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大冤案,几个奇冤惨剧只讲一件事:林黛玉被嫁作潇湘妃子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19 11:01:52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续书讲贾宝玉丢了玉,突然糊涂了。林黛玉病情恶化,贾母和凤姐筹谋“调包计”,用薛宝钗李代桃僵假冒黛玉与宝玉结了婚。

金玉婚礼当晚,林黛玉“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泪尽而亡。

这段描写不可谓不凄美,却与八十回前曹雪芹的原文线索彻底无关。

尤其是八十回前的三大冤案,早已演义出宝黛爱情悲剧的因果绝非是“调包计”。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红楼梦》三大冤案,分别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张金哥退婚案和石呆子失扇子案。本文就讲一讲它们与宝黛姻缘的关系。

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这个案子涉及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一案。

拐子将甄英莲养大培养好后带出来发卖给冯渊,却因冯渊不想“买卖”唐突了英莲,便约定三日后正式迎娶。

不想拐子贪心人卖两家,又把英莲卖给了薛蟠。导致冯家和薛家抢人冲突,薛蟠纵豪奴打死了冯渊抢走香菱。

这段故事的关键便在于“人物”的影射和故事的伏笔。

甄英莲随后被薛宝钗取名香菱,彻底从“小姐”沦落为丫头、小妾。

甄英莲与林黛玉、晴雯分列金陵十二钗三册之首,晴为黛影,香菱也是黛玉之影。甚至甄士隐一家三口便是宝黛钗三人经历和结局的缩影。

香菱先“丢失”后卖冯渊,与之有了三日婚约。

冯渊是谁?“逢冤”也。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的第一出戏名叫《豪宴》,出自《一捧雪》。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一捧雪》中的主人公叫莫怀古,被小人汤勤忘恩负义构陷,逢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一捧雪》影射贾府之败,“逢冤”的肯定是贾家,尤其指向了贾宝玉。

香菱既与冯渊有三日婚约,被薛蟠横插一脚抢夺了去,便暗示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有了婚约后,被人“抢”了去。

《红楼梦》中类似伏笔,是作者惯于作用的,可说比比皆是。

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他本人与林黛玉也有关系,后文一见黛玉而“酥倒”,奉若仙人。

薛蟠与林黛玉不可能有姻缘交集,但蟠、龙和霸王有帝王之意,如果结合潇湘妃子的名号,以及林黛玉的姻缘签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的故事,便能够得出一个结论:

八十回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到了“谈婚论嫁”,甚至不排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差最后定亲时发生了意外。姻缘被一个“帝王”横插一脚,导致林黛玉像香菱一样,被抢走做了潇湘妃子。

林黛玉的《葬花吟》《五美吟》《桃花行》《柳絮词》这些诗文,《折足雁》酒令以及她说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李商隐被迫离开舅舅家,踏上未知人生旅途时的境况,都证明林黛玉最终绝不可能死在贾府,而是“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像那个在潇湘馆放飞的美人风筝一样,一去不回。

二,张金哥退婚案

王熙凤在秦可卿出殡之时,受馒头庵净虚蛊惑,为三千两银子包揽诉讼处理了张金哥退婚案。这个故事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张金哥与未婚夫,最在退婚后一个上吊,一个投河,悲剧设定肯定出于《孔雀东南飞》。

只是刘兰芝是投河自尽,焦仲卿是上吊自尽,与张金哥和未婚夫相反。

而《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贪慕权势富贵,也为儿子前程计,执意逼迫儿子休妻,便也与张金哥退婚案的故事主线脉络不差。

张金哥父亲同样因贪慕权势,想要女儿退婚再嫁,导致人财两空的悲剧。

其实,宝黛钗三人的姻缘原型,曹雪芹毫无疑问借鉴自《孔雀东南飞》《梁祝》和《钗头凤》故事。

这三个故事,在《红楼梦》里都有提到,张金哥案是一个,薛宝钗看到宝玉去了潇湘馆,追扑两只玉色大蝴蝶是一个,林黛玉不喜欢陆游诗,让香菱别学又是一个。

且三个典故的共同点,都是有情人被迫分离,女方再嫁后死去。也与香菱被抢走为妾死去对照,影射了林黛玉的远嫁。

王夫人就像那焦母和陆游母亲,强势导致儿子与挚爱分离不得长相守。

回到张金哥退婚案,分明指向的是宝黛姻缘破灭的“根源”,如《孔雀东南飞》一样是母亲从中作梗,姻缘悲剧的核心,是为富贵和儿子前程计。

其二,张金哥遭遇李衙内“横插一脚”骚扰,典出《水浒传》高衙内骚扰林冲妻子。

借由高俅与林冲关系的破裂和权力之争,影射长安知府与长安守备的权力之争。更暗示宝黛姻缘因贾府未来卷入权力斗争而失败。伏笔清晰而明确。

王熙凤的干预,对张金哥和未婚夫来说代表“无可抗力”,又与“葫芦案”中薛蟠所影射的帝王强势相呼应。

王熙凤是凤。

薛蟠是龙。

林黛玉最终被迫效仿昭君出塞,远嫁异国做了潇湘妃子,自然是皇帝和贤德妃贾元春下旨赐婚,才让贾府上下不得不顺从。

通过这两个冤案,基本还原了宝黛姻缘悲剧的真相。但要再加上石呆子失扇子案,就能更加清楚,甚至达到完美的闭环。

三,石呆子失扇子案

石呆子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怎么也没想到因家藏二十把扇子,引起贾赦“贪欲”,买卖不成被贾雨村陷害入狱,家破人亡不说,更被谋夺去所有扇子。

这个冤案是贾府亲自造成,贾雨村再一次在其中做了小人和不光彩的角色。

看完石呆子案始末,很容易能认出其故事典出《一捧雪》。

石呆子就像莫怀古一样,受奸人构陷谋夺“宝贝”而家破人亡。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读书人参考“石呆子案”,可看到日后贾府之败。

扇子通“散”,是《红楼梦》里一以贯之的伏笔。

贾府家破人亡,自然树倒猢狲散。

但石呆子的扇子重点除了“散”的意思,更锁定在具体的人物之上。

石呆子,与冯渊、张金哥未婚夫一样,就影射“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石呆子“失扇子”,指向的也是贾宝玉的姻缘之散。

这个案子的关键,不在于石呆子如何逢冤被害,而在被夺去的那二十把扇子。

原文也很有意思,曹雪芹借由平儿之口告诉薛宝钗,实际略去很多细节,却唯独对石呆子所珍重如性命的扇子种类如数家珍。

(第四十八回)平儿道:“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湘妃,潇湘妃子,就是林黛玉。

麋鹿,蕉叶覆鹿的蕉下客,贾探春。

玉竹,贾宝玉或者林黛玉。

棕竹,踪迹,去向。棕竹生于南方,尤其东南亚一带最多。

贾雨村插手石呆子案,结合《一捧雪》故事来看,真正导致贾宝玉与林黛玉“失散”。

平儿将这个故事讲给薛宝钗听,也解释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正是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出卖,导致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失散。再结合当初他背叛甄士隐,为前程牺牲甄英莲的葫芦案,就会发现贾雨村又接连出卖了恩人林如海的女儿和恩人贾政的女儿。谁帮他的结局,都一样。

但薛宝钗也正是等到贾雨村的“出手”,解决了林黛玉,才找到机会嫁给贾宝玉,并不存在“调包计”之说。

据此,石呆子失扇子案,张金哥退婚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便将贾宝玉“逢冤(冯渊)”被害,“失去”林黛玉做潇湘妃子的细节,全都讲解清楚。

三个案子一以贯之,互为伏笔,最终线索都指向贾宝玉和林黛玉被迫分离的悲剧结局。

关于贾探春的“乱入”,也有伏笔可查。

潇湘妃子是贾探春为林黛玉所取。典出尧帝女儿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典故。

贾探春的杏花签结合判词,也是远嫁异国为王妃,自然也是皇帝以贤德妃之妹赐婚。

所以,贾宝玉不只失去林黛玉导致她像刘兰芝一样外嫁后死去,更是同时失去了妹妹贾探春。

二女同嫁的归宿,根据薛宝琴当初分别送给林黛玉的水仙和贾探春的腊梅后,讲述的西海沿子真真国女儿作诗来看,就是盛产棕竹的西海沿子一带,大体是如今东南亚和南亚范畴。岂不正是回归了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

还有,贾宝玉和贾探春合作的《南柯子·柳絮》,也预示贾宝玉出家后寻踪找到妹妹探春,并在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

贾探春: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贾宝玉: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贾宝玉的意思,并非与妹妹约定隔年再见,而是与林黛玉的约定!找到了探春,也就找到了黛玉。

至于薛宝钗“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便源于贾宝玉已经不在中原故国,也去了西方“取经”,只是他的经是“情”罢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3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