能都没太在意,年纪小啥都不懂。

但是等他们长大后回想起来,才能感觉到那种寻找自己根源的情感。

再说了,保护好满语,还能让满族,这个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华大家庭里增添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

你看看,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无一例外都有自己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

但忽视了自己的母语,甚至都让联合国“点名”了,这可真是说不过去!

要都是这样的话,想想看,将来小朋友们拿起人民币一看,上面除了汉语之外,没有别的语言了,那将会是多么的孤寂。

满语不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之中,而是要与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语言,并肩构成多彩的中华文化!

有了满语这么亮丽的一抺文化色彩,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才显得更加璀璨多彩。

最近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开设了自己的满语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满语。

他们对于中国本土的满语的兴趣,是那么的浓厚,生怕哪天满语在中国消失了,他们国内就再也摸不到满语的影子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在祖国大地上满语彻底失传,那满语很可能就要被日韩所垄断,沦为外国专利了。

到时候我们连查阅满文档案,都得求助他人,到时候,还轮得到我们来维护民族文化的尊严吗?

结语:

所以说,要是满语不能在咱们这一代人手上消失,启动保护和流传计划是迫在眉睫的!

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和保存曾经的文化,更是为了丰富多民族文化的中华!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材料:

【1】中华网——热点新闻——《清朝灭亡不过108年,上干万的满族人,为何满语还是迅速消亡了?》

https://kan.china.com/article/2724577_all.html

【2】中央民族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蒙古语下达病危通知书》

https://nmlr.muc.edu.cn/info/1106/1559.htm

0 阅读:0

云景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