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新在韶山说了啥?《诉衷肠》《心之力》皆非毛主席手笔?

近代史江湖论 2024-03-03 11:08:41

202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13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这一天,毛主席的侄子,毛泽民烈士的儿子毛远新在韶山上和“红友会”的同志进行了一次谈话。

1993年10月后,毛远新被安排进入上海汽车厂的质检研究所工作,化名“李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同厂的同志都不知道毛远新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是一个工作态度认真,业务能力很好的老工人,他曾连续数年当选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

工作4年后,经过上海一家报纸的披露,大家才知道“李实”就是毛远新。但大家依旧保持着和毛远新的良好关系。

2001年2月,60岁的毛远新以“李高工”的高级技术职称标准退休,每月除可领取退休金外,还可享受烈士家属的待遇。

毛远新出生于1941年,他2岁的时候,也就是1943年,毛泽民烈士在新疆遇害,壮烈牺牲。因为这层关系,毛远新从小学开始,就被留在了毛主席身边,此后参加工作,又常常受到毛主席的指点提携,所以对于一些有关毛主席的历史往事,毛远新算是有些发言权的。

在韶山与“红友会”的同志们的谈话中,毛远新根据大家的提问,对两个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毛主席作品的真实性作出了自己的解答,这两个作品就是所谓的毛主席晚年之作《诉衷肠》和青年之作《心之力》。

据网上流传的说法,《诉衷肠》是毛主席晚年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词,因为其苍凉的诗义,长期以来屡屡被人引用,比如艾跃进教授的一次讲座中,就曾有引用过。网上所传的《诉衷肠》内容如下: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在百度汉语中,也收录了这首词,并标注该词源于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该书当年在中国有120万册的销售记录,豆瓣评分8.3,算是比较有名的一本毛主席传记,但笔者在该书中检索后,却并未发现罗斯·特里尔引用过这首词。至于此外还有什么出处,更是没人能说清。

对于《诉衷肠》是否属实,毛远新的看法是,据说这是毛主席在75年底总理去世前写的,那时毛远新正好在主席身边,但他从来没有见过。可能主席写了,然后锁紧了保险柜,但他确实没见过。

“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说不知道。我没看到。”毛远新说。

毛远新认为,当时毛主席已经不能说话了,“他要是写了的话,他有手迹,亲笔的字,你要拿出原始的手迹。”

可以认为,毛远新还是倾向于认为这首词并非毛主席本人的手笔。毛远新强调实打实的证据,而不靠感情倾向去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应该说是值得学习的。

笔者也倾向于认同毛远新的观点,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晚年自爱接受作家权延赤的采访时曾回忆说:毛主席似乎有意约束自己,不要同某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发展起超出同志和战友的私人情谊,同志关系就是同志关系,尽量避免在同志关系上夹杂过于浓厚的个人感情。

比如周总理,合作共事几十年,他们的情谊应该是非常深厚了。每当关键时刻,毛主席总是信任地将大权交给周总理,但我在毛主席身边15年,没有听过他对周总理说过一句超出同志关系的私人感情的话……

毛主席是全党的领袖,自己不应该有亲疏,也不能让其他同志感觉有点亲疏。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在党内同志中没有过多过深的私交。

(《卫士长谈毛泽东》权延赤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0年版 181页)

应该说,李银桥的这段回忆,似乎更加符合历史。毛主席拥有诗人的浪漫气魄,有着磅礴的情感和广博的大爱,但他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和全国人民的领袖,从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来看,它似乎不符合毛主席一生“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地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不过,毛远新提供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据他回忆,毛主席当年给他讲过吴承恩的《西游记》时,讲过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的四句诗: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全诗一共40句,毛主席所讲的只是其中4句,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东西。这4句之后,还有最后4句: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至于《心之力》就更加为人熟知了,这是毛主席24岁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所写下的一篇文章。1936年,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说过,当年他在校时期,受到到杨昌济教授和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书的启发,写下了这篇文章,杨昌济“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这篇《心之力》毋庸置疑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过的,但文章的具体内容写的什么,并没有手稿之类的资料作为佐证。百度在词条中收录所谓的“作品原文”时,也清楚标注:以下原文及图片均为网络流传之内容,未有任何官方权威出版物收录。

毛远新对此文原文是否如此也表示怀疑:过去我从来没见过……我也不能说是真的,是假的,我没有这个权力,我只是说我不知道。

在笔者看来,这篇文章除了在采取了文言文这一形式上像青年毛主席外——我们知道,青年毛主席曾认真向古文大家韩愈学习过写作之道——在逻辑、文采、思想深度等方面,实在并无多少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水平很低。

尤其露出马脚的是,文章很多地方上的遣词用句都明显是今人手笔,比如“醉娱乐轻国志”,“西方魔盗”,“开心就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神侠”,“灭魔”等等,不胜枚举,很多词汇明显都是八九十年代之后的人才开始流行和使用的。相信读过此文的朋友,大都会得出和笔者一样的看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1 阅读:1164

近代史江湖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