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风水典籍中,民国 35 年(1946 年)孟秋月刊印、归黄燊初所有的《24 山 144 局立向定局》,是一部聚焦 “24 山立向” 与 “分金择吉” 的专业文献。它以精准的方位测算与分金数据,承载着传统风水文化中 “立向定局” 的核心智慧,既是民国时期风水实践的重要参考,也为今人研究传统风水术的实操体系提供了兼具时代印记与实用价值的实物资料。

这部典籍的核心内容,围绕 “24 山 144 局” 的立向逻辑展开,而其中关于 “分金” 的详细记载,更是其专业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精准收录多种吉度分金数据,如 “十一度吉二分金”“度向室二吉三七分金”“度吉二分金”“六度吉五五分金”“度吉三七分金” 等,每一项分金都对应着特定的方位与吉凶判断。在传统风水理论中,“分金” 是立向定局的关键环节,通过精确到 “度” 与 “分” 的方位校准,可进一步优化风水格局的气场调和,无论是阳宅选址、阴宅安葬,还是建筑布局,都需依托这类精准分金数据来确定最佳朝向,以达到 “趋吉避凶” 的目的。




作为黄燊初的专属藏品,这部典籍不仅留存着清晰的个人所有印记,更隐含着民国时期风水文化的传承脉络。其记载的分金体系,既延续了传统风水 “24 山” 方位框架的经典理论,又在具体度数划分与吉凶判定上展现出时代特色,反映出当时风水从业者对 “立向定局” 的精细化探索。书中对不同分金 “吉” 性的明确标注,为实际风水操作提供了直接指引,避免了方位选择中的模糊性,凸显出典籍极强的实操导向。




如今,《24 山 144 局立向定局》已超越单纯的实用工具属性,成为研究民国时期风水文化、传统方位择吉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详实的分金数据、清晰的年代与归属信息,为我们还原了传统风水术在近代的实践样貌,其所蕴含的方位测算智慧与择吉逻辑,即便在当下,也为理解传统风水文化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堪称一部 “藏于笔墨间的风水实操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