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谁能想到,一个前几天还在给孩子发助学金、笑着说要帮更多人的老板,说没就没了?

这个人叫余浪波,才46岁,是上海德耐尔公司的老板。
这位身价19亿的大老板,平时特别注重健康,今年5月还领跑马拉松,6月当火炬手时,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要健康生活。
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又有钱又健康的人,10月27号突然没了,公司官网都换成了黑白色!
那股要命的责任感十天前,他还在母校益阳十五中的操场上,把助学金一份份递到孩子手里,意气风发地说以后要帮更多人。
谁能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大家面前露面,才九天的功夫,人就没了,好好的一个家、一个快上市的公司,一下就蒙了。

为啥这么突然?答案可能就藏在他那看起来特别成功的人生里,那些让他爬得高的优点,最后偏偏要了他的命。
余浪波是从湖南益阳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在田埂上摸爬滚打,早就练出了一股做事必须做好的韧劲儿。
后来去当兵,在部队宣传科当文书,更是把尽责俩字刻进了骨子里。

这股劲儿早年确实帮了他大忙,2003年他退伍来上海,在复盛实业当销售工程师,没人逼他,他自己背着厚厚的资料,一家工厂一家工厂跑,勤奋得连同行都佩服。
没多久他就成了公司销售冠军,后来不甘心给别人打工,2012年自己开了德耐尔,从卖设备到做研发,一步步把公司做起来。

可等他成了老板,管着一大家子公司的时候,这股尽责的劲儿就变味了,外人都说他拼命,真不是夸张,他常年工作到凌晨,公司方案他要亲自改。
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干脆睡在工厂里,就怕公司出一点岔子。

最讽刺的是,他之前当火炬手,还说要健康生活,可他自己最先把健康扔到了一边,他总觉得,对公司负责、对员工负责才是最重要的,却忘了没了命,再大的责任也扛不动。
啥都想抓在手里却没抓住自己的命
干创业的人,大多想自己说了算,余浪波更是把这点做到了极致,早在2006年他做代理的时候,就拿着小本本,把客户想要啥、对产品耐不耐用、价格满不满意,全记下来。
他知道借别人的船出海不踏实,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公司。

2012年开了德耐尔后,他更是啥都管,从空压机研发,到拓展真空泵、制氮机产品线,再到把销售网铺到国外,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盯。
这种啥都靠自己的风格,让德耐尔发展特别快,2017年就挂牌新三板了。
为了把公司牢牢抓在手里,他通过直接、间接持股,握了近七成的表决权,公司是稳住了,可他自己却被压垮了。

他总觉得自己啥都能掌控,是全能老板,可身体发出的疲劳信号,他却视而不见。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自己是博士,却在申报核心技术人员时,把名额让给了一线老员工,说是要树立靠真本事的风气。
看起来是放权,其实是连公司的精神方向都要管,这种啥都想抓的控制欲,最后让他连自己的健康边界都没守住。
燃烧自己帮别人余浪波不是那种只认钱的老板,他还特别想帮别人,在母校益阳十五中,他设了德耐尔奖助学金,每年帮30个家里困难的学生,还奖励好老师。
远在云南普洱的银生中学,他也设了奖学金,他还评上了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当起了金山区政协委员、上海益阳商会执行会长,是真的想拿自己的钱回馈社会。

可悲剧就出在这份想帮人的心思里,他总说等公司上市了,就好好歇一歇,这话好多创业者都讲过,可背后藏着个要命的想法。
他始终认为现在累点、透支点健康没事,等以后公司上市了,就能帮更多人了,现在的亏都是为了以后的好。
那个快敲响的IPO钟声,成了他拼命的理由,也成了他透支生命的借口,其实财富本是帮人的工具,可他一门心思追着工具跑,最后把用工具的自己给累没了。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均瑶集团的王均瑶,38岁就因为胃癌走了,当时身家过亿,菊乐股份的童恩文,55岁在公司筹备IPO时突发疾病去世。
他们都犯了同一个错,把赚钱看得比花钱的人还重要,最后生命成了商业的耗材。
余浪波的突然离开,留下的遗憾太多了,马上要成的IPO黄了,说要帮更多孩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那句等以后,最后变成了来不及。

公司IPO可以延期,甚至失败了再重来,可人的生命一旦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结语咱们普通人打拼也一样,别总想着拿命换钱,也给健康留点时间,别啥都自己扛,该放权就放权。

余浪波用46年的人生告诉我们,当身体垮了,再大的公司、再多的钱、再美的承诺,都成了带不走的遗憾。
不管你现在在拼什么,记住守住健康,才是能扛起一切的前提。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余浪波不幸离世,年仅46岁!官网已变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