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海南,究竟是谁在害他?那人是他的好友

纵横五千年 2024-02-20 20:33:28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流放到了惠州。苏轼在抵达惠州后,生活还算安逸,已有终老于此之意。但是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又遭到了贬谪,“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当时海南非常落后,“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许多名臣都因贬谪而死于此地。那么,究竟是谁在迫害苏轼,想贬死他呢?

一、苏轼好友

想贬死苏轼的人名叫章惇,字子厚,是建州浦城人。章惇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才智出众,博学善文,另外个性还很强。1057年,章惇考中进士,他的族侄章衡也考中了,且在章惇之上。章惇以此为耻,居然丢掉诏书回到家中。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高中一甲第五名,被任命为商洛令。两年后,章惇遇到了一位才俊,两人一见如故,那人就是苏轼。

1061年,苏轼在制科考试拔得头筹,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在京城时就与章惇见过面,两人成为同事后,更是惺惺相惜,结为挚友,他们推心置腹,还经常结伴出游。有一次,章惇坦腹而卧,正赶上苏轼来访,“摩其腹”。章惇问道:“公道此中物所有?”苏轼说:“都是谋反的家事。”章惇听后大笑。由此可见,此时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营救苏轼

然而,两人在政治上的观点却大相径庭。1069年,在李承之的推荐下,章惇见到了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王安石非常高兴,“恨得之晚”,立即安排章惇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参与变法的事宜。而苏轼却对变法持反对的态度,还因此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弹劾,结果引发了“乌台诗案”。此时的章惇担任知审官院、翰林学士之职,并在第二年出任参知政事。

当苏轼身陷囹圄时,章惇还是施以援手的,他对宋神宗说,当年仁宗皇帝视苏轼为珍宝,如今陛下却把他投到监狱之中,恐怕后世会说您“听异言而恶讦直”。在章惇等人的大力营救下,苏轼最终出狱。之后,章惇还写信安慰,苏轼非常感动,复信表示感谢,“平生唯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可见,苏轼将章惇与苏辙放到一起看待。

三、反目成仇

然而,没过多久,苏轼、章惇却决裂了!1085年,宋神宗病死,太皇太后高氏听政,新党受到打压,旧党得到提拔,新旧党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此时的苏轼得到重用,官至翰林学士,苏辙也担任尚书右丞之职。经过一番争斗,章惇被赶出朝廷。1093年,高太后病死,宋哲宗亲政,章惇重返朝廷,开始对旧党进行打压。

在贬谪苏轼的过程中,章惇发挥了主要作用。当苏轼被贬惠州时,生活还算闲适,写下了《纵笔》一诗。诗篇传到京城,章惇大怒,说道:“苏子瞻尚尔快活!”结果,苏轼就被贬到了海南。到了1100年,宋哲宗病死,宋徽宗即位,章惇遭到了贬谪,而苏轼获得了解脱。两人虽未见面,但苏轼还是给章惇的儿子写信,说道“以往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参考资料:1.《宋史》;2.《道山请话》

0 阅读:59

纵横五千年

简介: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