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岭南书|陈娟:时尚魔力初现:《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的出版创意

岭南书时尚魔力初现:《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的出版创意陈 娟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包括三本书
岭南书

时尚魔力初现:《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的出版创意

陈 娟

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包括三本书:《第N城:一座城市和它承载的价值》《向中产看齐:一个阶层和它引领的生活》《左岸在右手页:一种时尚和它张扬的趣味》。这个文丛,作者是《新周刊》杂志社,一问世,惊艳了时尚界,以图书的方式体现《新周刊》的新锐风格,携带着《新周刊》的敏锐,引领时尚潮流。这是《新周刊》较早以作者的身份介入图书出版,也是广东人民出版社首次和《新周刊》强强联手合作出版图书。

广东是期刊大省,这也是源于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创办月刊《农村文化室》,1977年创办月刊《辅导员》,地方出版社自办刊物,从广东人民出版社开始,可见广东出版领风气之先。之后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众多。仅1979年~1980年,不到一年时间,广东人民出版社就接连创办了《花城》《译丛》《画廊》《周末画报》《剑花》8种丛刊。之后广东的期刊多如牛毛。其中《新周刊》,颇为引人注目。

《新周刊》于1996年8月18日创刊,面世后,经过20多年的打磨,以从未有过的新锐的面目给社会和读者相当大的冲击力,无论是话题、语言,还是栏目设置和整体设计,以及报道方式和视角的独特,都是以精英的姿态呈现,颠覆了中国传统期刊的办刊模式。让这本本土杂志达到了国际标准,也成为了中国期刊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它以话题制造与引领者为标志,阅读定位是都市中产和小资人群,与《三联生活周刊》齐名,被誉为传媒界的“话题发源地”。

我大学学校中文系教师周可在《新周刊》担任副主编。他在2006年写过一篇文章:《我在<新周刊>的几桩陈年旧事》里提到他是1997年进的《新周刊》,当时的《新周刊》在金鹰酒店办公。文中还提到《新周刊》专题操作的思维模式和关键词曾是《新周刊》的特色。2007年9月,周可以《新周刊》杂志城市记者的身份,受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教处的邀请,前往英国的格拉斯哥、伯明翰和伦敦这三座城市,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城市复兴”专题采访。鉴于《新周刊》的社会生活影响力,我感到把《新周刊》的新锐内容精选出版为图书,用另一种文化形式感染大众,这将是很好的升华。遇到周可时,我和他谈了我的想法,他回去和《新周刊》掌舵者讨论,拍板同意出版文丛。陈海烈社长和黄彦辉主任都很支持,选题就通过了。《新周刊》再次走上编辑图书的历程,之后还设立了刀锋图书奖。编辑要编一本好书,主要在作者的把控上,找到了好作者,图书就成功了一半。

我组稿、责编这套书的时候,《新周刊》已经搬到黄埔大道西39~41号的瑞达大厦3楼。我走进《新周刊》的办公室,简直像走进了未来世界,那样时尚,那样小资。最后《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以唯美的装帧设计和前瞻性的理念出现在读者面前,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善。这套书的成功,有秘诀,实际上秘诀很简单。事隔这么多年,就公开吧。它也就是将《新周刊》的资源用到极致。内容就不用说了,《新周刊》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都是以独创的方式表达出来,它的美术设计也很前沿。我要求《新周刊》的美编做这套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封面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结果排版都是《新周刊》的美编,真的美编很辛苦,编辑也很辛苦,我要去《新周刊》跟着,一动版,就会出现错别字,另外我当责编喜欢赶时间,比如要在全国书市前出版,有利于图书销售等等,双方都很辛苦,细节和整体都设计得很完美,和内容风格完全一致,以魔幻似的色彩和构图把《新周刊》的神韵吸附在图书上了。基本上是《新周刊》原装出马,讲究而雅致,构成了《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的冲击力。

《新周刊》就是以阐释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为宗旨的,《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里的三本书,很好地体现了它的革新的传媒理念、独创的传媒方法,在文丛中都以图书的方式传达出来了。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以及流行的生活方式以新锐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左岸在右手页》的目录:(新锐,颠覆了中国传统书籍的目录。其他两本也是如此。)一策源地——1时尚策源地的新兴2WHOLOVENY?3一个人的巴黎入口4如此大胆的时尚策动大师5创意工业IDEAWORK二经典1左岸在右手页2我们时代的经典必修课3美国M&M:只溶在口4科学家索尼三流行1 LOMO乐摸摸乐四方式五革新后记。豆瓣里的简介是这样描述的: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不断翻炒的“经典”,不仅仅需要知道生活方式的现在进行时,新兴的时尚策源地、流行时尚的革新模式正在发生。这是一本完整地展现时尚潮流,并从社会、消费文化及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我们这个时代时尚潮流的指南。读者评价它是一本时尚入门宝典,描绘的是各式各样的时尚元素、多愁善感、很细腻的品位生活,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第N城》,《新周刊》持续推出中国城市新概念,2000年,《新周刊》将成都定义为“第四城”,成都抢到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把交椅。2005年,《新周刊》将重庆定义为“第N城”,探讨重庆的N种可能性。2024年,《新周刊》推出“第C城”,把目光投向那些占据C位的“C牌”城市。2025年,《新周刊》推出“第Z城”。展现了《新周刊》在城市话题上的新锐性,打出的城市口号:世界这么大,心安即是家。从宏观走向微观,造城运动的第三步是对具体城市的策划与营销,第N城的策划和第四城的策划一样,是比较成功的案例。《第N城:一座城市和它承载的价值》是2004年出版,是《新周刊》在2004年前后的城市思维。《第N城》目录:一发现1中国城市魅力榜2它城3B牌城市4有多少城市可以杨为Twins5虚拟城市和我们的乌托邦……二批判1城市败笔2欢迎来到真实的废墟3深圳怎么啦4周庄之死……三城市秀1中国城市十二秀……四生活圈……后记。《向中产看齐:一个阶层和它引领的生活》,是一份前沿生活方式变革的观察记录,更是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度探测,全书有四编:身份、态度、格调、代际。每本书都做了精致的书签,像小花絮散落书间,营造着浪漫的意境。

《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在《新周刊》编辑的图书中算是首批图书之一。让图书沉淀刊物的理念,更加打造了刊物的品牌。《新周刊》陆续编辑图书,《新周刊》每年都会编辑年度佳作,大多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也有其他出版社出版。如《真有意思:新周刊总编访谈录》(《新周刊》创始执行总编封新城编著),文汇出版社2008年出版。《新周刊新世纪十年回望》,漓江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新周刊2015年选:文青传》,现代出版社2016年出版。《新周刊2016年度佳作:人人过上中产好生活》,漓江出版社2017年出版。《新周刊口述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新周刊2015年佳作:相信力》,漓江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新周刊》二十年精选(上、中、下):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猎物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显微镜下的古人生活》,岳麓书社2020年6月出版。《新周刊2020年佳作精选:〈给理想一个机会〉〈坚韧地活,勇敢地爱〉》(两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等等……从中可见,在《新周刊》众多编辑的图书里,这套由我组稿、责编的《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显得特别出众,它像个迷人的小公主,轻盈、魔幻,演绎着《新周刊》独特魅力,演绎着时尚生活方式的魔力。豆瓣的评价里,还有读者夸广东人民出版社:不错。

在2024年《新周刊》设立的“刀锋图书奖”中,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万有引力被评为“年度出版品牌”。万有引力中的《奔腾不息:雨、河、岸、海与亚洲历史的塑造》,[印]苏尼尔·阿姆瑞斯著,王庆奖、朱丽云译,获得年度博物图书。可见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还是蛮新锐的。“刀锋图书奖”是2021年设立的,有50位推委,评选出近1000本好书,29位作家、学者、出版人获得年度人物奖项荣誉,49部作品获得年度好书荣誉。2025年度刀锋图书奖的主题:假如我是新的。目前,《新周刊》仍然是南方传媒体系里的代表媒体之一,它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观点供应商、资讯整合商、视觉开发商、传媒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发展为涵盖杂志、新媒体、图书出版等领域的文化大咖,拥有千万粉丝。荣获“中国最美期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荣誉。

《新周刊》的影响力在《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也展现了广东人民出版社走在广东出版前列的身姿。广东人民出版社本身就是广东省出版社的“母社”。

作者简介

陈娟,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审,民进会员,中国编辑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珠江研究会会员,广州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在长达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里,分别在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广州文艺》杂志社、广东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个人和责编作品共获得五十多项奖项,其中包括两项出版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还包括全国青年优秀读物奖、广东优秀图书奖、广东省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2008年中国最美的书、2011年金南方:南国书香节十大最受读者关注的粤版图书、“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第二届(2010)百种优秀青春读物(中国版协颁布)等奖项。以编辑见长,责编作品往往能触摸时代脉搏,勇立潮头。责编图书代表作有:《广东九章》《广州沉香笔记》《画本白门柳》《西关小姐》《马思聪最后二十年》《新周刊生活方式文丛》《我的外公陆定一》《尼采传》《新头脑风暴》《国家非处方药家庭应用指南》等。担任期刊编辑期间,在由巴金、冰心等担任名誉主任的第二届“韩愈杯”散文大奖赛中荣获责任编辑奖;被深有影响的《小说月报》聘为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