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国为何不下场帮俄罗斯?不是不帮,而是这3点决定了不能帮!

中国为何不能下场帮俄罗斯?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下场帮助俄罗斯打赢这场战争,按中国现在的实力,真要介入,可能很

中国为何不能下场帮俄罗斯?

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下场帮助俄罗斯打赢这场战争,按中国现在的实力,真要介入,可能很快就能结束战事。

而且要是俄罗斯输了,北约下一步肯定调头对付我们,这话虽有几分道理,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远没有我们想的这么表面。

要看清问题,我们必须跳出这种非黑即白的对抗思维。

帮俄等于得罪半个世界

别看现在俄罗斯跟中国关系好,但在20年前它满脑子想跟西方交朋友。

叶利钦当总统时,经济军事都让美国“指点”,还搞“休克疗法”,之后为了进北约,不惜拆了核动力航母、砍了核武器,可换来的却是克林顿当面嘲笑。

俄罗斯见美国不仅反复拒绝入约,还在东欧扶反俄势力,于是转头找欧洲合作。

那时欧洲手里有钱、有很多工厂和消费市场,但它缺能源,俄罗斯正好相反,能源多到用不完,还有能打硬仗的军队,却缺欧洲的钱和市场。

要是这俩凑一块合作,欧洲不用愁能源,俄罗斯能靠卖能源赚大钱,但这事儿美国绝不能忍!

因为美国一直靠“管着欧洲”维持它的霸权,欧洲的安全得靠美国牵头的北约,买能源也得看美国脸色。

要是欧洲跟俄罗斯好上了、不依赖美国,它的霸权就塌了一半。

所以美国就开始推动“北约东扩”,把导弹架到俄罗斯家门口,逼得俄罗斯不得不打这场仗。

更狠的是,美国还炸了北溪管道,彻底断了欧洲买俄气的念想,逼着欧盟跟自己绑死。

看懂这个局就知道,我国根本不能下场。

且不说直接出兵,就算公开给俄罗斯送武器,西方国家立马给中国扣上“参战方”这个帽子。

到时候就会找各种借口制裁我国,要知道2023年中欧贸易额有7400亿美元,比中美贸易还多。

德国大众的汽车、西门子的设备、ASML的光刻机,都是咱制造业离不开的东西。

真把欧盟得罪了,几十年攒下的经济家底要缩水一大块,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可能还有人想,我们国家这么强大,大不了跟西方脱钩,可现实是全球产业链早拧成一团了。

我国的手机、汽车要卖去欧洲,芯片制造要靠欧洲技术,要是被全面制裁,受伤的是咱自己的饭碗和发展节奏。

美国巴不得咱们下场,这样它就能拉着欧洲一起围堵中国,刚好中了它的圈套。

不想重蹈历史覆辙

近两百年里,除了日本和英国,对我国领土伤害最大的就是俄国。

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东北,当时俄国人已经占领了我国外东北和西北的大量领土,又逼迫中国签订条约承认外蒙古独立。

就这样18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割了出去,秋海棠叶变成了现在的瘦公鸡。

后来新中国成立,苏联前期对我国确实还可以,不仅建“中苏共管”的长波电台,还要搞“联合舰队”。

可这也是表面上的关系,背地里其实是想驻军控制我国海岸线。

咱拒绝后,苏联立马翻脸,撤走所有专家、撕毁几百个合同,把刚起步的工业体系差点搞垮。

更吓人的是,他们还曾计划用核武器炸我国边境,逼得全国搞“三线建设”,把工厂全搬到西南山区,严重打乱了发展节奏。

现在中俄确实因为都被美国打压,走得比较近,但这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临时默契,不是牢不可破的同盟。

俄罗斯国内不少战略专家,至今还把中国当成潜在的更大威胁,跟咱做能源生意时也处处留后手。

要是现在为了帮它下场打仗,万一将来关系变了,咱岂不是得不偿失?

当年帮白俄罗斯搞军演,跟现在不帮俄罗斯完全两码事。

白俄罗斯没直接参战,只是因为跟俄合作就被北约威胁,而且它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帮它是按规矩办事,还能阻止战争扩大。

但俄乌冲突是另一回事,咱要是卷进去,性质就变了,历史上的教训可不能白受。

我们最缺的是时间,不是战场

最核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国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不是打仗。

以俄罗斯目前的实力来看,它很难输,普京心里也清楚,手里有几千枚核弹,国土面积世界第一,还有中国时不时的帮助,就算被美欧制裁,靠着能源出口也能撑住。

美国自己也怕把俄逼急了引发核战争,所以迟迟不敢给乌克兰远程导弹、F-16战机这些能打俄罗斯本土的武器。

说白了,美欧就是想拖着耗死俄罗斯,不是真要跟它拼命。

这种局面对我国太有利了。

现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情报系统、卫星监控,几乎全被绑在俄乌战场;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也大部分投在欧洲,没法集中精力在亚太搞事。

这正是咱突破技术封锁、升级产业的好机会,芯片、大飞机、高端制造这些卡脖子的领域,都需要时间攻关;海军、空军的装备更新,也得靠和平环境慢慢搞。

现在咱们坚持中立,不选边站队,这样即保住了跟欧洲的贸易和技术合作,又没让俄罗斯被孤立,这分寸感拿捏得正好。

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到我国真正强大起来,不用下场参战,也能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主动权。这才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最负责任的做法。

信源:

https://kan.china.com/article/656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