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024财报出炉本地生活板块“掉队”?

电商中心曹叔 2024-05-16 11:19:55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BABA.US)揭晓了202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报告。在本地生活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出品丨网经社

作者丨十九

审稿丨云马

一、营收收割阿里6.35%份额 盈利能力仍“拖后腿”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本地生活集团收入为146.28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同期的123.40亿元人民币增长19%,主要是由于饿了么和高德业务的订单增长所致;经调整EBITA为亏损31.98亿元人民币,同比2023年同期40.63亿元人民币的亏损减少21.3%,主要是由于饿了么的单位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和规模扩大导致“到家”业务的亏损持续收窄所致。

在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的驱动下,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至598.02亿元人民币。受饿了么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影响,本地生活集团亏损也进一步收窄。财年内,本地生活集团亏损从去年的131.48亿元人民币收窄至98.12亿元人民币,相比上个财年减亏超25%。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尽管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在2024财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速达到了19%,展现了不俗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活力,但相较于阿里国际的45%和菜鸟集团的30%的增速,其增长势头略显温和。这一增速差异可能源于不同业务板块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以及各自的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此外,本地生活全年营收598.02亿元人民币占阿里集团全年营收的6.35%,虽然占比不高,但考虑到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这一业务板块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饿了么和高德作为阿里本地生活集团的核心业务,其订单增长是推动集团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饿了么通过持续优化服务体验、提升配送效率以及拓展非餐业务等举措,实现了订单量的快速增长。而高德则凭借其强大的地图导航能力和对“到目的地”服务平台的定位,结合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实现了订单量的快速提升。

同时,通过持续优化经营效率和创新市场策略,阿里本地生活亏损持续收窄,但距离转正盈利仍有一段距离。且与阿里电商、云计算等业务相比,本地生活业务的增长率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这可能意味着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投入和回报并不完全匹配,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调整业务策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9%,达到了598.02亿元人民币。这表明该集团的服务在市场上仍然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的推动下。这种增长可能是由于用户基数的扩大、服务的多样化以及用户体验的改善。

(注:图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

尽管仍存在亏损,但减亏的趋势和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为未来的盈利潜力奠定了基础。随着集团继续优化其业务模式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其本地生活服务部门有望继续实现稳健的发展。

二、本地生活群雄环伺 谁将率先突围?

本地生活是仅次于产业电商、零售电商的另一块“万亿级”市场,其业态更加丰富,既有包括到店餐饮、酒店、影院、丽人等到店服务,还有外卖、家政维修等到家服务,其想象空间巨大,且市场远未饱和。巨大市场空间加上本地生活服务相对高频、稳定的消费场景,同样引得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前有美团、阿里本地生活等一众老玩家,后有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跨界入局,该行业的竞争将愈加激烈。

如阿里本地生活前CEO俞永福所言,本地生活是一场 “不激烈但很残酷” 的竞赛。不激烈是因为选手数量不多,残酷是因为没有一招制胜的方法。

2020年起,抖音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高度粘性的内容生态,迅速在本地生活市场崭露头角。抖音先是从团购入手,涉及餐饮、酒旅、到店,2022年抖音也开通了抖音外卖,开始在全国陆续铺开。抖音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总交易额增长256%,门店共覆盖370+城市,平台短视频交易额和直播交易额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快手则以其独特的剪辑功能和用户UGC内容生态,在本地生活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上线“新商家斗金计划”和“0元开店”等扶持政策,降低商家的入驻门槛和经营成本。同时,快手还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为商家提供了丰富的流量扶持服务。从3倍流量扶持到个性化推荐算法,帮助商家打造更立体的生意模式,实现快速增长。

小红书则凭借其社交电商的独特定位,在本地生活市场异军突起。通过推出“时尚星火计划”等扶持政策,小红书为商家提供了百亿流量扶持,助力商家和直播成长。同时,小红书还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多样性,通过引入优质KOL和网红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价值的购物体验。这种社交+电商的模式,让小红书在本地生活市场独树一帜。

陈礼腾表示,在这场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中,各家平台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独特的优势。从抖音的流量扶持到快手的剪辑功能,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到拼多多的团购模式,每个平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本地生活市场的无限可能。在这场激烈竞争中,谁能率先补齐自己的短板,谁或许就有机会占得先机。

三、优酷收入下滑 阿里大文娱一季度财报现“隐忧”

财报显示,阿里大文娱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9.45亿元(6.85亿美元),同比下降1%,由于优酷收入轻微下降所影响。经调整EBITA为-8.84亿元(约1.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EBITA-11.29亿元收窄22%。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大文娱年度营收为211.45亿元(约29.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84.44亿元增长15%,年度经调整EBITA为-15.39亿元(约2.1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27.89亿元收窄45%。

目前,阿里大文娱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阿里影业、优酷土豆和大麦网。其中,阿里影业已经在港股上市,并实现了年度盈利。阿里影业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头部玩家,参与了多部票房大片的出品和发行。大麦网则是演出票务的领导者,随着今年演出票务市场的复苏赚的盆满钵满。而优酷烧钱多年也没有在长视频战争中胜利,甚至面临被B站、芒果TV超越的危机。

陈礼腾认为,阿里大文娱一季度营收达到49.45亿元,但同比下降了1%,这一数据揭示了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其核心业务优酷的收入出现轻微下降,直接影响了整体营收的走势。在年度营收方面,阿里大文娱实现了15%的增长,达到211.45亿元,显示出其在整个财年内的业务增长势头。

同时,年度经调整EBITA的亏损也大幅收窄了45%,从27.89亿元减少到15.39亿元,表明阿里大文娱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文娱产业的核心是内容,阿里大文娱需要继续加大在内容创新方面的投入,打造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优质内容。

0 阅读:0

电商中心曹叔

简介: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电商行业意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