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孩子输不起、听不进劝?3个“不费妈”技巧化解育儿内耗

搭好的积木一倒就摔玩具,下棋输了当场哭闹打滚;苦口婆心劝别挑食、别拖延,孩子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要么直接顶嘴反驳。明明掏心

搭好的积木一倒就摔玩具,下棋输了当场哭闹打滚;苦口婆心劝别挑食、别拖延,孩子要么左耳进右耳出,要么直接顶嘴反驳。明明掏心掏肺为孩子好,却要么被他的“玻璃心”搞得心疼,要么被无效沟通磨得心力交瘁,其实解决这两大育儿难题,根本不用吼不用逼,找对方法就能少走弯路。

1.孩子“输不起”?先接住情绪,再教方法

面对孩子输了就闹的情况,批评“这点事都受不了”只会加重抵触,妥协“再让你赢一次”只会养出玻璃心。马上能用的步骤:先蹲下来抱一抱孩子,说句共情话“妈妈看你拼了半天的乐高倒了,肯定特别委屈,换我我也难受”。先让孩子觉得情绪被看见;等他哭够平静后,再拉着他聚焦过程“你刚才拼到第八层才倒,比上次多了三层呢!咱们试试在底部多加两块积木,会不会更稳?”不用纠结“输没输”,只帮孩子找进步、想办法,抗挫力自然慢慢长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孩子“听不进”?把命令换成“选择题”,把说教变成“听他说”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故意叛逆,而是“你应该”“不许”的命令式话术,只会激发对抗欲。省口舌的沟通技巧:想让孩子停玩吃饭,不说“别玩了赶紧吃”,而是“宝贝,你想再玩5分钟还是10分钟后开饭?自己选哦”——给孩子掌控感,他反而更配合;孩子抱怨“作业太难了”,不说“这有什么难的”,而是“来跟妈妈说说,哪道题卡住你了?是没读懂题目还是思路不对?”先当倾听者,再当引导者,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别当“全能保护者”,适度放手让孩子“吃点小亏”

孩子抗挫力弱、听不进劝,根源往往是家长太怕他受委屈:玩具倒了立刻扶,作业不会马上给答案,犯错了赶紧护着。关键一步:故意留些“小挫折”让他自己扛——忘带文具让他自己跟老师说明、承担后果;拼拼图卡壳时,别急着伸手帮忙,等他主动求助再一起找技巧。孩子只有在亲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接纳不完美,也才能真正听进家长的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育儿不用追求“完美”,孩子的玻璃心需要的是“被看见”,而不是“被纠正”;无效沟通的解药是“尊重”,而不是“说教”。这三个技巧不用费妈,不用硬刚,照着做就能慢慢看到变化:孩子不再一输就闹,也愿意好好听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