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之夜——进击的“舍尔海军上将号”

天辰一气 2023-12-02 09:08:19

所有真实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心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

出击

深秋时分的北大西洋,天气恶劣,海面上波浪滔天,英国人的侦察机只能老老实实地停在机场或者机库里。特奥多尔·科朗克海军上校指挥着“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在风暴的掩护下溜进了北海,绕过苏格兰和冰岛,再向南穿越了丹麦海峡。

1940年11月1日,这艘德国海军的大型军舰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来到了自己的猎场——格陵兰岛南边的西部航线附近。

这是自从“施佩伯爵号”丧身蒙得维的亚港一年后,首次再度杀入大西洋的德国军舰,为了这次猎杀巡航,舍尔海军上将号进行了改装,加装了新的雷达、火控设备和电台,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只有两名水兵在风暴中被海浪卷入大海丧生。

这片海域,是北美到英国的货运航线的必经之路,在11月的3日和4日,瞭望员就发现了零零星星的商船经过,但是科朗克舰长下令不得打草惊蛇,他要等待更大的目标——来自柏林的电报通知科朗克,将有两支从哈利法克斯港驶出的大船队即将到达。

11月5日早晨,德国人放飞了他们的侦察机,飞行员皮特希上尉很快就发现了船队的踪影,根据船队的航速,它们将在3小时后抵达军舰所在的海域。飞机迅速返航,飞到军舰上空时,飞行员来回摇摆机翼,表示有重要情况汇报,飞机被吊上军舰后,飞行员一路小跑来到舰桥,告诉舰长:

一支庞大的船队,就在正前方约140公里处。

这支船队是HX-84船队,共有37艘商船,在洋面上排成了9个纵队;原来护航的两艘加拿大驱逐舰到达中间点后已经返航,目前护航的是一艘由客轮改装而来的英国武装巡洋舰,“杰维斯湾号”(Jervis Bay)。

这艘所谓的武装巡洋舰虽然装备了7门152mm老式舰炮,但是船上没有集中火控系统,也没有炮塔,火炮只是简单地固定在甲板上,实际作战效能天知道到底有多大。

说是武装巡洋舰,这艘改装的商船既没有雷达,也没有声呐,更别提什么鱼雷发射管和深水炸弹了——说穿了,其实就是艘大号的海面炮台。

科朗克舰长当即下令,全速驶向船队方向,下午约2点半,舍尔海军上将号撞见了孤零零行驶的商船“莫汉号”,德国人当即命令对方停船,并连发三炮警告,见势不妙的商船水手停船后纷纷跳海逃生。

登船后,德国人发现,这艘商船是艘冷藏船,装满了数万串——香蕉!?按照常规,这样的一艘冷藏船应该俘获后送回德国,但是为了猎杀更多的商船,只能忍痛放弃了。用火炮摧毁这艘香蕉船后,德国人救起了海面上的水手,然后全速离开。

大约下午4点半的时候,舍尔海军上将号的瞭望哨已经可以看见海平面上如林的桅杆和滚滚浓烟了,几乎在同时,船队最北侧“欧石楠木号”给护航的杰维斯湾号发去的灯光信号:北方的水天交际线上发现疑似军舰的桅杆。

杰维斯湾号的舰长费根上校出身于海军世家,时年49岁,他试探着用灯光发出了当天的识别口令:M-A-G。很快,不明军舰回复了同样的三个字母——错误!敌舰来袭!

发觉来袭的敌舰后,费根上校当即做出了整个大西洋战役中最为英勇的一系列决定——他先是发射红色火箭弹,命令整个船队疏散;随后向英国海军部发出电报,一艘敌方水面舰艇正在攻击船队,代码RRRR。

接着,这艘武装巡洋舰从一大堆商船中冲出来,一边释放烟雾,一边全速迎战来袭的舍尔海军上将号。

篝火之夜

费根上校很清楚,他脚下的这艘武装商船在德国的袖珍战列舰面前,毫无胜算,他就是打算牺牲自己和杰维斯湾号,为身后的商船队争取时间。

此时,两艘军舰相距约17公里,远远超出了杰维斯湾号上的152mm火炮的射程,但是,他仍然命令率先开火,将德国军舰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这一举动奏效了: 舍尔海军上将号上的科朗克舰长发觉,杰维斯湾号是面前这支船队中,唯一拥有可以击伤自己的火炮的舰只。

要知道,这可是在大西洋中部,距离最近的德国海军基地都超过了3000公里,再小的损伤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于是,舍尔海军上将号的280mm舰炮开始集中火力轰击这艘大型武装货船。

最先的4发炮弹都打飞了,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德国人的准头越来越高,一发又一发的炮弹落在了毫无装甲防护的杰维斯湾号上,多门甲板上的火炮被摧毁,船身也燃起了大火,费根上校在第一轮交火中就被炸断了脚,但是奄奄一息的他仍然命令用最后一门大炮持续开火,并不断逼近敌舰。

很快,杰维斯湾号的火势失去了控制,这艘船失去动力,漂在海面上,黑烟不断升腾,甲板上最后一门火炮仍在怒吼,可是落得最近的炮弹也只不过把一些水花溅到德国军舰的甲板上而已。

殊死奋战的杰维斯湾号

当最后一门火炮也被击毁后,濒死的费根上校下令弃船,此时,杰维斯湾号已经距离舍尔海军上将号不足1500米,德国人前后在它身上砸下去了300多发炮弹。

满身弹孔的杰维斯湾号缓缓沉入了大海,舰长费根上校和200多名船员战死,英国军舰的拼死阻击战仅仅持续了22分钟,船队的商船乘机逃出了一段距离。

为了保险,舍尔海军上将号又冲着瘫痪在海面上的杰维斯湾号打了几轮齐射,随后就调转炮口,开始追杀海面上的船队。

对手的坚强给科朗克舰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评价说:“无论他是谁,他都是真正的纳 尔逊再世。”——费根上校后来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太阳早早地沉入了海平面,黑夜中,舍尔海军上将号开始全力追击四散而逃的商船,海面上能见度并不高,所有的商船都在施放烟雾,德国人则依靠雷达、探照灯和照明弹搜捕猎物。

混战中,一艘商船成功地吸引到了科朗克的注意,这艘大型货船没有全力逃跑,而是用船尾的一门101.6mm火炮和船头的一门76.2mm火炮不停地向德国人射击。

明知道这种火炮没法威胁到军舰,但是科朗克还是决定先干掉这艘船——事实证明,这可比设想难多了。

这艘名为“比佛福特号”的货轮在海面上的烟雾中灵活变向,穿进穿出,德军的炮弹轻易地击穿了单薄的船身,却没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最终,科朗克下令发射鱼雷——剧烈的爆炸将这艘货轮整个抬出了海面,船尾高高地翘到了半空中,接着,整艘船沉入了海中。

船上的无线电报务员的发出的最后一条无线电报是:“现在轮到我们了。再见。”最终,比佛福特号上无一人幸存。

和杰维斯湾号一样,比佛福特号的抗击也为其他船只的逃离争取了时间,到了晚上8点40分,科朗克已经追上并击沉了5艘货轮,重创3艘,击沉吨位52000吨。

短短6小时之内,舍尔海军上将号击沉的船只比朗斯多夫的“施佩伯爵号”在6个星期里击沉的还要多。科朗克舰长决定鸣金收兵,改日再来。

收到商船队遇袭的“RRRR”电报后,英国人被迫全面检查调整长途航线的护航计划,北美航线因此停航一周,已从加拿大东岸起程的两个船队不得不返回了哈利法克斯港。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英国海军部严令大型的船队出航必须由一艘战列舰或者不少于两艘的巡洋舰护航。英国人的海上力量被进一步分散了。

舍尔海军上将号的闪电突袭,完美地实现了雷德尔的意图:“我想要的效果不仅仅是使英国货船大量地减少,还更想要搅乱他们的海上运输和护航系统。”

为了一雪前耻,英国海军部再度派出了数支猎杀小队来围剿这艘在北海兴风作浪的德国军舰。他们派出了包括“胡德号”、“罗德尼号”、“反击号”在内的2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这差不多相当于德国海军的全部家当了。

不过,科朗克舰长意识到,自己对商船队的袭击很快就会招来英国皇家海军的围攻,他也丝毫不打算现在就班师回朝,于是,这艘军舰驶向了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轻松地摆脱了英国人的搜捕。

“圣德梅特里奥号”油轮的离奇经历

在这个被英国人称为“篝火之夜”的袭击中,属于老鹰石油公司的8000吨级的“圣德梅特里奥号”油轮也被德国人的280mm舰炮揍得不轻。

这艘船满载着11200吨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料,这正是在不列颠战役中和德国空军苦战的“飓风”式 和“喷火”式战斗机急需的。

从一开始,膀大腰圆的舰长乔治 ·韦特上校就打定了主意:只要这个“浮动炸弹”挨了哪怕一发炮弹,他就会立即下达弃船命令。

下午大约5点半的时候,一发炮弹击中了船体,紧接着,油轮中部又挨了一发炮弹,船上多处开始起火,接连不断的小型爆炸把船舱里杂物震得满地都是,电力也全部中断了。

船员们争先恐后地放下救生艇,很快就离开了这艘受伤的油轮,油轮则燃着熊熊大火,瘫痪在水面上一动不动。

韦特船长起初决定留在船上,准备和油轮同归于尽。但是随着一艘又一艘救生艇的离开,面对一名在救生艇上的船员的苦苦哀求,船长也放弃了油轮,登上了救生艇——他很快被一艘商船救起,平安返回了纽芬兰。

其他的救生艇散落在海面上,他们在黄昏的余晖里,无声地注视着舍尔海军上将号攻击其他的商船,海面上风浪很大,冰冷的浪花裹挟着泡沫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逃难的人身上,把他们浇得透湿。

寒冷刺骨的冰海上,半夜天气愈发恶劣。船员们只好将小艇连在一起,放下船锚,在海上苦苦煎熬。

第二天黎明,他们面前的海面上空空荡荡的,周围的商船全都跑光了;这些船员们只好随波漂流。下午时分,他们发现,远处的海天交界线上,一个巨大的黑影在冒着浓烟。

当船员们半飘半划地靠近后,发现这个黑影是艘船,这艘船趴在海面上,浓烟不断从船上冒出来。

“见鬼!”他们终于认出来了,这艘船就是圣德梅特里奥号,那艘他们在前一天逃离的油轮。

此时的油轮上的火焰仍然没有熄灭,而且周围的海面上散布着大面积的高辛烷值汽油,只要一个小火星就能够点燃一大片海面,提心吊胆的船员们又苦熬了一个寒夜,才下定决心再度登上了这艘看起来随时会爆炸的油轮。

后来,记者问这些水手,为什么愿意回到燃烧的油轮上,有人回答道:“她是我们在茫茫大海上能够看到的唯一东西;尽管她可能在下一秒就爆炸了,但是比起被慢慢冻死和饿死,这至少是个迅速而没有痛苦的死法。。。而且,这是我们自己的船。”

这艘油轮看起来一团糟,满是弹孔的甲板像废纸板一样蜷曲着,轮机舱和许多重要的船舱都泡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残存的火头到处都是,整艘船上烟熏火燎的。

在大副阿瑟·霍金斯和轮机长查尔斯·波拉德的指挥下,船员们奋战了三天三夜,他们扑灭了大火,想办法恢复了电力,启动水泵,排出了足够多的海水。

最后,他们检修了船上的机器,使引擎重新转动了起来。罗盘坏掉了,大副凭借一副课本上的地图和星空导航,操纵着这艘焦黑残破的船只向着东边艰难跋涉。

5天后,11月13日,瞭望员兴奋地高喊:“前方有陆地!”——这艘据说在8天前就被击沉的油轮,装载着大部分完好无损的货物,抵达苏格兰并成功交货。

辉煌

与此同时,科朗克舰长转向南面,开赴南大西洋,这里正是一年前德国海军的“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驰骋的洋面。和朗斯多夫一样,舍尔海军上将号也绕过了南非的好望角,攻击印度洋上的盟国航运。

12月18日,舍尔海军上将号“惊喜”地遇上了英国冷藏船杜克萨号,这艘船上满载着蔬菜、水果,3500吨冻肉和150万枚鸡蛋——第二天,穿着白色制服,头戴高帽的英国厨子让全体德国官兵饱食了一顿牛排大餐。

这次缴获惠及了一半在洋面上进行破交战的德国军舰,一周后,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托尔号袭击舰,3艘补给舰在距离德国近10000公里之遥的洋面上汇合了,这些德国人开心地举行了一次海上圣诞大聚会。

得益于杜萨克号上丰盛的物资,科朗克舰长征战的后半场拥有了其他袭击舰无法想象的补给。补给舰诺德马克号跟随着他们行动,当杜萨克号上的燃料耗尽后,诺德马克号拖着杜克萨号在南大西洋四处游荡——亚特兰蒂斯号、企鹅号等众多袭击舰都从中受益。

为了保证杜萨克号上冷藏库的正常运转,德国人把这艘船上的木制家具、桅杆等木头构件统统劈碎,填进了燃烧炉。

德国水兵正在降下杜萨克号上的英国国旗。

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四处狩猎的过程中,这艘军舰也学着那些袭击舰一样,用帆布和木头伪装自己,他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冒充英国军舰,用英语发出信号,要求盟国船只停下接受检查,然后再大开杀戒——这招屡试不爽,没有一艘英国货轮识破他们的诡计——舍尔海军上将号也从来没有暴露过自己的位置。

科朗克指挥这艘战舰在海上纵横了5个月,击沉盟国货船17艘,直到1941年3月奉命返回德国——他们做到了朗斯多夫没有做到的事情——成功地返回了德国基地。

1941年4月1日,舍尔海军上将号抵达挪威的卑尔根港,结束了161天的航程,写就德国海军史上单舰作战最辉煌的一章。

第二天,雷德尔亲自登上军舰道贺,接见了全体官兵,而当天庆功宴上的主菜是来自杜萨克号上的牛排和鸡蛋,科朗克舰长开玩笑地说:“这是来自温斯顿· 丘吉尔的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各位读者朋友们,不易,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的话,麻烦转发点个赞吧:)

二战军事我要上历史冷知识历史

0 阅读:4

天辰一气

简介:每天都是新内容,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