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屋顶上的理想:一个建筑师的乡村突围

林哲第一章 归程:异乡人的 “格格不入”林哲背着半旧的帆布包走出县城汽车站时,九月的阳光正把柏油路烤得发软,鞋底踩上去能

林哲

第一章 归程:异乡人的 “格格不入”

林哲背着半旧的帆布包走出县城汽车站时,九月的阳光正把柏油路烤得发软,鞋底踩上去能隐约感受到热气往上冒。空气里飘着玉米地被晒熟的甜香,混着远处养殖场飘来的淡淡腥味,与他身上残留的都市写字楼里的咖啡香、打印墨味格格不入。帆布包侧兜露出半截 3D 打印的建筑模型,是他大学毕业设计里拿过金奖的 “低成本乡村住宅” 方案 —— 白色的 ABS 塑料墙体边缘被挤压得有些变形,像他此刻悬在半空的心,连带着那些关于 “让乡村住得更舒服” 的念头,都显得有些脆弱。

三个月前,他坐在上海设计院的会议室里,当着部门总监的面推掉了录用通知。总监皱着眉说 “林哲,你知道多少人挤破头想进咱们院吗”,他只攥着手里的乡村调研笔记,小声说 “我想回我老家看看”。消息传到父母耳朵里,母亲在电话里哭了半宿,父亲只说了句 “你自己选的路,以后别后悔”,之后半个月没接他的电话。大学室友更是在微信群里调侃:“哲哥这是放着金饭碗不端,要去乡下当‘泥瓦匠’啊,以后盖房子缺人手,记得喊我们去搬砖。” 那些玩笑话像小石子,硌得他心里发疼。

出租车停在面前时,林哲才回过神。司机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瞅着他手腕上磨得发亮的金属绘图尺,又看了眼导航上 “城郊老街区” 的地址,忍不住搭话:“小伙子,看你这行头,是在大城市搞设计的吧?俺家娃在工地上当监理,上个月刚发了八千块工资,都说现在建筑师赚大钱,你咋跑咱这小地方来?” 林哲攥紧帆布包带,指节微微发白 ——“乡村营造工作室” 这几个字在嘴里转了两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只含糊道:“想给老家做点实事。” 司机 “哦” 了一声,没再追问,只是从后视镜里反复打量他,眼神里满是不解。

车子拐进老街区时,速度慢了下来。斑驳的墙面上还留着上世纪的 “计划生育” 标语,红漆褪得只剩模糊的印记,旁边贴着最新的 “秸秆禁烧” 通知。隔壁是家卖农资的小店,门口堆着成袋的化肥,包装袋上的 “尿素” 二字被太阳晒得发白,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化学肥料味。林哲租的门面在街区中间,卷闸门上还留着前一任小卖部老板贴的 “冰棒批发” 海报,边角卷着,像被遗忘的旧时光。

房东是个叼着旱烟的老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收房租时用烟杆轻轻戳了戳林哲摊在桌上的设计图。烟杆上的铜烟锅泛着光,烟灰落在 “雨水收集系统” 的线条上,林哲赶紧伸手拂掉。“这屋子前几任都是开小卖部的,你搞设计?” 老头眯着眼,烟杆又往图纸上凑了凑,“咱这县城,盖房子不都找东头的张包工头嘛,人家拍胸脯就能保证不漏雨,还能帮着省材料钱,谁要你这‘画在纸上的玩意儿’?”

林哲没反驳,只是把设计图一张张贴在墙上 —— 有李家庄的村落俯瞰图,有低成本住宅的剖面图,还有他手绘的村民访谈记录。窗外的老槐树沙沙响,几片黄绿色的叶子飘进来,正好落在 “雨水收集系统” 的蓄水池示意图上,像是在替他应和。老头看了会儿,没再说话,只把房租收据塞给他,转身时嘟囔了句 “年轻人就是爱折腾”,旱烟的味道随着他的脚步渐渐淡去。

当晚,林哲把工作室的照片发了朋友圈 —— 墙上贴满设计图,角落里放着那半截建筑模型,配文 “从图纸到土地,慢慢来”。没过多久,大学室友陈凯的评论跳了出来:“哲哥,别逞能了,不行就回上海,我跟总监说说,还能给你留个位置。” 林哲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终还是长按评论,点了 “删除”。手机屏幕暗下去时,映出他疲惫的脸,窗外的老槐树上,几只蝉还在断断续续地叫着,像是在为这个不被理解的决定,唱着孤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