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实现快速增长?任正非这句话点透了(10个经典观点)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3-19 17:19:12

1、有管理学家在华为大谈日本企业的管理哲学,任正非听了毫不客气的打断:“你这样空讲理念哲学会害了中国企业家!”

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哲学源于实践,没有实践的哲学只是空想,任正非最警惕的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污染”。

有个传说,某大师到华为讲课,刚开口几分钟,任正非就抢过话筒讲了半个多小时,讲完后直接散会。他的目的就是在“消毒”。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认知牢牢禁锢其中。”

从某种意义上,精神上的污染更严重。

2、任正非曾回顾华为创业早期的艰难:

“华为创建在深圳倒买倒卖的时代……外部环境的不协调,华为的创业艰难可以想象。又经历了深圳的泡沫经济时代(房地产、股票),一个真真实实做学问的公司受到的冲击可以想象。在开放之初法规不健全,腐败四生,华为要在这种环境建立自己洁身自好的队伍是如此艰难。”

“在创建之初,每月工资200多元,后来升到300多元,还要拼命努力,许多人累垮了身体,看着人家轻松地倒买倒卖就可以舒适生活,勤劳的人有何感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始终坚持创品牌的正派销售,我们为此忍痛放弃了多少大合同。”

任正非表示,华为这些年来,一直在铸造两个字:诚信,对客户的诚信,对社会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这种诚信创造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唯至诚者,能致其极。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实际上,做企业最紧要的两个字就是“诚信”,品牌的核心就是真诚、诚信,华为的经验说到底,就是诚信为本。

富兰克林说过,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康德有认为,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诚实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查理·芒格对此心领神会: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对的。他并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诚实守信,做个好人,其实能赚更多的钱。芒格说,事实上,“我们由于固守道德而赚到更多的钱。”

1998年,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假如可以从认识的人中选一个,买入他今后一生10% 的收入,你会选谁?”

不是智商最高,不是成绩最好,也不是最努力的那个人。这个人应该是“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人,那个拥有领导能力,能把别人组织起来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慷慨大方的、诚实正直的,他们自己做了贡献,却说是别人的功劳。”

所以,如果没有诚实,那聪明和能力其实很不让人放心。

贝索斯说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我们习惯把诚实、真诚这些当道德要求,实际上,从西方人的商业策略上来看,这也是最聪明的策略。古人说厚德载物,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比如任正非说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傻、执着,华为为什么成功?华为就是最典型的阿甘,阿甘就一个字,傻。

而最后做到世界领先的,正是华为这种坚守诚信价值观的企业,它们对客户有宗教般的虔诚,对客户,对社会,对员工,对合作伙伴,从不失信,永远值得信任和托付。

3、任正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就像是水和火的交融,既霸气又温和,他有时让人如沐春风,有时又让人噤若寒蝉。

华为早年的前副总裁李玉琢回忆说,任正非有一个习惯,在宾馆如果有服务生帮忙提行李、送水果之类的,他都会像在外国一样,给服务生小费。这让李玉琢很惊讶,在国内从未见有人这样做过。

而对于这样做的原因,任正非曾对身边人表示,这些年轻人到城市里打工,很辛苦,要对他们好一点。有次任正非去饭店吃饭,服务员的态度不好,一起吃饭的人很生气,要找老板理论,任正非却一笑置之,吃饭后仍然是给小费,感谢对方的服务。

真正的强者就是这样,他从不对弱者表现出自己的强大。而有些人恰恰相反,他们靠欺负弱者来展示自己的“强”:“强者怯懦,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

4、华为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任正非表示,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

但这个耗散不是说你赚钱后去花天酒地,而是说把能量用在建设和积累上,这就像人吃了东西要变成能量,这个能量不能堆积成脂肪,而要变成肌肉。

这样才健康。

任正非说,通过耗散,可以使自己获得一个新生。这也是“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的道理。

5、“深淘滩,低作堰”是任正非特别推崇的一个理念,这六个字源自都江堰工程的治水之道。

所谓“深淘滩”,就是指企业要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低做堰”则是要节制对利润的贪欲。

「赚小钱不赚大钱」是华为的商业策略,核心就是不为短期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华为运用这个理念取得了持续的成功,那别的企业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理念,持续打造自己的优势,赢得竞争。

6、创业公司都希望实现快速增长,但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任正非一句话就点透了:

“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更大的机会。”

只要实现这四种力量之间的良性循环,那公司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

所谓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此。

任正非说自己既不懂技术,也没有客户关系,但能把华为经营起来,任正非的这个“循环理论”很重要。

“华为能发展首先是这个行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又引进了很多人才,我们把这些人才用好,把他们激励起来以后,又获得了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出产品,最后获得更大的机会,是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

先是机会,机会吸引人才,人才做出产品和市场,赚钱后有资本继续吸引人才,形成马太效应,这就扩大了机会——企业发展就是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

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和成功都是要经过这样的循环。

7、如何多交朋友少树敌,把朋友搞得多多的?任正非有个鞭辟入里的观点:不要做“我假设你是敌人”,“你假设我是敌人”这样的事情,假设来、假设去,就会变成真敌人。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很多误解和矛盾,都是最初一点点错误的假设,和一点点“想当然”的偏差,结果导致了化友为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阻碍和负能量。

一定要把人往好处想,这样想你损失不了什么,但对你的益处特别大。

人生千万不要以人为敌的胡思乱想,这是最蠢的事。

8、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钱最打动人心。任正非曾告诉企业老板,华为成功就是分赃分得好,“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人才。”

任正非认为,只要钱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有的老板招来了华为的员工,却不能让他们发挥出在华为时候的贡献呢?

一个是平台不一样,或者说老板不一样;一个是钱没有分好。

说是财散人聚,其实分钱也是有学问有方法的。

孟晚舟说:“以前,我们是按学历定薪。现在,我们是按价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顶。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们就给多大的薪酬。”

但知易行难,老板和公司跟人才之间是有落差的。

9、一般来说,老板是什么老板,员工就是什么员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板格局偏狭的公司,管理层也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任正非在华为初期给干部培训就提到加强个人修养的问题,“高中级干部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领导的艺术,特别是坐在主席台上的人。我们的干部年轻,有一些人有知识,但缺乏修养。”

他指出:威信的树立,不是靠官位、靠权、靠发脾气来吓唬下级,领导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你的成功来源于三点: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创造的成功,外部条件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而人和创造的成功,才真正体现你的领导水平,是可以复制的。高层干部要善于营造这种人和的气氛,把每一个人的能力都调动起来,朝一个方向努力。这是成功的基础。

10、实际上,关于华为“造车”这个事,任正非早有哲学思想上的方向指引:

“我们说无人驾驶,其实是一个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领袖型产业。我认为无人驾驶是基础研究,支持科学家为理想而奋斗。”

“在车联网模块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把新产品的价格降到极低,支持合作厂家加载我们的芯片,将来我们也以综合模块在不破坏竞争对手的市场规则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车子有多大量,车联网模块就有多大的量,成本降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建立了一堵城墙。”

“无人驾驶就是爬珠峰,爬山过程中,有人可以半路去放羊,有人可以半路去挖矿,有人可以半路去滑雪,……。把孵化的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这就是‘沿途下蛋’。”

“我们现在很多公司,把无人驾驶作为产品目标,如果它失败的时候,我们就要网罗他们的人才,就让他来我们这里母鸡下蛋。失败的人都是理想太大,平台太小,到我们这来,我们的平台很大,那不就成功了嘛。我们反过来要拥抱失败人才,不仅仅是拥抱成功人才。”

“其实骂我们最厉害的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客户骂我们最厉害,我们才有今天的进步。所有挑毛病的都是在给我们上课,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就会抵制这些建议。年轻人人是很厉害的,是这个世间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做出来。”

0 阅读:4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