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赛向来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尤其是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赛,十年间吸引了全球400多所高校参与,而能在这场比赛有所成就的,往往都是学校的工科实力比较厉害。
2025年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福建站)中,一支“新手战队”引发了不少关注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工夫战队”,成立还不到5个月,就拿下了步兵对抗赛二等奖,实现了广以在该赛事的“零突破”。要知道,备赛期间队员们还要兼顾专业课,常常调试机器人到凌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禁让人好奇:这所年轻的高校,到底藏着怎样的工科底气?

其实,“工夫战队”的逆袭并非偶然,而是广以在机器人领域教学积累和实践培养的直接体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本身就以工科为核心,融合了以色列理工学院八十多年的工程教育经验,而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正是学校六大专业中聚焦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方向。
从专业设立之初,它就没走传统工科的老路,而是精准对接了当下机器人产业的需求。现在不管是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还是医疗器械领域,都急需既懂机械结构又懂算法控制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正是这个专业的培养核心。

作为面向工科爱好者的专业,它的入门门槛很明确:高考选考物理+化学,外语成绩不低于105分(广东、河北、上海不设单科要求),因为整个专业采用全英文教学,用的也是英文原版教材。此时,可能有人会觉得全英文教学有压力,但从实际来看,这贴合了国际机器人技术交流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习惯阅读英文文献、用英文沟通技术问题,后续不管是深造还是进入跨国企业,都少了一道语言障碍。
在课程设置上,它的逻辑也很清晰:前两年重点打数理基础,微积分、力学这些课程看似和机器人不直接相关,却是后续设计机械结构、推导控制算法的根基;后两年则集中学习机器人学导论、控制理论、工业自动化等核心课程,还搭配了大量实验课,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落到实处。这种“基础+实践”双开的模式,刚好能支撑像“工夫战队”这样的社团活动。队员们在课堂上学的机械设计原理,能直接用到机器人结构优化上,算法课上的知识,也能快速转化为比赛中的操控逻辑。

专业的教学实力,关键还得看师资和实践条件。这个专业的老师来自多个国家,大多有麻省理工、斯坦福等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教学方式更注重 提问和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机器人调试中遇到的结构卡顿、算法失灵等问题,老师不会直接给答案,而是带着学生分析原因,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单纯掌握技术更重要。
实验设施方面,专业已经建成了流动成像与诊断实验室、可持续能源技术实验室、应用热能实验室、基于仿生学的机电实验室等多个基础实验室,后续还会重点完善机器人、高级制造方向的设备,学生从课程实验到社团项目,都能找到对应的实践平台。

更有意思的是,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工夫战队”的部门设置高度契合,机械、电控、算法三个核心方向,刚好对应战队的三个技术部门,让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直接用到实战中。
现在大家选专业,最关心的还是毕业后的发展,这一点上,这个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已经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升学方面,2024届毕业生中47.5%被全球前10的高校录取,超过60%进入全球前30院校,像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这些顶尖名校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就业方面,毕业生的去向也很明确,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机器人研发、半导体、医疗器械这些高端产业,从事的都是开发工程师、技术研发等核心岗位。

从一支新手战队的赛场突破,到毕业生的亮眼表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聚焦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需求,用扎实的课程、优质的师资和充足的实践机会,搭建起了“理论+应用”的培养体系。
对于想深耕工科、尤其是机器人领域的学生来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与机器人专业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