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央视发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重庆竟未上榜!什么情况?

01这两天,央视发布了一份重磅的城市排名榜单。在这份名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的榜单里,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

01

这两天,央视发布了一份重磅的城市排名榜单。

在这份名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的榜单里,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济南、天津、广州、南京、成都和武汉。

图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榜单公布后,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情况?

深圳排在上海前面?济南排第五、广州排第七?

再仔细一看,重庆这座中国GDP第四城和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竟未上榜!?

央视什么时候也开始发布如此离谱的“野榜”了?

但这次,你们想错了。

这还真不是由自媒体排出的“野榜”,而是央视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属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发布的排名。

同时,这还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尝试对全国主要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系统评估,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而这份榜单的背后,隐藏着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

这份报告发布的背景,是2024年下半年的两次国家级会议:

7月,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8月,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六大城市建设目标: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

而这份榜单的评分依据,正是对这六大目标的首次量化呈现。

背后的核心逻辑是:

城市的竞争不只是拼经济,而更要拼可持续性、生活质量、治理水平等更多维度。

02

我们先来看看这榜单的评估逻辑。

《2025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的核心指标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此指数建立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之上,涵盖六个维度,包含上百个指标。

图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1.创新维度:包括科研投入、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等指标;

2.宜居维度:包括环境质量、社会保障、住房与公共服务等指标;

3.美丽维度:包括空气清洁度、水体治理、生态环境等指标;

4.韧性维度:包括医疗保障、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等指标;

5.文明维度:包括政务效率、社会秩序、文化氛围等指标;

6.智慧维度:包括数字基础设施、智能治理、数字民生等指标。

此次评估共涵盖36座城市,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

图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从报告中的这六大维度和上百个指标中,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发展的风向和逻辑彻底变了。

这并非仅仅针对GDP单一维度的排名,而是一次国家级的“城市体检”。

而“体检”的结果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

新时代的强城标准,不在于城市有多大,而在于生活有多好。

03

现在问题来了。

在如此权威的排名中,重庆竟然连榜都没上,这又是搞的哪一出?

从经济体量和产业实力看,重庆是毫无疑问具备进入TOP10的底气的。

2024年,重庆GDP突破3.2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

图片裁自国民经略

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95万辆,2024年重庆市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9910.2亿元,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赛力斯即将赴港上市,成为年内港股最大汽车IPO,重庆在资本层面的能见度前所未有。

但问题在于,这些滚烫的数据仅说明重庆“跑得很快”,却并不能代表重庆人“活得很好”。

在6大软指标上,重庆是存在结构性短板的。

短板一,创新指标不足。

重庆的制造业体系较为完备,但原始创新能力存在不足。

2024年,重庆的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2.48%,仍低于全国平均值2.69%;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仅是北京的六分之一、深圳的三分之一。

图源网络

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使得创新链条仍处在“中游环节”,缺乏原创科技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短板二,宜居性仍有提升空间。

重庆独特的山地地形导致城市空间较为分散,生活半径较长,通勤效率不及平原城市。

空气质量虽显著改善(2024年优良天数比例91.3%),但在绿化覆盖率、医疗资源密度、养老服务覆盖率等指标上仍未跻身全国前列。

尤其是主城人口高度集中后,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都面临很大压力,这些因素明显拉低“宜居”评分。

短板三,风险防范体系需完善。

重庆地形复杂,极端气候和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2023年的极端高温与山火事件曾暴露出应急体系的脆弱环节;而城市防灾、医疗应急、公共安全的韧性治理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数字化升级。

短板四,智慧城市建设仍有差距。

相比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城市大脑”体系,重庆的智慧治理仍偏重技术建设层面,未完全形成统一、协同的数据治理体系。

图源网络

例如政务数据在开放程度上仍显不足,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相对有限等。

这些都在“智慧”的维度中把评分指数拉低。

短板五,文明与公共文化仍有缺失。

重庆的软实力并未完全匹配其硬核的经济。

重庆虽在公共文化消费及夜经济领域领跑全国,但政务服务效率、社会文明程度和教育均衡性等方面尚无系统化评价的优势。

也就是说,重庆的“城市形象”要明显超过“城市体验”。

这一次重庆未上榜,并不是被忽视,而是说明在从硬实力时代迈向软实力时代的竞争格局当中,重庆仍需时间去沉淀这座城市的“第二增长曲线”。

04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真正强大?

从这个角度看,重庆未能上榜反而是一个契机。

它让这座城市有机会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重新进行校准。

重庆有极为扎实的城市底盘和基本面:

它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引擎,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枢纽。

在全国空间布局中,重庆承担着“西进、南下、联通欧亚”的开放门户功能。

从经济结构到人口势能,重庆的成长曲线依然陡峭。

图源网络

2024年,重庆促进约34.5万青年来渝留渝;引才规模达8.4万人,同比增幅14.1%,创近五年来新高。

“新中产”群体的崛起正为重庆注入新的消费和创新活力。

而现在,从生态宜居、智慧治理、民生保障这些维度上发力,将是重庆下一阶段实现从“区域中心”到“全国标杆”的重要路径。

当前,重庆正在着手编制“十五五”规划,而这份央视发布的榜单无疑为重庆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坐标。

当硬实力极其强悍的重庆校准了前进的方向,其未来将不可限量。

05

真正的城市竞争,不在一时的名次,而在长期的格局。

重庆的实力,从来不是榜单定义的,而是国家战略赋予的。

在中国西部的版图中,重庆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性。

图源网络

未来,当“高质量发展”成为评价城市的新准则之时,重庆所拥有的产业体系、人口红利以及区位优势,都将转化为强劲的城市跃迁动力。

所以,作为重庆人,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

榜单之外,才是真正的较量。

当下一个城市竞争周期开启,这座山水之城会以全新的姿态告诉世界:

真正的强城,不靠名次,而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