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2025年11月,连云港市住建部门创新采用无人机技术推进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为建筑安全监管注入科技动能。针对既有建筑数量多、分布散,传统人工排查效率偏低、漏洞较多,且在高层建筑外墙、楼顶等区域作业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此次投入的无人机可实现高效智能排查。
该设备1分钟内即可远程启动起飞,市区范围内3至5分钟便能抵达指定排查区域,20分钟内最多可完成1万平方米的扫描任务,尤其擅长对人工难以抵达的高空区域实施全方位无死角检测。对于无人机智能识别出的疑似隐患,专业人员将进行分类甄别与现场复核,对确认存在安全风险的建筑严格落实管控整治措施,确保及时消除隐患。
这一落地场景是无人机技术深度渗透建筑业的缩影。作为低空经济与建筑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无人机凭借高效、精准、安全的优势,在地形测绘、安全巡检、物料运输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无人机技术为建筑安全监管注入科技动能。图源:千家网
高效破局建筑痛点,多场景应用提效5-6倍
长期以来,建筑业面临地形复杂、高空作业风险高、数据采集效率低等行业痛点,传统人力主导的作业模式已难以适配现代工程建设的精细化需求。无人机技术的引入,从作业逻辑、效率与安全维度对建筑业进行重构,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抓手。
建筑工程开工前的地形测绘,曾是耗时又耗力的“硬骨头”。过去依赖RTK设备与人工勘测,不仅要在复杂地形中反复奔走,数据整理与建模还需多软件配合,周期动辄数天,精度还易受环境影响。如今,无人机带着高清摄像与遥感系统升空,就能轻松破解这一难题。中国一冶在府澴河出口河段综合整治工程中,用无人机搭配BIM TWINS系统开展土方测算,仅用3小时9分钟就完成7.4千米河道范围的2266张照片采集,三维模型重建耗时仅2.5小时,精度达2厘米,较传统模式外出航测时间缩短6倍、内部处理工效提高9倍。
H市某大型住宅小区建设时,无人机按1:500的地形航测标准规划飞行路线,在220米高空稳定采集数据,传回的高清地形地貌图像,为施工方案编制提供了详实依据,有效解决了以往复杂环境下测绘数据偏差大的问题。

无人机技术成为破解建筑业痛点的关键抓手。图源:视觉中国
安全巡检是建筑业的重中之重,却长期受限于人工作业的“盲区”与风险。建筑业高处坠落事故占比高达53%,传统人工巡检在高层建筑外墙、桥梁桥墩、脚手架等区域不仅效率低,还存在极大安全风险。
2025年11月,连云港市住建部门采用无人机开展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设备1分钟内即可起飞,3至5分钟抵达指定区域,20分钟内可完成1万平方米扫描,对人工难以抵达的楼顶、高空区域实现无死角检测,既规避了作业风险,又提升了隐患识别率。
对于建筑施工中“卡脖子”的物料运输难题,无人机也找到了破解之道。在地形陡峭、施工便道狭窄的工程现场,传统人力搬运或重型机械运输易受空间限制,还可能引发边坡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本桓高速公路K64+150段为五级边坡,垂直高度38.5米,交安工程所需的隔离栅立柱、混凝土等建材运输成为难题。
中铁六局启用载重无人机组成“空中运输队”,单次可承载150公斤物料,往返运输仅需3分钟,单班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既打通了垂直运输“最后一公里”,又减少了高空作业与地面机械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这种运输模式不仅适用于山地工程,更为偏远地区、复杂地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技术还在推动建筑业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升级。通过实时采集施工进度、现场工况等数据,无人机能生成可视化报告,帮助管理人员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府澴河整治工程中,BIM TWINS无人机一体化应用平台能自动完成土方量计算、断面图生成,土方算量精度比传统模式提高2个百分点,为成本控制与进度管理提供了精准支持。
效率成本安全三维突破,覆盖建筑业全周期
无人机技术之所以能快速渗透建筑业,核心源于其在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及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覆盖能力。从施工前的地形勘察到施工中的过程监管,再到后期的运维养护,无人机正以多元应用场景推动行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相较于传统人力作业,无人机在作业效率方面不受空间限制,可实现大范围、高频次的作业覆盖。传统地形测绘需要数天完成的勘测任务,无人机仅需15至30分钟即可完成,成本节省多达20倍;安全巡检中,无人机巡检效率普遍较人工提升4倍以上。
成本控制上,无人机无需复杂设施,仅搭载设备即可作业,显著降低人力和机械租赁成本。府澴河整治工程通过无人机航测技术,较传统多软件配合处理方案大幅节约了施工周期与成本。2024年,全球建筑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到186.7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为52.3亿元人民币,这从侧面反映了行业对其成本效益的认可。
安全保障方面,无人机可替代人工进入高空、高危区域,从源头降低安全事故风险,这对于安全风险较高的建筑业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此外,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热红外成像与GPS定位等设备,能获取全方位、高精度的现场数据,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地形模型(DTM)。图源:wingtra
在多元应用场景的拓展中,无人机已实现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覆盖。施工前期,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地形勘测与土地勘察,为项目规划与设计提供数据基础。通过采集地形、地貌、地面构筑物等数据,无人机可辅助完成施工方案可行性分析,减少现场勘测时间。
德国Drone Industry Insights数据显示,无人机收集的勘测数据可拼接成三维模型,帮助施工团队快速确定项目范围,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广州超1300个建筑工地实现无人机巡查全覆盖,上海引入“5G+无人机”模式保护历史建筑,这些都体现了无人机在前期勘察与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施工过程中,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安全监管方面,无人机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违规操作、设备安全位置、非法闯入等情况,搭载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后,还能监测工地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指标,数据超标时自动报警并联动相关设备。质量控制上,无人机通过高清拍摄与AI识别技术,可及时发现建筑结构裂缝、构件松动、钢筋外露等问题,马莲河特大桥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就可精准识别毫米级病害,保障工程质量。进度跟踪层面,无人机可定期拍摄施工现场影像,生成延时视频与进度报告,让管理人员与客户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改善团队协作效率。
工程竣工后,无人机在运维养护中的价值持续释放。对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大型设施,传统人工养护检查耗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隐患,无人机可实现定期常态化巡检,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马莲河特大桥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无人机AI智能识别技术,结合“中交天网”平台与智能机巢,可完成巡检任务智能规划、数据云端存储与分析报告自动生成,为后期养护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在建筑结构检测中,无人机的热传感器能检测供热管道泄漏、电气问题等隐蔽隐患,长期来看既节省时间成本,又利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从设备类型来看,固定翼无人机凭借飞行高度高、测绘范围广的优势,适用于施工前的地形勘测;旋翼无人机则具备垂直起降、悬停灵活的特点,更适配施工现场巡检、物料运输等场景,设备间的互补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无人机在建筑业的适配范围。
2030年全球建筑业无人机市场将破412亿
无人机技术在建筑业的深度应用,不仅改变了单一作业环节,更推动了行业人才培养、产业协同、市场规模等多维度的系统性转型,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产业生态构建上,无人机正推动“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场景应用”良性循环。人才培育是关键,广东省建筑业无人机巡检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建筑外墙等五大场景,培育兼具“飞行专家”与“建筑医生”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持续完善。广东省住建厅此前已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将“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列为重点任务。企业联合科研单位攻关,如中国一冶研发的土方测算技术成省级项目首个应用案例。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方面,无人机在建筑业的渗透正加速放量,潜力持续兑现。全球赛道中,FLIR Systems、大疆、senseFly等龙头稳居中枢,资源加速向头部汇聚,格局壁垒逐渐清晰。依托行业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拓展,摩澜数智市场咨询预计,2030年全球建筑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攀升至412.9亿元人民币,2024-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3.8%。
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将从现有领域向更多细分场景延伸。美国Kaizen Aerial Solutions公司推出的xFold工业无人机,起重能力达1000磅(453.59千克),可搭载机械臂、灭火器等附件,未来有望用于建筑材料运输、应急救援等场景;商业航天与无人机技术的融合,还可能推动远程操控、跨区域作业等新模式的发展。

载重无人机解决了传统人力与机械难以企及的垂直运输瓶颈。图源:工人日报
不过,无人机在建筑业的应用仍需突破部分瓶颈,如行业标准尚不统一、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持续迭代与人才队伍壮大,无人机将进一步重塑建筑业产业形态,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清淦曾表示,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必将激活行业创新潜能,为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引用]
① 我市引入无人机开展既有建筑隐患排查.连云港日报.2025-11-24.
② “建筑医生”开展空中竞赛,低空经济行业新场景加速落地.南方+.2025-11-24.
③ 无人机在建筑项目中的关键应用与成功案例.千家网.2025-07-31.
④ 桥梁运维引入无人机 巡检效率提升超4倍.科技日报.2025-05-20.
⑤ 武汉一工地引进特别“摄影师”,3小时完成日常2天航测工作量.极目新闻.2025-02-21.
⑥ 看空中“巡检员”大显身手.每日甘肃.2025-11-25.
⑦ 无人机飞临工地:传统建筑业颠覆进行时.虎嗅.2023-09-06.
⑧ 载重无人机“飞”进工地,科技赋能建设新利器.工人日报.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