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园,认识红丝砚,你知道吗?

扬州小兔子 2024-03-28 20:49:12

不得不说,去一趟马鞍山,逛一圈采石矶,收获太大了。看了李白衣冠冢,玩了捉月台,顺便去林散之艺术馆走了走。由此欣赏到林散之一生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手稿、印章、文房用品等。

转出来,还有一个园中园延园。延园,很有吸引力的名字,立马被勾出了好奇心。虽然逛得有点疲累,还是想进去看看。迈步进去,惊呆了。居然有一个砚台主题博物馆隐藏在这里!延园,用了砚园谐音,砚台的家园。

这里是砚台的世界。对砚台,知道一点点。那年第一次去古徽州游玩,还买了一块“歙砚”。虽然知道在旅游景区,不贵的价格不可能买到好东西,但是来了,总得带点什么回去。歙砚名头很大,真假不会辨,买一只便宜的玩玩。

中国人用砚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专家们发现,殷商初期,笔墨砚已经粗见雏形。原来,我们的老祖宗们摆脱了结绳记事创造出文字,便进步到用笔墨。新发现的甲骨与简册上,都有墨染的痕迹。

锲刻的工具,不是笔墨。甲骨文和金文以后,小篆文字是笔墨的产物。最早的墨是什么?装具是什么?砚台,因需产生。

中国有著名的四大名砚。它们是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的洮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从材质上说,前三种都是自然石材,澄泥砚却是非自然的人工创造。澄泥砚,用澄江的泥精工制作烧炼而成。

澄泥砚起源于唐代,兴盛在宋代,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以泥土为本,做出的砚台能跻身在四大名砚之中,绝对有独特的优点。据说澄泥砚质地异常坚硬,既耐磨又发墨,还不损毫、耗墨,与石砚媲美毫不逊色。

端砚,四大名砚之首。曾经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过一次端砚展览。在唐代武德年间便已经出现的砚台,用端溪石制作而成。砚台是书写工具,当时并不追求复杂的工艺,以简单的箕形为主。相比唐人以丰硕为美的审美观,簸箕修长的造型,真的很简洁。

识别端砚有技巧,抓住关键特征便好。端砚区别于其它石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长了“眼睛”。端砚的眼,俗为的“鹦哥眼”、“了哥眼”等。应该是因形命名。眼的形成与石头的年龄相关。石嫩者眼多,石老者眼少。

“眼”,是判别端砚质量优劣重要依据之一。上品为活眼,次之是泪眼、死眼。以前在文字上见识过,生活中没见过好的端砚。在延园博物馆,真的看到端砚上的“眼”,至于是“死”眼还是“活”眼,隔着橱柜,不能上手便无法断定。能看到的是,所有有眼的端砚,眼睛都很老实,没有一只对游人“挤眉弄眼”。

这次在延园,看到了四大名砚中没有列入的另一种名品砚台“红丝砚”。“红丝砚”出产于山东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来因为石材枯竭,又有临朐的红丝石被发现,两地生产的砚台都叫红丝砚。

红丝砚中间,有红色或黄色的丝线相互缠绕,形成像山峰如河流的画面。因为红丝砚采用独立成块的石头制作,有因形就势的特点。丝线不规则分布的红丝石,师傅们的设计都是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所以红丝砚具有每方砚台都是唯一、世间无重复的艺术品。红丝砚中最上品,丝线呈现旋转形花纹,已几乎绝迹。

看到红丝砚的第一反应,想到点评《红楼梦》的脂砚斋。脂砚,不就是红色的砚台吗?难道当年的曹雪芹或家中其他人中,有过一块红丝砚?那位在书中留下大量评论的脂砚斋,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至今无解。有人说是曹頫,有人说是书中的史湘云。以贾宝玉爱吃女孩嘴上胭脂的德行来看,是曹頫的可能性更大。

砚台除了实用功能,还有欣赏与馈赠的作用。记得在潮州的许驸马府看到过一块苏东坡赠送许驸马的砚台。文曲星下凡的苏东坡,将心爱的砚台送给许驸马,一方面说明两人关系不错,另一方面说明被贬到那里的苏东坡,真的没什么更好的东西能拿得出来。

在延园砚台博物馆,看到一方宋代的大砚台。有多大呢?一两个人抬不动。同样,还看到块最小的砚台,像一枚印章样装在小盒子里。中国人会玩,中国的文人玩得雅玩得有趣。如此巨大与如此迷你的砚台,都不是为了使用,而是文房中的雅玩!

延园不大,据说是全国唯一的砚台博物馆。逛一圈,真的值得。

0 阅读:3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