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豆腐郎”闯世界,“馅饼哥”火出圈!劳务品牌何以叫响全国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5-17 10:30:51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通讯员 陈超

10万钟祥豆腐郎享誉海内外,每年带回收入20亿元;100多家东宝矮子馅饼店全国遍地开花,老板八成是荆门人;3000多名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走南闯北,“动动剪刀”500元一天还包食宿交通……

如今,荆门“钟祥石牌豆腐郎”“东宝馅饼哥”“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东宝护工”“掇刀叉车工”等10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逐渐叫响全国,带动27.5万人就业创业,年产值800亿元。

这些劳务品牌是如何叫响全国的?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民间传帮带 政府推一把

乡村老技艺变身全国大品牌

推磨、摇浆、包干……5月8日,钟祥市石牌镇远达豆制品公司,热气腾腾,豆香四溢。

“今年订单比往年增加了一倍,每天消耗大豆5000多斤,产品远销内蒙古、河南等地。”第三代豆腐郎杨凯一边说,一边娴熟地打包装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豆腐郎杨凯返乡创业投建远达豆制品公司,带动石牌镇许多村民就地务工,主打产品包装臭豆腐。

同一天,广东中山市小榄镇,鲁承兴正忙着洽谈合作,将豆制品送进大型商超。1999年开始做豆制品生意的他,联合十几家作坊,在全国率先开创豆制品集中生产、规范管理的“豆腐城模式”。

虽相距千里,但杨凯和鲁承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石牌豆腐郎。

石牌豆腐手艺已传承2000多年,因做工独特、味道醇厚而闻名。改革开放之初,村民鲁祖国向生产队交了点管理费,便跑到宜昌等地做豆腐生意,勤扒苦做一年,挣了3万多元,成为石牌第一位豆腐郎。

腰包鼓起来的鲁祖国迅速成为当地红人。一传十、十传百,在他带领下,到1985年,石牌豆腐郎将生意做到甘肃、山东、福建、云南等地。

石牌豆腐展示。

看到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钟祥市不断推出政策,鼓励豆腐郎走出去。钟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王芳介绍,每年春节,钟祥市邀请发家致富的豆腐郎现身说法,用身边的典型,让在家的豆腐郎大胆走出去,同时还协调设立外出创业项目专项信贷资金,解决豆腐郎外出创业资金短缺问题。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石牌豆腐坊已遍布全国500多个城市,并在俄罗斯、新加坡等14个国家扎根。伴随着豆腐坊的遍地开花,“石牌豆腐郎”也叫响全国,成为荆门享誉全国的劳务品牌。

“矮子馅饼”在全国开设上百家门店,带动大批劳动者就业创业。

同样火遍全国的还有“矮子馅饼哥”。东宝矮子馅饼是传承于荆门民间的一种酥饼,上世纪80年代,沙洋人李延兵在东宝城区开了第一家店,并不断改良配方,做出的馅饼外脆里酥、油而不腻,口味也从一种逐渐增加到十几种,深受市民欢迎。2000年前后,矮子馅饼逐渐走出湖北,到2020年,店铺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矮子馅饼哥”的名号叫响全国。

民间传帮带,政府推一把。依托特色小吃、特色产业等,荆门市已挖掘培育出钟祥石牌豆腐郎、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东宝矮子馅饼哥、沙洋长湖鱼糕制作师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专业技能突出的劳务输出品牌,其中省级劳务品牌6个。

务工有尊严 创业有底气

一技傍身端牢饭碗

石牌豆腐郎究竟有多少?

“到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只需到菜场豆腐摊一问,肯定能找到老乡。”石牌人的说法虽显夸张,但也透着底气。

钟祥石牌豆腐产业联盟理事长周志强介绍,石牌豆腐郎从小耳濡目染,对推磨、摇浆、包干等流程了如指掌,有的还能胜任管理岗位,豆腐坊的老板抢着要,不担心找不到工作。长期在行业内摸爬滚打,豆腐郎们对豆腐店的经营管理也非常熟悉,积累足了资金后,纷纷创业开店,进而带动更多豆腐郎走向全国各地。

石牌镇豆腐郎在全国各地做豆制品生意,带动周边乡镇10万人外出就业。

“全镇近8万名豆腐郎在全国各地做豆制品生意,带动周边乡镇10万人外出就业。”石牌镇党委书记陈巍介绍。

“手工馅饼店今年已成顺丰快递在荆门的第二大客户,平均每天发货2000单。”湖北矮子馅饼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东杰介绍,伴随着矮子馅饼产业的发展,“东宝馅饼哥”劳务品牌也火爆全国,还催生一批美图制作、美食达人、网红主播等就业新业态,全市共带动就业近2000人。

荆门市是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但护理人员一度长期缺乏。为解决这一难题,荆门市劳动就业局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发放职业培训补贴等措施,打造东宝护工劳务品牌。

“东宝护工”耐心有爱、素质高,逐渐形成特色劳务品牌。

勤劳、朴实、坚韧的东宝护工,迅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如今,东宝护工人数近4000人,分布在荆门、武汉、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不仅解决了荆门老人护理行业的用工荒,还让不少无业人员再就业。

“东宝护工”精心照料失能老人,在市场上有口皆碑,逐渐形成一张特色劳务品牌。

知名劳务品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去外地修剪对节白蜡500元一天,还包食宿和往返交通费。”京山市“孙桥第一把剪子”李小海说,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是全省独具特色的十大劳务品牌之一,3000多名对节白蜡园艺师常年行走于全国各地,动动剪子,捎带卖些盆景,个人年收入可达15—30万元。

伴随着豆腐郎走向全国,石牌豆腐产业也快速发展,现有产业链企业8000余家,年创收近50亿元。

荆门市劳动就业局局长李辉介绍,目前荆门市10大劳务品牌共带动就业创业27.5万人,直接关联企业8934家,年产值800亿元。

就业带动返乡创业

助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5月9日,记者走进钟祥远达豆制品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内,完全看不到豆腐坊的影子,磨浆、煮浆、摇浆、压制等全程机械化。

“现在几小时就完成了过去一天的产量。”90后豆腐郎杨凯在外打工做豆腐多年,一直在优化豆腐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2019年,他返乡投建了标准化豆腐车间。除点浆、成型等可保留传统工艺口感的环节外,其他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平均每天消耗掉3000—4000斤大豆,年销售额达800万元。

在系列政策扶持下,截至2023年底,钟祥有4000多名豆腐郎返乡创业,带动投资32.8亿元。“随着返乡创业豆腐郎的增多,石牌豆制品产业正加快从小作坊迈向专业化、规模化。”陈巍说。

产业聚集还延伸了产业链。看中石牌长期的专业积累和原料、人才优势的豆粉龙头企业九阳豆业落户石牌。湖北九阳豆业总经理牛振中表示,该公司豆制品加工实现了工厂智能制造现代化、体系流程标准化。仅一期项目,一天就可生产豆浆粉30吨。

京山打造的对节白蜡艺术小镇。

产业业态日趋丰富。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马倩返乡后,不再简单地做“大自然的搬运工”,而是着力发展集小微盆景、博览科普、休闲旅游、研学交流等于一体的对节白蜡全产业链,努力把对节白蜡盆景产业推向更高水平。豆腐郎邹传林在外漂泊20年,2018年返乡转投“后勤”赛道,经营豆制品生产器具批发店,店内豆腐布、豆干机、豆皮机、煮浆机等应有尽有,同时还提供产品售后技术指导,介绍工作,推荐用工。

传统小作坊还加快迈向连锁化、品牌化。“今年计划新开5家分店,正四处物色店长。”作为东宝矮子馅饼发展带头人,李东杰目前经营管理着8家门店,他表示,有愿意学习矮子馅饼工艺的年轻人,公司包吃包住免费教,有手艺无资金想开馅饼店创业的,公司也愿意投资,合力做大这一特色产业。

记者手记

让更多劳务品牌“出圈”

□ 张诗秋

在市场上,不仅商品讲品牌,劳务也越来越讲品牌。

一碗天水麻辣烫的爆火,带来井喷式用工潮,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石牌豆腐郎的品牌效益,让十万人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家致富;京山对节白蜡园艺师一天500元薪酬还包吃包住的底气,源自他们的独特手艺和行业内知名度。可见,有特色、叫得响的劳务品牌如同商品的质量认证,是劳务人员高薪就业的“金名片”。

品牌还是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金钥匙”。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务人员闯荡世界、开阔眼界后,带回来新技术、新观念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成为返乡创业的主力军和地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催化剂。“一去一回”,让传统品牌焕发出新活力、小作坊发展成为大产业。

劳务品牌如何催生?这需要各地立足地域特色,不断提升潜力行业劳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服务,推介经验做法,擦亮金字招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